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燃机润滑油过量消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冯长征,侯宪春,侯兆安润滑油过量消耗或过早变质失效,这样不仅不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内燃机零部件严重磨损和早期损坏等事故。因此,保持内燃机润滑油适量的消耗,是持续发挥发动机性能的必要条件,是延长其使用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燃烧室零件循环瞬态传热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值分析技术,并基于三维和耦合的观念,通过润滑油膜为一维热阻的假设,建立了内燃机燃烧室内移动活塞组—润滑油膜—气缸套之间的传热联系。建立了零件系统三维耦合过渡工况和循环瞬态传热的有限元离散理论,并开发了计算零件系统过渡工况不稳定传热和循环瞬态传热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过渡工况求解所建立的稳定工况温度场的基础上,分析了CUB100内燃机燃烧室零件系统的循环瞬态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缩机结构特点和润滑油作用机理提出一种标定汽车空调系统润滑油最佳加注量的试验方法,并以某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为例,搭建试验台架进行实践。通过试验台架模拟汽车空调极限工况,测量并统计分析不同加注油量下的吸、排气温度及压缩机储油量,确定该空调系统最佳的润滑油加注量及该加注油量下的润滑油分布情况,为该系统初始加注润滑油及售后维修补充润滑油提供依据,实现汽车空调压缩机工作可靠性和空调系统换热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新型润滑油加注门,在加注润滑油时,能在不破坏原结构和部件的前提下方便地打开加注门进行加注;在不加注润滑油时,加注门闭合严密,能挡住车外的灰尘、泥水进入行李仓内,并且外形整体结构美观、实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烧结台车车轮润滑缺乏成熟的润滑油自动化加注设备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烧结台车车轮润滑油自动加注装置。对该装置的随动装置、车轮捕捉装置、自动加油枪、移动平台等部件和气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基于双偏心自动调整机构设计了浮动式加油枪,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结构设计制造了试验样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烧结台车车轮润滑油自动加注装置能够实现烧结台车车轮的在线自动加油,单次加油循环用时15 s,加油量40 mL。该装置的研制为烧结生产智能化提供了核心技术和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6.
启动 (1)加油。“新收割机第一次使用时,应首先加注润滑油。(1)发动机燃油箱内加注93#汽油,②发动机箱体和行走箱体内分别加注SAE15W-40型专用机油1.1L和2.8L。  相似文献   

7.
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对延缓零件磨损、延长机具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因此,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十分必要。一、润滑油的选用拖拉机润滑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使用条件与内燃机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合理正确的选择润滑油的黏度、黏温特性和质量,也就是选择品种和牌号。1)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选择。使用说明书上都  相似文献   

8.
李钧 《润滑与密封》2004,(3):108-109
分析了船舶内燃机润滑油劣化的主要因素及对设备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润滑油的人工鉴别和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①润滑油粘度问题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内燃机润滑油是粘度越大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当然粘度少了也不行,必须适当。目前世界上各个工业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内燃机润滑油都倾向于低粘度加抗磨添加剂,如日本近年生产的省能润滑油就是这样。根据流体力学、润滑的理论及实践证明,当油膜厚度δ>0.6μm时,润滑油膜符合于流体润滑的理论,则摩擦阻力决定于润滑油膜的内摩擦,因此动力损失大小也就取决于润滑油的粘度。内燃机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各摩擦副得到充分的液体润滑,才能保证变摩擦副表面金属的固体摩擦为润滑油液体摩擦,而要保证得到液体润滑,润滑油的粘度问题,就成为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滑动轴承大多数是动压式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因此它的基本计算愿则也应为:保证有足够的最小油膜厚度,把两个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维持足够的润滑油流量,使润滑油能源源不断地充入油楔;限制轴承温升,使润滑油在工作状态下仍保持足够的粘度。内燃机滑动轴承的负荷是以一定的循环方式变化的,因此,它属于非稳定负荷轴承。Holland-Butenschn根据流体动力性能所建立的润源理论,提出了一套轴承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轴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动力性能的不断提升,对发动机润滑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汽车生产厂商都会针对不同的发动机开发不同的润滑油油品,对于加注量及精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管哪个汽车厂,在规划选型润滑油加注设备过程中,油品防错加问题都是首先要面对、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旨在介绍一种通过与生产信息联锁来识别加注油品种类及加注量的方法,以达到油品防错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粘度适宜粘温性能好 润滑油的粘度对内燃机的启动性能、磨损程度、功率损失的大小及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量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使用内燃机润滑油时,必须选择适当的粘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还得对它的粘温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内燃机不可避免地要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工作,在启动前后,温差很大,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大变小,起不到好的润滑作用.为了适应内燃机启动前后温度的变化,所以要求润滑油粘温性能的指标有粘度比和粘度指数.选用时以粘度比较小或粘度指数较大的油为佳.  相似文献   

