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下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润朋 《规划师》2013,29(4):27-31
伴随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转型,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各种解决"城市病"问题的城镇化新发展模式被相继提出,即所谓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主要是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于一体的城镇化模式。传统城镇化被诟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空间分布不合理而带来的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要解决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传统城镇化的空间发展问题。珠江三角洲作为城镇化高度发展地区,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发展之后,城镇化水平高达8 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耕地大量流失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为此,珠江三角洲从城市空间组织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空间最优组织模式,寻找新型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城市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理论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发展动力与空间格局,研究地域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本文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空间格局与发展路径。通过对梁平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的梳理,总结得出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水平较低,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工业化基础较差,城镇化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其空间发展格局呈现中心镇功能缺失、城镇体系失衡、城镇沿主要交通要道布局的特点。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城镇化发展机制后,得出目前梁平县这类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属于自上而下型,政府的政策和投资起主导作用。最后,针对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由环境保护、政策驱动力、产业驱动力和农业支撑力构成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逐步成为我国人口、产业、土地等各种空间要素集聚以及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讨对象,从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视角描摹城镇化发展程度,构建复合评估指标体系,并经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剖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差异。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显著,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动不够紧密,须对区域统筹一体化,进行"核——点——轴——网"高度融合的城镇化体系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4.
对"未来社区"的多维度创新内涵进行分析阐释,并以温州集新社区为例,阐述"未来社区"空间与产业相互作用及城市治理与数字孪生对应的新型组织系统,以期对其他地区探索城镇化转型升级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以产业、人口、文化与空间为其内涵。本文通过统计数据说明近十五年我国空间城镇化已经超过人口发展,出现忽略产业的趋势,并对有工业基础和以农业为主的两个地区进行比较研究,论证:无论有无工业基础,地方城镇都呈现出空间构造的特征。它们首先通过新农村建设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随后,有工业基础的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甚至侵占工业用地和耕地;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则在规划工业区的同时,为换取开发资金,将大量用地指标转让给中心城市开发,进行城乡捆绑式的发展。笔者认为,过度的空间构造源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并带来经济泡沫、资源矛盾与社会冲突。因此,本文认为城镇化应该回归到"人口、文化、空间与产业的协调综合发展"之上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期的到来,中部地区以粗放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结构矛盾突出。该文引入西方"紧凑城市"的理念,探讨其在本土的适用性,并提出一种全新的转型发展模式,即"结合新型城镇化的绿色紧凑城市"。基于以上理念,探讨中部典型工业城市——武穴市的现状问题,并从功能、生态、开发、配置转型四大视角提出绿色紧凑导向下的转型发展措施,为中部地区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1995年组织编制、1999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1999年版控规"),到2004年组织编制、2006年编制完成《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上报市政府审批的这段时期,正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最活跃的时期.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建设蓝图转向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和重要的公共政策,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协调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2011—2019年湘江流域9个地级城市,通过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其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演变规律。得出结论:在时间维度上,2011—2019年湘江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评价值协调评价值整体处于濒临协调阶段,但呈现积极上涨趋势;在空间维度上,湘江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值,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且以长沙为中心,由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至关重要;然后分析国内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适应性,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两大趋势为生态用地功能化及城乡统筹发展:最后在分析武汉市生态控制区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引导的思路:一是统筹规划,建立产业·镇·村体系;二是加强管治,坚守生态底线;三是政策支持,促进生态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南阳市城镇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城镇化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认为南阳市城镇化格局呈现出城镇化水平低、增速慢,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发展,城镇化空间差异显著,城镇人口在小城镇高度集聚等特征。明确提出采用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对市域城镇化空间分区引导,中心城市发展区组团式发展,合力打造南阳市域星座型城镇群,外向型经济区沿边开放,依靠襄阳、十堰产业带动,提升水平;采用"大县城+特色镇"的空间重点突破战略来优化南阳市的城镇体系格局,将县城作为未来城镇化的核心承载区,并引导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重庆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直辖市,在研究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时不能脱离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因此,文中以城市化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借鉴城市化发达地区经验,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城市化“大都市圈 点轴式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即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玲 《山西建筑》2005,31(21):39-40
分析了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国际背景,根据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并与国内其他区域的比较作了研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区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网络的演化过程及演化规律,认为城市化网络的发育过程客观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实证上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化网络的基础,提出了加速长江中游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城镇空间快速扩展过程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的意义与内容 ,以及上海在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如何关注长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大背景 ,衔接、促进并建立起更大范围的整体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逻辑思辨和实证调研分析,在对家庭的城镇化类型进行分析基础上,界定了我国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离散"现象的具体内涵及其负面影响,并以长三角核心区和南京都市区不同地区为例进行了分层次调研和分析,对区域城际尺度、城郊乡村地区、城市外围新区三种类型地区的家庭进行了大范围随机问卷调研,对其家庭成员和家庭的就业、居住、公共服务在空间中的离散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家庭居住-就业-公共服务三元耦合式新型城镇化来促进家庭由离散走向聚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三十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形成相对成熟的城镇群体空间。与此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城镇群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发展历程的回顾,归纳提出城镇群不同阶段的关注重点与应对策略,同时,文章以湖南邵阳东部城镇群为例,提出"双加速"阶段的城镇群要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双路径",来应对区域外部的竞争与挑战,实现城乡区域的快速、持续与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需要重新审视城镇空间资源的配置问题和策略,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空间单元,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分析了上海的城镇化历程,并在客观评价上海当前城镇化建设的特征和问题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以及上海的发展目标,提出分类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宜居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5个方面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提出:适宜的城市空间"紧凑"是一个关于空间结构的经济判断;在中国的城市化背景下,对"屠能-阿隆索"土地利用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人口和产业经济分布的理想模型──标准断面比较模型,以此作为工具,描述了"紧凑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于长三角的案例地区,对城镇群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绩效进行了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的迅速扩张,原本分布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逐渐被纳入现代都市圈,这些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居民区,我们称之为“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和开发是一个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全面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群众物质和文明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将以广州空港小镇二期整体改造方案为例,以创新的微改造形式为城市村落改造和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扩张城市化现象为案例,深入探讨有关的"原始策略",并提出城市组团等城市化模板供参考,批判性地解决这一新城市聚集现象,认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建立在产生城市蔓延的真实机制上的城市化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