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钢中板厂对四辊轧机换辊机整体式滑座改为三段铰链式滑座,并对插座等其它相关件一同考虑进行改造,消除了原轧机弹跳和滑座断裂现象,大大减少了故障时间,降低了备件费用,提高了轧机稳定性,满足了生产产量和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机械加工镗削过程中,会遇到工件内孔需加工沟槽及空刀。T611Ⅱ卧式镗床不带径向刀架。在无专用辅具时、传统加工方法;(Y)主轴箱上下、(X)上滑座径向移动完成工序加工,(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工件质量不稳定),经技术创新增加此型号镗床附件装置,实现半自动化,扩展设备的加工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皮带滑座生产中,机械加工耗费了一半以上的工时,为此作者采用烧结硬焊技术,将皮带滑座制备工艺改变为皮带座硬焊接合滑座圆盘工艺。为评估不同商用硬焊填料在烧结炉中的熔融硬焊结合行为,将硬焊填料安置于粉末冶金试片结合处,再放入一般的铁系烧结炉中进行30min的烧结硬焊(烧结温度为1120℃、烧结气氛为裂解丙烷),观察不同硬焊填料在试片之间产生的扩散行为与结合状况,借以判定在铁系合金烧结条件下较适合的硬焊填料;而后将此硬焊填料应用于由烧结硬化合金钢所压制的皮带座与滑座圆盘的组合上。实验结果表明,硬焊填料适当的扩散能力,将促使填料与粉末冶金零件压坯间产生适当的扩散层,既维持大部分零件基体的原有特性,又能保留大量的硬焊填料存留于粉末冶金坯体间,因而形成渐层结构的高强度硬焊界面。与传统粉末冶金工艺相比,采用烧结硬焊技术后,皮带滑座的制造成本降低30%,而皮带滑座的结合力仅减小约10%。  相似文献   

4.
莱钢型钢厂小型线冷锯机由于设备重量大、移动频繁且受力复杂,V形导向托轮的两工作面发生较大磨损,影响锯机稳定性。为消除隐患,重新设计V型托轮轮体结构,使其两承重面可实现导向和承载锯机滑座重量的功能,从而减少了工作面的磨损,设备寿命由3个月提高至12个月以上,年节约维修费用及备件采购费用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5.
定宽压力机是现代化热连轧生产线上的一套关键设备,位于一次除鳞机和R1粗轧机之间。它的作用是在精轧机轧制前一次性大幅减少板坯宽度,增加产品规格的多样性,有利于生产计划的编排和连铸的组产,极大提高产线的效率。定宽压力机锤头滑座平衡装置是定宽机的重要部件,它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定宽压力机的稳定,还会严重阻碍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对锤头滑座平衡装置常见故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动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节点移动对网络连接变化的影响.分析了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层中影响连接变化的因素,即节点移动速度和网络承载率,并以速度半径比的概念有效地描述节点在网络中的移动速度,研究了二者共同作用时的影响情况.通过对网络中链路层连接变化的深入研究和仿真实验得到的大量实验数据,最后得出连接变化率随着速度半径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网络承载率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该结论既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又可为上层协议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具有中间辊窜辊的UC轧机,窜辊速度对轧机的操作非常重要。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窜辊速度公式。对1450UC轧机中间辊窜动速度调节的条件及其有关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际应用表明,中间辊窜辊在预位移摩擦条件下能使其沿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负荷下的轴向调节,并确定了轴向调节速度与轧制力及轧制速度等参数的关系。对窜辊速度分析表明,随窜辊速度的增加,轴向移动阻力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束蒸发和磁控溅射两种工艺在移动的Ni-5W合金基带上制备了Y2O3隔离层,研究了镀膜过程中基带移动速度对隔离层性能的影响,同时详细比较了两种镀膜方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Y2O3隔离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两种方法都能在移动Ni-5W合金基带上制备高立方织构、表面致密光滑的Y2O3隔离层.研究发现,电子束蒸发工艺中,理想的基带移动速度是0.4~1.0 mm·s-1;磁控溅射工艺中,适宜的基带移动速度应该是0.5~2.0mm·s-1.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生产的往复泵,通常采用正置曲柄滑块机构,在正、反行程中滑块所受正压力方向相同,且有峰值(图1、2)。因此,滑块和滑座受力过大,摩擦功不均,易造成不均匀的磨损和发热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气基竖炉内设置AGD管道可优化还原气体的分布,但同时对垂直移动床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基于离散单元法(DEM)研究AGD管道对垂直移动床下降速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两种竖炉模型分别设置单根和双根AGD管道,利用示踪料层对比分析两种竖炉内垂直移动床料层的运动形态和径向速度分布。结果表明:两种竖炉垂直移动床的上部料层运动形态都呈"直线"型且速度分布均匀;单根AGD管道附近区域料层径向速度分布波动大且中心处运动滞后,双根AGD管道附近区域料层呈"波浪"型且径向速度波动相对较小;两种竖炉内垂直移动床的下部料层皆超前运动形成"漏斗"型,但双根AGD管道竖炉下部料层径向速度分布差异小;对比可知双根AGD管道竖炉内料层下行速度径向分布波动明显较弱,全部还原时间内速度整体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1.
电收尘器的收尘效率是与尘粒均衡地向集尘电极移动的速度、在收尘器内的气流速度、及其几何尺寸有关。根据这些假设,  相似文献   

