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乐昌含笑叶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昌含笑具有抗氧化活性,为阐明其作用机理,该文对乐昌含笑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各提取参数。萃取的优化条件为V(正戊烷)∶V(乙醚)=1∶2为萃取剂、m(萃取剂)/m(样品)=10、超声时间30 m in。在优化条件下,其挥发油的收率为2.48%。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从乐昌含笑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成分。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88.66%。乐昌含笑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A(10.53%)、(E,E)-金合欢醇(7.53%)、β-丁香烯(6.44%)、α-没药醇(6.16%)、β-榄香醇(6.14%)、莪术烯(4.28%)、长叶烯酮(3.50%)、α-荜澄茄烯(3.25%)和γ-杜松烯(3.23%)。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广玉兰花香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广玉兰花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鉴定出包含醇、酮、脂肪烃及烯萜类化合物在内的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10%的化合物80个,占香精油总量的96.42%。香精油主要成分为β-古芸烯,占总量的10.17%,其余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油烯(8.90%)、β-榄香烯(6.64%)、雅榄蓝烯(5.47%)、苯乙醇(4.20%)、金合欢醇(3.94%)、牻牛儿酮(2.96%)、β-雪松烯(2.85%)、反式橙花叔醇(2.85%)、别香橙烯(2.59%)、紫堇酮(1.95%)、丁香烯(石竹烯)(1.94%)、τ-衣兰醇(1.83%)、异杜松烯(1.81%)、杜松醇(1.77%)、香茅醇(1.59%)、α-榄香烯(1.34%)、金合欢烯(1.27%)、正十六酸(1.12%)、氧化石竹烯(1.10%)、杜松脑(1.10%)、长松香芹酮(1.09%)等。香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重庆含笑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了重庆地区含笑鲜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含笑鲜花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928%和90.555%。两种方法提取的含笑鲜花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12%和0.26%,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萜烯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τ-榄香烯、石竹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D、α-布藜烯、(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4.
细风轮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风轮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细风轮菜挥发油中鉴定出3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7.60%。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细风轮菜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是反-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1.81%)、1-辛烯-3-醇(16.99%)、顺-3-己烯醇(9.80%)、丙二醇(6.19%)、石竹烯(6.18%)。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黔南产石楠藤茎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挥发油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分离出色谱峰有64个,鉴定出化学成分45种,这些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57%。含量较高的为β-桉叶油醇(11.12%)、2,5,9-三甲基环十一烷基-4,8-二烯酮(9.54%)和6-芹子烯-4醇(6.97%)。  相似文献   

6.
羯布罗香木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方法收集羯布罗香挥发性成分,所得到的羯布罗香精油用GC/MS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质量分数,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0.03%.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δ-榄香烯(9.50%);α-王古王巴烯(2.90%);α-古芸烯(27.87%);石竹烯(1.98%);β-荜澄茄烯(1.09%);β-愈疮木烯(1.02%); α-石竹烯(1.08%);β-古芸烯(1.51%);γ-木罗烯(8.10%);α-杜松烯(3.70%);δ-瑟林烯(1.58%);α-木罗烯(7.02%);γ-杜松烯(2.05%);δ-杜松烯(8.75%);α-甜旗烯(1.17%);α-杜松醇(2.20%).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艾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干艾叶中含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2.6%,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主要含桉树脑(21.90%)、2-莰醇(6.04%)、樟脑(5.97%)、2-蒎烯(5.52%)、β-石竹烯(4.80%)等。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干艾叶挥发油在900℃的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并分析其热裂解物的化学组成,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γ-古芸烯(9.58%)、β-石竹烯(6.91%)、α-松油醇(6.89%)、马鞭烯醇(6.61%)、4-萜品醇(6.35%)等。  相似文献   

8.
马惠芬 《精细化工》2012,29(1):41-44,5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6月份采摘的黄兰叶、花和果实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分别从黄兰叶、花和果实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7、35和38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3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2.18%、99.23%和99.24%。3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主要成分有β-芳樟醇、大牻牛儿烯B、石竹烯、桉叶醇、β-榄香烯等。黄兰挥发油中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杨再波 《精细化工》2011,28(3):242-246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快速分析一年蓬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一年蓬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67、69和6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2.71%、96.72%和96.16%,在茎中主要成分是β-榄香烯(5.22%),大根香叶烯D(41.80%)和(+)-β-蛇床烯(7.71%);叶中主要成分是3-甲基-2-环戊烯-2-醇-1-酮(6.43%),β-榄香烯(8.45%),大根香叶烯D(40.17%)和(E,E)-α-金合欢烯(5.80%);而在花中主要是3-甲基-2-环戊烯-2-醇-1-酮(4.20%),β-榄香烯(8.65%)和大根香叶烯D(31.20%);在茎、叶、花中各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固相微萃取法从南刘寄奴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57个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相对质量分数,各组分质量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6.17%,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是芳-香姜黄烯(36.39%)、反式-β-金合欢烯(11.37%)和反式-丁香烯(5.76%)。  相似文献   

