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随着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用户体验逐渐成为提升医疗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医疗行业与现有移动医疗平台的用户体验问题,以大象就医APP为例,分析现有流程问题点以及在情境化模式下的就医角色设计,就医场景构建和服务流程优化的过程。通过对现有移动医疗产品就医服务流程设计的分析研究,寻求基于用户就医情境的产品设计方法论以此来融合线上线下就医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移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彭洁  王峰 《包装工程》2019,40(24):158-163
目的结合时间心理学理论,将"时间知觉"运用于产品的交互等待设计,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并留下愉悦的回忆。方法通过概述时间知觉和用户体验等理论,对用户等待体验的运行逻辑和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展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受情绪、记忆和注意力等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服务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导致出现交互等待状态,基于用户情感体验的交互等待设计具有必要性。结论理论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从技术和产品功能系统等方面减少用户实际等待时间,从用户心理和情感状态上缩短用户感受等待时间的设计模式,给设计者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概念,提升用户等待体验,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3.
张旭芳 《包装工程》2021,42(16):159-166
目的 从时间维度中的用户体验和感知等待时间的视角出发,为降低服务等待过程中用户产生负面情绪的几率和完善现有O2O外卖类应用平台的用户体验提供新的优化方案.方法 基于交互设计和服务设计等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以心理学中"感知等待时间"为理论分析切入点,首先结合影响感知等待时间的主客观因素来剖析O2O外卖服务中的等待时间要素,其次通过调研绘制出外卖O2O平台的用户体验地图,并重点挖掘在订单配送阶段中用户等待的痛点和机会点,最后结合需求层次论提出外卖O2O平台针对减轻感知等待时间的用户体验优化策略.结论 外卖O2O平台的用户体验并非仅为瞬时的界面交互感受,且感知等待时间是影响外卖O2O平台及其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从时间维度重点优化订单配送阶段的用户体验可以缓解用户在等待过程中的不良心理感受,提升外卖O2O平台的整体服务.  相似文献   

4.
杨淑贤  吴祐昕 《包装工程》2021,42(12):176-182
目的 结合感知认知示能视角下相关知识理论,对于等待状态下的交互设计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用户体验感.方法 通过对感知认知示能理论的运用,针对不同阶段用户的等待状态进行调查与实验,以观察用户不同阶段情绪反应的影响,根据用户情绪的多层次反应的等待状态进行交互设计的体验升级.结果 通过实验得出用户年龄、交互等待状态类型对于不同情绪反应阶段等待时间的长短均有显著影响,尤其在情绪反应前期交互影响效应尤为显著.结论 结合实验结果与实际案例,根据感知认知示能性,针对等待状态,从情绪反应阶段信息辅助、用户认知阶段潜在需求、交互产品视觉感受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相关设计策略,为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5.
贾乐宾  薛孝媛 《包装工程》2020,41(8):186-192
目的探讨场景体验设计方法在骑行用户便携式无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场景体验设计方法总结骑行用户的体验层级,对用户需求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按照产品交互设计系统流程建立基于场景体验的便携式无人机交互设计模型。结论完成骑行用户便携式无人机设计实践,初步验证设计模型的有效性,证明场景体验对于交互设计研究有重要参考,运用场景体验设计方法能深层次的满足用户需求,为交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薇  邵恩雨  吴剑锋 《包装工程》2023,44(2):290-297
目的 从具身认知视角探索就医导视系统界面适老化设计,优化界面可用性,提升老年用户的交互体验。方法 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归纳总结具身交互特征,从功能目的、交互行为和情绪表现三个层面提炼产品界面适老化设计要素;调研老年用户就医导视系统交互过程中的使用体验与具身认知行为,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挖掘老年用户痛点,基于适老化设计要素解析得到用户具身认知需求并推出界面设计需求;结合就医导视系统设计层级,从“情境化”的功能流程、“生动化”的交互体验和“专注化”的情绪体验等方面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交互界面适老化设计策略;展开就医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实践,以验证该适老化设计方法有效性。结论 身体体验、心智模型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行为是影响认知理解的重要因素,老年用户在短期记忆、信息分析和决策力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所退化。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角建立的交互设计方式,为适老化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倪泰乐  冉然  祁娜  赵丽  陈彧 《包装工程》2022,43(22):125-133
目的 将数字化服务融入老年患者就诊流程,建立适老化就诊等待服务系统,在APP开发设计研究中实现软件流程优化。方法 依据ERG理论对老年患者在就诊等待过程中的需求点进行分类整理和层次划分。调研目标用户将分析结果融入服务设计理论,为指导软件开发所涉及的医院就诊流程、用户需求痛点,提出系统性的解决策略。基于交互设计原则展开APP界面设计。结论 构建了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就诊等待服务系统,帮助提升其等待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完善了基于产品使用方式层级的适老化就诊等待服务APP设计策略,为适老化、数字化产品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最终产出APP设计实例,提高了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度,鼓励老年患者自主就诊,帮助其更加轻松地享受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8.