12.
热轧生产线在轧制带钢过程中,工作辊所承受的轧制力,通过支承辊、支承辊靠枕、上阶梯垫、AGC液压缸、下阶梯垫、换辊滑座压板、换辊滑座底部滑板、轧机底板等零部件传递,最后由轧机牌坊所承受。承受轧制力的各个零部件将产生弹性变形,工作机架的总弹性变形可达几毫米。轧机工作机架的总变形分两部分:一部分由于工作机架的弹性变形,两轧辊轴向产生相对平移,使辊缝发生变化,影响板材纵向厚度称为轧机的纵向刚度,另一部分由于轧辊的弯曲变形影响板材的横向断面厚度差称为轧机的横向刚度。轧机刚度不仅影响轧辊的开口度和辊型设计,而且也影响轧机的调整和轧制工艺规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岩层和地表移动,对于揭示移动过程本质有重要意义。作者根据粘弹理论,得出了与克诺特下沉速度微分方程一致的公式,并认为下沉速度系数C是表征岩体流变特性的参数。这一结论不仅对该重要参数赋予了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为利用岩石力学试验确定下沉速度系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实例表明,流变系数的大小与试件尺寸和离空区的距离有关,这也许是下沉速度系数随采深增大而减小的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太钢一轧厂主要生产圆钢和方钢J近年来经过对轧机的挖潜与技术改造,其生产能力逐年增加,但由于热锯机的锯切能力没有相应地提高,因此经常造成堆钢现象,导致锯切温度低、能耗加大,同时也缩短了锯片的使用寿命。在生产线上两台滑座式热锯机的工作状况为:一台工作,另一台备用,两台锯机电气控制系统相互独立工作。锯片由两种运动会成:一是由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经减速机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使滑座水平往复运动,完成锯片进结和退锯;二是由另一台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经三角皮带传动的锯片自转。这两种运动在电气上相互联锁,以确保逻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似比为1∶10的水模型研究了钢包底吹氩系统中吹气孔直径对钢液流动的影响,通过测量钢包中心面的速度场,得到流体流动随吹气孔直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吹气孔直径在1~3 mm范围内,随吹气孔直径增加,气柱、液面和包壁附近的流体速度减小,整个钢包内速度场分布更均匀。随吹气孔直径增加,涡心坐标从(0.12,0.12)向(0.12,0.10)和(0.12,0.09)变化,涡心向上移动,横向移动不明显。随着吹气孔直径的增加,底部产生的气泡直径变大,混匀时间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为了弄清高炉炉体下部滴下带的气—液流的行为,进行了使用空气、水和不锈钢球的冷模试验,来进行基础研究。即测定各种粒子下降速度下的固定层和移动层内气—液流体的保持量和气体压力损失,调查气体速度、液体速度、粒子速度和粒子直径对气—液流的  相似文献   

17.
冷轧薄板厂二次冷轧机组采用TSI公司的Model 3000型激光测速仪对带钢速度进行检测。此装置采用光电干涉技术和多普勒效应相结合,通过检测运动带钢干涉光的频移来计算物体的移动速度。文章阐述了多普勒激光测速原理以及在二次冷轧机组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高温耐磨钢含有Cr、Ni、Si、Mn、Mo、Ti等多种元素,主要用于制造轧钢厂的导向轮、滑块、滑座、导位板及其它在高温及磨损严重的工况下使用的部件。它无需热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节约能源、减少工序。其微观组织为:γ-α双相基体 合金碳化物质点。在液态下形成的高硬度的合金碳化物质镶嵌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铜模结晶器进行水平连续铸造Φ178 mm的6061铝合金,在不改变其他工艺参数的情况下改变铸造速度,考察了铸造速度对水平铸造6061铝合金铸锭表面质量及皮下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的铸造速度范围内,铸锭的上下表面形貌及皮下组织存在差异;随着铸造速度的提升,铸锭表面形貌先得到了改善,铸锭表面的冷隔减弱,减小了皮下细晶区的厚度,异形晶区向表面移动。但铸造速度超过一定值时,会使铸锭下表面产生细裂纹,使皮下组织产生大量缺陷。综合分析,最佳的铸造速度为110 mm/min。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采用喷雾蒸发试验台在含尘烟气中喷雾蒸发脱硫废水,考察了烟气中飞灰质量浓度、烟气流动速度和温度、喷雾流量对雾滴完全蒸发距离的影响,以及废水喷雾蒸发对烟尘比电阻的影响,建立了液滴蒸发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解释了飞灰质量浓度、烟气流动速度和温度等对雾滴蒸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质量浓度可显著提高雾滴蒸发速度,缩短雾滴完全蒸发距离;提高烟气流动速度会加快雾滴蒸发;但雾滴移动速度加快会加大雾滴完全蒸发距离;随烟气温度升高,液滴蒸发速度提高,雾滴完全蒸发距离缩短;喷雾流量越大,雾滴完全蒸发距离也会延长;随废水喷雾流量增大,飞灰比电阻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