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宋杰  于戈  王大玲  鲍玉斌 《计算机工程》2007,33(20):43-45,48
为了有效解决模块之间因共享数据而产生的交互耦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注册仓模式.该模式封装了共享数据,避免了数据在各个使用者之间传递,分离了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实现了模块间一种简化的数据访问协议,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理论和实践证明注册仓模式能良好地适用基于组件或模块的软件体系架构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计算燃烧学可视化共享模型MVSMg(Multilevel Visualization and Storage Model based on grid ),并给出了形式化定义。模型将共享分为静态共享和动态共享。网格环境下计算燃烧学的数据可视化分为多级,帮助领域专家进行不同深度的研究。对好的应用模块进行注册,并与处理所得数据一起分层存储,以利于其他用户共享。还提出了一个动态共享和注册管理算法。最终实现了数据和应用模块的共享,避免了重复开发和计算。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计算燃烧学可视化共享模型MVSMg(Multilevel Visualization and Storage Model based on grid),并给出了形式化定义。模型将共享分为静态共享和动态共享。网格环境下计算燃烧学的数据可视化分为多级,帮助领域专家进行不同深度的研究。对好的应用模块进行注册,并与处理所得数据一起分层存储.以利于其他用户共享。还提出了一个动态共享和注册管理算法。最终实现了数据和应用模块的共享,避免了重复开发和计算。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航电仿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程MVC(modal view controller)模式的航电仿真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架构采用多线程MVC模式,在保证系统实时性和数据的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软件设计的复杂度。对于多线程间的数据同步问题,采用由内存映射技术设计的共享变量池,为系统仿真模块、数据监控模块与参数设置模块之间的大量数据交互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测试实验结果证实了该航电仿真系统软件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地区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同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借鉴了多种数据同步的方法,采用自行定制的数据抽取模式,利用Oracle中动态SQL方法四的高度灵活性,以一种较为通用的方式,实现了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相似文献   

6.
钱峰  张蕾 《福建电脑》2005,(8):37-37,34
组播(Multicast)顾名思义是在群组内传输数据报文。而仅有经授权的使用者可获得广播数据内的内容,而组播的应用方式通常由合法的使用者及服务器间共享一把组密钥。作为群组间数据保密的依据,而当组成员变动时,就必须更新组密钥。并且发送给变动后的其它组成员,本文将针对在组播中前向加密中共享密钥的更新的各种方法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7.
LabVIEW基于数据流的运行模式,容易造成各模块紧密耦合,限制了其在大型测控软件系统开发中的应用。针对LabVIEW的特点和不足,结合发布者/订阅者通信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型测控软件中各模块间数据交互的“无线数据流”传递方式。这种数据传递方式继承了发布者/订阅者通信模型在时间、空间和同步方面的非耦合性。实现了大规模系统各模块间动态灵活的数据交互,提高了系统的可伸缩性和模块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8.
持久对象是一种能够独立于创建对象的应用程序而存在,以实现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对其共享的对象。文本介绍在Windows环境中和用OWL流式管理器实现这种持久对象的方法。OWL流式管理器主要依赖了三个数据库:流式类注册数据库、读出和写入对象注册数据来实现持久对象读写管理和冲突处理。  相似文献   

