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来,"绿色"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伴随着绿色建筑时期的到来,室内设计也同步进入了"绿色"时期。何为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把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一、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内涵我国建设部2004年9月启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2006年颁布《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分析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再根据实际的工程从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设置、非传统水源利用、光导照明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等五个方面探寻如何打造合理的"绿色建筑";最后提倡"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的概念。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贯彻国家"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方针基础上,以攀枝花学院游泳馆为例,从生态化规划布局、结构体系优化、保温隔热设计、太阳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将绿色建筑技术付诸于该项目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实践,为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建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是绿色建筑的目标。"四节一环保"为主干的绿色建筑标准在20年前初次提出的语境下是很先进的,但对于2016年的城市发展现状,是否足够进行判定?软性标准的缺失是否对现在的绿色建筑项目  相似文献   

6.
吴延鹏 《暖通空调》2004,34(11):109-109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建设部于2004年8月27日下发关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决定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  相似文献   

7.
许桂森 《广东建材》2010,26(10):69-71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对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的技术要点、绿色施工方案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合某大型工程提出"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一系列具体做法、措施,为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国家及地方各级企业努力推行"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工作。结合海控国际广场项目,主要就"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绿色施工"这阶段,针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节能与能源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结果表明,通过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4章"节地与室外环境关键技术"内容的解读,阐明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倡导低碳生活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绿色建筑从项目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场地利用、交通组织、公共服务设置、景观绿地设计以及生态修复等工作入手,采用被动式节能优先的设计原则优化设计,为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后期的运行创造更好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介绍了建造绿色建筑六大系统——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的要求,以期建设绿色建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1.
最近,山西省太原市印发实施的《绝色建筑标准》,分绿色住宅建筑和绿色公共建筑两个系列,包括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运营管理等6项标准,每项标准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3个部分,其中控制项是对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一般项和优选项是推荐标准,从而形成绿色建筑等级评价标准的整体构架。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3,(2):60-60
<正>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广辽宁省与国内外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快发展辽宁省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步伐,全面提升建筑性能与质量,辽宁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将在沈阳举办"2013东北亚绿色建筑博览会"博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辽宁省分会和辽宁省建筑节能环保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13.
郭靳时  李飞 《四川建材》2016,(4):7-8,10
翻阅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绿色建材研究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绿色建筑节材以及材料资源利用技术作为绿色建材的一部分也是稳步前进。本文从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的大方向——绿色建材出发,结合节材的基本技术、节材与资源利用技术的典型成果,论述了绿色建筑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期能为我国绿色建筑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超高层建筑运用绿色节能技术有一定难度。基于《绿色超高层技术评价细则》对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要求,针对上海市某超高层建筑采用的绿色节能新技术,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6大指标体系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些对超高层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运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的要求,从绿色建筑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策略出发,结合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实践,介绍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的实际操作。通过相关数据统计了对示范楼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以期对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能否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在效益状况。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文章研究了与"低碳经济"、"低碳建筑"精神一致的节能环境效益。首先介绍了苏州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且与全国、江苏省作了比较。然后根据CDM机制中CO2的减排价值,利用市场价值法,评估了苏州市截止2012年底获得的节能环境效益。最终计算可知苏州市绿色建筑节能可减少CO2排放7.54×104t,可获得1.21亿元的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莘庄建科中心"被动式策略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以及其采用的建筑自遮阳、自然通风、昼光利用、眩光控制、混凝土热惰性利用、绿色植物利用、噪音控制等设计方法,将"绿色设计"有机地融人建筑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导出"绿色建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景泉  贾濛  周晔 《建筑技艺》2020,(7):66-71
传统绿色营建理念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根植于天地四时的宝贵建筑实践经验,而我国现代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却始终无法真正从中汲取营养,导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绿色建筑实践的影响甚微。针对这一问题,指出绿色建筑必须合理回归建筑历史文脉,重视传统绿色营建方法的现代转译,以"节地、节能、节材、节时"为理论依托,结合绿色建筑工程实践,揭示现代绿色建筑与传统营建方式之间的深层关联,提出基于传统绿色营建理念的当代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的"绿色"不是单纯视觉上的"绿色"象征,应当从选址到设计、施工;从日常使用到运营、维护、改造、翻新;直至拆除、再建设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建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本期专题按照"绿色建筑的思考""、绿色建筑的实践与建造""、旧建筑的绿色改造""、绿  相似文献   

20.
ZT建筑体系是在中国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高潮中诞生的建筑新体系,从绿色墙材---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全程独具"绿色"特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