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传统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缺陷,全新发展环境中,转型发展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本文将针对性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指出城市规划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并介绍城市转型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霍兵 《城乡建设》2016,(4):11-12
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编制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全国空间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制订和完善相关立法,使我国新型城镇化走上法制轨道. 第一,明确国家空间规划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地位. 立法的主要目的是理顺国土空间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和各行业规划法律关系.应以此法作为城乡规划的基本法,配合土地、建筑等相关的法律,形成我国空间规划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梳理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的衔接逻辑:①明晰三者在未来规划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主体功能区作为"过去"已基本形成的规划制度,未来应作为规划编制的战略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当前"最核心的空间优化手段,是未来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生空间承载百姓民众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是规划实施的空间载体和优化目标;②梳理上层战略意志的渗透与反馈路径——上层战略指导主体功能区分区定位;主体功能区作为战略背景,其战略意志由国土空间规划继承;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三区三线"分区管控意志,指导"三生空间"的数量分布与空间布局;百姓民众对"三生空间"的诉求反馈,影响上层战略的制定;③厘清三者国土空间分区的衔接逻辑——"四区"是空间战略分区、"三区三线"是空间管控分区、"三生空间"是空间活动分区。探索未来以主体功能区为战略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规划手段、三生空间为空间优化载体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期以形成过去—现在—未来相衔接的国土空间优化合力。  相似文献   

4.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庆  张婷  曾鹏 《城市规划》2021,45(4):9-15,23
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空间规划体系梳理,认为在"市级主导"或"市—县协同"模式空间规划体系下,郊野单元控规均可作为城市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外的基层单元空间规划纳入法定空间规划体系。空间规划传导的核心是对应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管权"明确向下传导的路径机制。空间规划传导要素可按照目标指标、空间底线、设施配套三类统筹组织,构建"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区—用途分区—用地分类"由粗到细的空间表达体系,并运用规则管控、名录管控、规模管控、结构管控、边界管控、形态管控等不同方式实现刚弹结合、逐级深化的管控目标。按照上述思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区域进行了郊野单元控规探索,通过明确郊野单元空间管控重点、管控方式,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外郊野地区实现全域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的空间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这对于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向动态过程规划、综合规划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规划过程的精细化、科学化,作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结果的保障和技术支撑.大数据推动城市规划过程创新主要表现在:大数据为城市规划调研过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手段,创新空间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创新公众参与方式,促进部门规划的整合和协同,引导动态的城市仿真模拟,使得城市规划更好地发挥公共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主体功能准确识别与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构建,对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展开研究,梳理了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围绕主体功能战略区识别与主体功能区优化进行分析,提出传导架构并进一步细分为引导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现方法,包括对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精细化分类、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三区三线”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健全相关战略配套政策体系以及落实完善的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罗彦  蒋国翔  陈少杰  刘菁 《城市规划》2022,46(1):7-17,52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已基本形成共识。本文提出"双评价+"概念,探索"双评价"在统筹三线划定、生态系统修复、全域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拓展性应用,有效发挥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提出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引领作用,加强其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协同实施,强化其对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双评价"和主体功能区开展认知评判并提出优化应用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编制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五年计划/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规划作为市场经济的管治工具,其空间融合和政策协调的核心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计划经济演变而来的部门性分割是我国空间规划之间关系紊乱的一个制度性基础。空间规划之间的协调也因此长期受到各界的关注。在试图构建一个规划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后,着重分析了我国五年计划/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关系演变与机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地方性的空间规划协调实践。在当前政治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地方增长主义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积累模式,中央政府计划型的要素管制方式,结合规划部门的分割造就了我国空间规划在市县层面的冲突。地方规划技术和制度上的协调创新,不但无法融合市县部门割裂的规划格局,也更不能触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协调能够面向实施的部门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 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 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 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 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 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 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 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 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 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 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现有区划、 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吴岩  贺旭生  杨玲 《风景园林》2020,27(1):30-34
蓝绿空间系统规划作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传导和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引导蓝绿空间分类细化和建设实施的重要途径,是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突出亮点。编制的重点是中心城区的城镇发展区层次,应包括总则、系统布局、用地分类规划、蓝绿空间控制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等内容,应遵循生态优先、安全优先、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编制技术路线。作为专项规划,还应在现状评估体系、多元规划实践的技术体系、相关规划协调、规划传导机制、面向实施的政策保障措施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城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而城市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目前,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四个方面的不和谐现象是:城市空间的"二元"现象、居住空间的分异、城市公共设施的"贵族化"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相对应的,城市规划应加强科学性;充分发挥公共属性;合理布置道路网,防止"巨型社区"或"大楼盘"的肆行;提倡混合居住模式;约束建设行为,尊重自然地形.  相似文献   

13.
彭海东 《规划师》2007,23(8):47-5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中,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日益从以工具理性为导向转向以价值理性为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特征日益凸显.城市规划是典型的城市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特征,同时城市规划具有作为公共政策的独特属性,如不可逆转、技术性、艺术性、独特的政策形式等.  相似文献   

14.
张润朋 《规划师》2012,28(2):17-22
城市用地分类表面上是针对土地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用地划分,实则是基于反映人们目标与意图的土地分类方法。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发挥着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等作用。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施行下所存在的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脱节、城市规模控制乏力、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要求缺乏所带来的公众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都影响到了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作用的发挥。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针对城市发展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在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作用的发挥起着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涤湘  江海燕 《规划师》2011,(1):16-19,24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重要区域规划之一,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珠三角地区应以该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城乡规划编制中体现公共政策性和法律约束性,建立以城乡规划为核心的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治理和区域整合,构建多中心的城市区域结构,努力建成资...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近年来总规编制与实施工作存在问题和总规改革进展的基础上,对本轮广州总规编制工作中开展的"法条化"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认为广州总规"法条化"工作的本质是对总规公共政策属性的回归,其重点是强化总规内容的可实施性,是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法治化。本轮广州总规按照公共政策"可实施、可监督和可管理"的基本特征,同步开展了三规合一、深化市域三区四线、强化底线管控、创新和规范总规成果形式以及制定总规批后实施指引等探索,是从实践角度对总规"法条化"命题给出的尝试性解答,对于强化总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操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下阶段总规"法条化"改革可能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Unbalanced with its rapid development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y,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a fair amount.As an important policy means to guarantee social equity and public benefit,urban planning should play its inevitable role in solving social problems and promoting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ses certain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urban planning mainly focusing on physical planning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spects.Aimed at the relevant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simple physical planning at presen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tudy out a research framework of social planning suitable for China’s urban planning as a monographic study,so as to introduce a people-oriented view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the key contents of urban planning,and to provide ameliorative strategies to supplement and improve the planning concept,procedure,contents and methods.This article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erspectives and key contents of soci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9.
李浩 《城市建筑》2014,(8):20-20
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已经在我国学界达到了共识,得到了广泛学者的认可与关注。但是在实践中,公共政策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是本质上的公共政策。因此,本文就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晖  潘振 《规划师》2006,22(11):25-26
城市规划是政府掌握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它既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图综合反映到空间环境上,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秩序的优化,又能在利益差异中寻求平衡,建立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价值秩序.以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城市规划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进步思考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和探索改革的方向,为按照公共政策的范式研究规划编制的体制和办法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