9.
网格环境中模式复用的异构数据库访问和集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武  潘章晟  赵沁平 《软件学报》2006,17(11):2224-2233
如何为网格环境的资源使用者提供异构数据库资源的全局统一视图和一致访问接口,是网格技术及其应用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热点.由于大学数字博物馆网格(university digital museum grid,简称UDMGrid)需要整合和共享分布在8个城市12个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异构数据库资源,因此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模式复用的异构数据库访问和集成方法(database access and integration in UDMGrid,简称UDMGrid-DAI).该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模式复用的虚拟数据库构建策略,定义了异构数据库资源的全局统一视图;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据库资源注册方式和虚拟数据库查询映射方法,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了访问数据库的一致访问接口;最后,在UDMGrid的异构数据库资源环境下,实验了从数据库资源注册到使用的全过程,验证了UDMGrid-DAI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保护软件的使用权是软件开发者一直非常棘手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软件注册机制模块。使软件既能满足使用者合法试用的要求,又要使被试用的软件受到应有的保护。在该文中,笔者阐述了软件注册机制模块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并理论联系实际地总结了笔者的使用心得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资源发现的质量与网格系统中资源的组织方式和查询消息的路由方式是密不可分的。随着P2P网络的兴起,许多新的概念和研究方向为网格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该文引入了虚拟组织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网格资源进行分层管理,提出了分层C&;G体系构架。针对资源查询的处理,给出了3个相关算法:IE算法,ID算法和IR算法。通过实验与传统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其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资源数量的巨大,典型网格系统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就成为关键,而现有网格中有许多的资源发现算法主要是集中或分层方法。P2P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分布式模型,它具有动态性、可伸缩等优点。在现有网格之上提出了一个P2P虚拟层,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用于网格资源发现的分布式算法,从而解决现有网格系统中资源发现效率低、性能差、不具有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沫 《计算机科学》2010,37(12):12-17
资源发现问题亦即由给定的资源描述找到满足该描述的资源地址。如何快速并且准确地从分布存储的资源中找到所需的资源,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网格资源发现系统采用注册中心和索引的方式,但这些方式不能满足网格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而对等网络是一种扩展性好的分布式系统,采用已有的P2P技术解决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发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介绍了网格系统中的资源发现、P2P系统的资源发现以及基于P2P的网格资源发现系统,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语义的P2P网格资源发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格环境中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发现在网格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和P2P技术的新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Semantic-basedPeertoPeerGrid(简称SPTOPGrid)。该模型采用P2P技术进行资源检索,每个peer节点都能提供资源描述和某个知识领域的本体库(ontology);采用publish/subscribe模式进行资源分发;利用语义知识库进行资源的匹配,进行智能化的资源搜索,能够适应网格资源的复杂性、异构性和动态性,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The current representatives of Grid systems are Globus and Web services, however, they have poor scalability and single point failure. It is these two factors which make the building of an improved P2P and grid hybrid framework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ask schedule such a popular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differs from current research because it puts forward an Information Pool Based Grid Architecture (IPBGA), which is a real sense hybrid of P2P and grid instead of only introducing P2P methods into grid system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virtualizations, abstract physical resources and tasks to be, the information requests from resources for tasks and appeals from tasks for resources are upgraded as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using an information pool protocol (IPP). Thus, grid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ask scheduling are regarded as information matching by IPP which is adaptive to the heterogeneous, dynamic, and distributed characteristics of a grid system. Tri-Information Center (Tri-IC) and source ranking mechanisms are presented in IPP to improve robustness, prevent sybil attack, and to discourage free riding. Experiments and theor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PP of the IPBGA is more efficient and robust in dealing with information while both the bandwidth and process costs are less.
Yi PanEmail:
  相似文献   

16.
在分布、异构的网格环境下,如何快速、准确地查找用户所需要的资源是影响网格计算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集中式资源发现方法存在的可扩展性弱的不足,将P2P方法应用到网格资源发现领域,提出了一种扩展性好的分布式资源发现方法。该方法使用二叉树来管理数据,网格中每个节点都负责管理一部分资源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
出的方法能有效解决集中式资源发现方法可扩展性不好、资源信息服务器负载过重、容易造成单点失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A web operating system is an operating system that users can access from any hardware at any location. A peer-to-peer (P2P) grid uses P2P communication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in a grid and manages resources locally in each cluster, and this provides a proper architecture for a web operating system. Use of semantic technology in web operating systems is an emerging field that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and discovery of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PGSW-OS (P2P grid semantic Web OS), a model based on a P2P grid architecture and semantic technology to improv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eb operating system through resource discovery with the aid of semantic features. Our approach integrates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s) and semantic overlay networks to enable semantic-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by advertising resources in the DHT based upon their annotations to enable semantic-based resource matchmaking. Our model includes ontologies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 Our technique decreas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searching in a web operating system environment. We perform a simulation study using the Gridsim simulator, and our experiments show that our model provides enhance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better search expressiveness, scalability, and precis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属性查询的P2P网格资源发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发现是网格环境中的关键问题,目前许多的资源发现机制并不能有效地提供资源的分类。为此,在P2P网格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查询的分布式资源树的资源发现机制。该分布式资源树通过资源的主属性进行资源的组织和分类,能动态灵活地实现P2P网格中各节点的负载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对如何提高网格资源发现效率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却忽略了适应网格资源动态演变特性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小世界理论的网络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分布式结构化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通过计算资源节点间属性相似度的方法,将网格资源分类组织在不同的虚拟组织中,结合P2P技术构建出两层覆盖式资源发现模型,并设计出相应的资源查找算法DSRD (distributed structure grid resource discovery).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SRD算法既能够适应资源的动态特性,同时又可有效地提高资源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将P2P技术应用到网格环境中,可为网格的可扩展性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2P模式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将资源的发现分为2个阶段:网格节点GridPeer域内查询和网格节点GridPeer域间查询,并且集成了语义和多Agent技术。理论分析表明,该模型比集中式资源发现方案可扩展性更强,更适用于基于P2P模式的网格环境下资源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