11.
吕金顺 《精细化工》2007,24(4):367-371
用顶空和不同吸附剂吸附法收集蜡梅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剂在相同条件下对蜡梅花头香的吸附量与吸附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剂吸附的头香量和化学成分不同。大孔树脂的吸附量是0.22 g,且不具有蜡梅花香味,是自身分解物;阳离子交换树脂、凹凸棒石、活性炭、分子筛吸附量分别是0.52、0.42、0.26、0.29 g,检测出的化学成分种类分别是27、24、12、10种,且与蜡梅花的香味相似;后4种吸附剂所吸附的头香总成分约39种。凹凸棒石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是蜡梅花头香成分的适宜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蜡梅花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花蕾、初展、全展三种不同开放状态蜡梅花中精油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状态的蜡梅花精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其中芳樟醇含量随着开放度的增大,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初展状态的达到峰值的11.72%,其他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冷冻保存、干燥处理的腊梅花进行精油提取,并采用GC-MS对所得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不同保存方法处理后腊梅花的精油产率及香气成分的差别,结果表明冷冻保存为较好的保存方法;对冷冻保存7、14、30、45、60、75 d和90 d的腊梅花精油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腊梅花的合适保存时间为60 d。  相似文献   

14.
腊梅花不同开放状态的精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腊梅花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花蕾、初展、全展3种不同开放状态腊梅花中精油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不同状态的腊梅花精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其中,芳樟醇含量随着开放度的增大,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初展状态达到峰值,质量分数为11.72%,其他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食凉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食凉茶[柳叶蜡梅(Chi monanthus salicifolius)]中挥发油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了68个挥发性化合物。其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烯烃类和有机酸类,分别占提取出挥发油总量的39.90%和4.24%。用该法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19.33%),其次为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5.09%)、喇叭烯氧化物(4.94%)、α-松油醇乙酸酯(2.88%)、n-十六烷酸(2.09%)、白菖烯环氧化物(2.04%)、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75%)、亚麻酸(1.44%)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广东遂溪产沙田柚果皮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27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58%。其主要成分D-柠檬烯(37.18%)和β-月桂烯(26.93%),占总挥发油含量的64.11%。  相似文献   

17.
HS-SPME/GC-MS法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香椿芽萃取物中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74.86%,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下同,10.12%),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10.09%),2-氨氧基丙酸(10.03%),β-香柠檬烯(8.78%),桉-4(14),11-二烯(6.59%),α-荜澄茄油烯(3.02%),α-雪松烯(2.88%),罗勒烯(2.6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2.36%),2-羟基乙基联氨(2.10%),丙基柏木醚(2.07%),羟基乙醛(1.88%),环癸烷醇(1.63%),外-葑醇(1.54%),1,3,8-对?三烯(1.46%),α-姜黄烯(1.18%);从香椿叶萃取物中鉴定出46种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91.2%,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46.87%),(E)-2-己烯醛(5.29%),α-石竹烯(4.12%),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3.96%),β-香柠檬烯(3.48%),桉-4(14),11-二烯(3.37%),α-荜澄茄油烯(3.23%),β-波旁烯(2.41%),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2.23%),α-法呢烯(1.42%),异石竹烯(1.22%),β-萜烯(1.03%)。  相似文献   

18.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了检测,再通过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对产生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了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用归一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离得51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4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9。青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w(Bisabolol)=23.47,w(Bisabolol oxide B)=11.31,w(Trans-Nerolidol)=10.04,w(Bisabolol oxide A)=6.27等。  相似文献   

19.
香椿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椿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53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34%,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荜茄醇(4.89%)、桉叶烯(5.67%)、杜松烯(5.4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5.37%)、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8a-六氢化萘(5.88%)、2,4,4-三甲基-3-甲醇-5-(3-甲基-2-丁烯-1-基)环己烯(5.65%)、橙花叔醇(4.97%)、1-异丙基-4-甲基-7-亚甲基-1,2,3,4,4a,5,6,7-八氢化萘(5.87%)、叶绿醇(4.86%)、2,5,6-三甲基-1,3,6-庚三烯(4.31%)、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3.14%)、2-甲基-3-乙基-1-戊烯(2.86%)、4-戊烯-2-醇(2.09%)、2-甲基-2-丁烯(2.83%)、2-甲基-5-己烯-3-醇(2.99%)、β-丙内酯(2.63%)、3-己烯-1-醇(2.41%)、3,4-二甲基-1-戊醇(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