13.
高档内燃机润滑油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内燃机润滑油的分类及迅速向高档内燃机润滑油发展 的状况,基于汽车技术的进步,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汽车及润滑油市场的国际化,分析了内燃机润滑油的现用质量级别及选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机油液位对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油底壳内过多的机油造成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增大,因此,有必要保证发动机机油加注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文章通过对发动机润滑油循环流量的需求进行了探讨,保证系统机油循环流量的合理性。由于不同的机油加注量直接影响油底壳内机油液位,通过台架试验,得出不同液位的机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程度,为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活塞二阶运动直接影响活塞对气缸的拍击、产生的噪声及活塞裙部-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摩擦和磨损.目前内燃机活塞二阶运动分析中一般认为活塞裙部-缸套摩擦副在一个内燃机工作循环所有行程全部处于充分润滑状况,而实际中当活塞上行(向上止点运动)时,入口处的润滑油量不一定能保证该摩擦副处于充分润滑状况.以某四行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结合活塞运动模型、流体润滑模型、微凸体接触模型和润滑油流动模型,进行了活塞二阶运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以往认为所有行程中活塞裙部-缸套摩擦副全部处于充分润滑的分析比较,考虑实际润滑油输送确定活塞上行期间摩擦副的润滑状况时,活塞二阶运动特性(活塞裙顶部和底部位移、速度等)都有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活塞裙部-缸套间的润滑油输送情况对内燃机活塞组件摩擦副润滑状态、润滑油消耗、排放和润滑油性能退化等都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活塞二阶运动模型、流体润滑模型和润滑油流动模型等,进行不同内燃机工况下活塞裙部-缸套间润滑油输送状况的计算,主要分析活塞向下运动行程中活塞裙部运动后气缸套表面润滑油的滞留量。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对应行程中润滑油滞留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不同时刻的润滑油滞留量不相同,活塞上下止点处的润滑油滞留量基本相同。内燃机负荷相同时,随转速增加,进气行程中和膨胀行程中后期的润滑油滞留量减少,膨胀行程前期的润滑油滞留量增加。内燃机转速相同时,膨胀行程前期的润滑油滞留量一般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膨胀行程中后期的润滑油滞留量基本不随负荷变化,不同转速下进气行程中润滑油滞留量随负荷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润滑油在内燃机管道内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润滑油在内燃机管道内的流动状况将影响润滑系统的工作性能.根据润滑油在内燃机管道中流动情况,研制了用于测量管道内润滑油流动特性的专用试验装置.并结合实际管道及相应的试验数据,对目前内燃机润滑系统网络法分析中用于描述润滑油在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几种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简化计算方法来设计分析内燃机润滑系统是偏安全的.其中,利用Blasius公式形式最简单,且计算结果最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8.
抽油机润滑油净化工程车,是为油田抽油机润滑油维护保养作业专门设计的专用产品。使用越野性能强的4×4二类底盘适应野外作业环境。车上主要配有废油回收系统、油箱冲洗系统、新油计量加注系统及电控系统组成,可以高效、环保的完成润滑油净化作业。较传统换油方式具有杂质清除彻底、新油计量准确及机动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齿轮箱出厂试车前加注润滑油,即工业闭式齿轮油。因矿用减速器功率大,加注润滑油油量大,频次高。通过电动注油机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油量可控,很好地满足了生产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内燃机油(以下简称机油)广泛用于工程机械、车辆、船舶发动机的润滑,是润滑油中用量最多的一类油品,约占润滑油总量的50%。对使用中的机油进行质量分析,不但能实现按质换油,还可以结合机油中磨损颗粒特征和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实现发动机不解体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