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发光细菌和大型潘为测试对象,利用Delta tox毒性检测仪和大型潘急性毒性标准测试方法测定了城市水源地水体中常见典型污染物如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类药物对发光菌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所调查的污染物中,恩诺沙星对发光菌的EC50为9.8 mg/L,对大型溞LC50(48 h)为88 mg/L;发光菌对恩诺沙星暴露的敏感性强于大型溞。而磺胺嘧啶、Cr6+、Cd2+、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氯氰菊酯等污染物对大型溞的LC50(48 h)分别为184 mg/L、0.46 mg/L、0.04 mg/L、0.28 mg/L、0.006 mg/L、0.007 rmg/L、0.0006 mg/L,其敏感性高于发光菌EC50(430 mg/L、60 mg/L、11.1 mg/L、24 mg/L、161.1 mg/L、1.27 mmg/L、0.063 mg/L)。研究表明,大型潘对于城市饮用水及水源地水体中常见典型污染物的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试研究了微量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将浓度为3 mg/L,5 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和80 mg/L的Fe3+分别投加到活性污泥系统中,反应4 h后测定系统出水COD、活性污泥的SVI、脱氢酶活性及其EPS组分.结果表明,Fe3+浓度小于50 mg/L时对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Fe3+浓度在80 mg/L以下均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浓度在30 mg/L以下时絮凝作用最强.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影响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对活性污泥EPS组分的测定表明,Fe3+的絮凝作用对SVI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以静态试验的方式,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铬离子废水,以及研究了对不同浓度铬离子废水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各自处理效率,从而得到处理效率最佳的初始铬离子浓度和处理时间。结果表明:当铬(Ⅵ)离子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到100 mg/L时,SRB菌对铬(Ⅵ)离子废水的处理效率最好,达到99.62%和99.74%;并且较为经济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4.
1980年荷兰有关当局对污水厂净化污泥,用于农田利用的重金属含量最大值规定为: 锌(Zn)2000mg/kg 铜(Cu)600mg/kg 铅(Pb)SO0mg/kg 铬(Cr)500mg/kg镍(Ni)福(Cd)汞(Hg)砷(As)100mg/kg10mg/kg10mg厂kg10mg/kg (原载西德《KA》1981 .N6P385张姜贞摘译)荷兰污泥农田利用的重金属标准@  相似文献   

5.
利用绿茶提取液还原制备的纳米铁(GT-NIP)对水中六价铬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的原理,通过向含水层中注入GT-NIP可望实现六价铬在地下水中的原位去除,但尚未得到验证。为此,首先利用绿茶提取液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然后考察了其对水中六价铬的还原效果,再利用柱试验研究GT-NIP对模拟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绿茶提取液制备的纳米铁为圆球形,大小均匀,直径约为10~20nm,且分散性较好,其中Fe2+含量为55.6%,Fe3+含量为44.4%。GT-NIP悬浮液在水中对Cr(Ⅵ)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当GT-NIP浓度为1.0g/L时,反应1h,初始浓度为100mg/L的Cr(Ⅵ)去除率达到96.8%;在柱试验中,GT-NIP可以顺利穿透砂柱,平均出流百分比为68.6%。浓度为100mg/L的Cr(Ⅵ)溶液流过该纳米铁砂柱后,流出液中Cr3+浓度约为0.20mg/L,Cr6+浓度为0.10~0.25mg/L,即六价铬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6.
电絮凝法治理实验室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絮凝法去除模拟实验室废水样品中的Cu2+和Cr6+,研究了治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去除铜和铬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室温(25℃),以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压为4.0 V,pH值为4.0,电解时间为30 min,Na2SO4为0.7g/L,用电絮凝法对模拟实验室含Cu2+和Cr6+废水进行治理,Cu2+和Cr6+的去除率分别为99.93 %和98.91 %.  相似文献   

7.
利用工业酒精处理铬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酒精处理铬渣,使毒性大的Cr6+还原为毒性小的Cr3+,再用氨水中和,将Cr3+以Cr(OH)3的沉淀形式进行回收,从而达到铬渣的安全堆放。对Cr6+的解毒效果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每10 g铬渣用酒精3 mL,酸度为0.5 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8.
某废水处理站改造前采用传统氢氧化物沉淀工艺处理高浓度含铬、氰镉电镀废水,运行不稳定,出水不能达标排放。工艺改造后增加了高分子重金属捕集沉淀剂DTCR辅助去除重金属,在含铬废水DTCR投加量为50 mg/L、含氰镉废水DTCR投加量为10 mg/L条件下,出水总铬、镉分别稳定在0.5 mg/L、0.2 mg/L以下,远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限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ABR对印染废水各隔室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35 ℃±1 ℃条件下,当各隔室初始COD_(Cr)分别为860 mg/L、677 mg/L、601 mg/L和559 mg/L时,反应3 h后出水COD_(Cr)浓度分别为633 mg/L、555 mg/L、505 mg/L和470 mg/L.第1隔室的去除率约为26.4%,2~4隔室COD_(Cr)去除率相对较低,为15%~18%,4隔室缺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的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19 8 h~(-1)、0.070 2 h~(-1)、0.067 6 h~(-1)和0.068 8 h-1.  相似文献   

10.
针对排放酸性含铬废水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纳米FeS,用于处理酸性含铬废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纳米FeS的最佳制备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时间、pH值和Cr(Ⅵ)初始浓度对纳米FeS处理酸性含铬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纳米Fe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声波频率40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10 min、制备反应温度15 ℃,在此条件下Cr(Ⅵ)和总铬的去除率分别为81.03%、63.40%;当反应时间达到50 min后,纳米FeS对酸性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趋于稳定,酸性条件能促进纳米FeS对Cr(Ⅵ)和总铬的去除;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纳米FeS对Cr(Ⅵ)和总铬的单位去除量逐渐增大,当Cr(Ⅵ)初始浓度为300 mg/L时,Cr(Ⅵ)和总铬的单位去除量分别可达486.65和383.55 mg/g。可见,超声波制备的纳米FeS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铬离子,为今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