巫滨  曹卫群 《包装工程》2016,37(18):129-133
目的针对数字化产品展示应用情境,探讨了产品信息架构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用户体验的理论,从用户认知和产品信息组织两个对应的视角展开研究。从用户认知的角度,通过调查法归纳出了产品的各项属性信息的受关注程度,并建立权重模型。从数字化展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的产品信息在虚拟互动情境中的传达效应,总结出以视觉属性、社交属性等为核心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探讨了产品信息优化组织的方法,通过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虚拟展示设计理念。结论在数字化产品展示情境下,用户的体验是以信息认知为核心的,产品信息的架构设计应基于用户认知心理模型构建,对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具体策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长学  王兴宇 《包装工程》2019,40(6):128-134
目的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系统运用服务设计理论,对老龄化用户生活行为、医疗护理行为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系统设计方向。方法通过视频人种学和用户访谈法等质化研究方法对老龄化用户进行定性分析,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方法,界定现有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创新机会点。结论基于服务—信息—产品3个系统接触点之间的关系分析,运用服务设计思维实现不同系统的跨界组合,完成服务体验图建构,提出了社区医疗护理站、健康信息软件和智能呼叫手环的设计方案,形成"医疗服务体验—信息系统交互—可穿戴式设备"的适老医疗服务设计框架,为以服务设计驱动国内社区养老模式创新提供设计学维度的思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明  刘振宇 《包装工程》2020,41(8):134-139
目的探讨在用户场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消费习惯变化,旨在建立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模型,为体验设计师未来设计过程中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设计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明确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然后通过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再根据分类后的用户需求建立相应的用户模型,并将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模型置入现有交互设计流程中,构建出基于用户场景变化下的交互设计流程。应用场景重新设计的交互框架,经上线后数据反馈验证对于提升产品留存以及步长等数据有明显的作用。结论在现有的交互设计方法基础上,通过实验及分析验证,提出基于不同场景下的社交产品交互设计方法,通过将该流程运用于互联网社交产品中,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王楠楠  王丹花 《包装工程》2023,44(22):216-224
目的 探讨公共座椅在用户候车中的用户体验痛点,提出优化用户候车体验的公共座椅设计方案。方法 首先基于场景化思维对乘客候车这一场景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场景,其次对场景中乘客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出用户痛点,通过重构乘客候车场景探索候车过程中乘客痛点的解决方法,最后将设计创意映射至高铁站候车座椅的设计方案中,完成高铁站候车座椅的创新方案设计,解决乘客候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满足乘客切实需求,为用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候车体验。结论 场景化思维引入到高铁站候车座椅设计分析中,能帮助设计师更为全面地剖析乘客行为、明确候车座椅现存的问题、挖掘出乘客的潜在需求,进而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指导高铁站候车座椅的设计,同时基于场景化思维下的设计方法也为其他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车辆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探索提高信息可视化设计质量的方法。方法基于车辆管理服务平台产生的数据,结合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基于应用场景,设计并评价基于用户需求的可视化设计。结论基于用户需求的车辆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可视化设计,是针对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认知特点进行数据的挖掘与可视化,能够有效地提升用户在获取信息时的效率及体验。  相似文献   

13.
唐少川  蒋晓  邓力源 《包装工程》2019,40(14):242-246
目的 探索在哮喘移动医疗应用设计中情境感知理论的介入点,以期改善目前哮喘移动医疗服务的质量低、同质化等问题,从而提升哮喘移动医疗应用的实际诊疗效果和用户体验。方法 通过对情境感知理论发展的简单梳理和哮喘管理情境因素的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移动设备背景下的哮喘移动医疗服务特性,凝练出包含用户、任务、社群、设备这4种情境因素的哮喘移动医疗服务情境模型,并从优化应用功能、提升服务深度、加强用户体验的角度入手,提出基于上述情境因素的设计策略。结论 情境感知理论的运用,加强了应用对于情境信息的感知能力,有助于理解患者特征和行为,深度挖掘患者需求,向患者提供更具个性化、情感化的哮喘移动医疗服务,提升哮喘自我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屈楚离  干静  马静  陈安迪 《包装工程》2022,43(16):401-409
目的 提升乘客在公交站内的等候体验,优化公交站配套设施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提高公交系统服务能力。方法 研究乘客的候车需求,构建乘客行为地图,筛选出25项需求研究样本,并分为6类,分别为对物理空间的需求,以及具有体验附加值的信息需求、附属需求、安全需求、休憩需求和卫生需求。通过kano模型对各个需求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结果 构建了乘客的候车需求层级塔,基于用户满意度指数系数,通过敏感度的计算,最终得出各设施需求的重要度排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公交站配套设施的配置策略。结论 通过对乘客候车需求重要度的研究,可根据不同站点的地理位置等特点以及乘客类型结构等具体情况对车站设施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5.
朱硕  蒋晓  唐艺涛 《包装工程》2022,43(18):136-143
目的 探究情境感知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满足老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机构的资源分配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机构养老服务的持续性创新发展。方法 首先,梳理情境感知理论的发展以及情境感知服务流程,同时分析归纳出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其次,结合情境感知介入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势及特性,将机构养老的服务情境因素划分为用户、环境、任务、资源四类,同时采用桌面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基于上述四种情境因素提出设计策略,构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结论 情境感知理论应用于机构养老服务之中,强化了系统情境信息的感知能力,从多维度视角挖掘动态情境下用户的需求,主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简化用户操作路径,提升养老服务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陈昕  张家泰 《包装工程》2023,44(16):403-409
目的 为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获取药品信息需求,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解决社区患者医卫的基本需求为服务重点的居民药品信息服务设计框架,提升就医前后的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药品认知现况,运用行为观察法、用户访谈法等,分析国内现有药品信息服务中的痛点,结合服务设计理念、策略、方法,定义关键触点,将其融入居民的药品信息传递中,针对性地探索药品信息平台的服务设计框架。结果 提出了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利于平台建设协同化、信息服务系统化、关键触点显性化、信息传递可视化的闭环反馈方案,完成了相关服务系统及其蓝图,为解决居民获取药品信息低效、不易甄别,缺少良好反馈机制等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结论 完成了药品信息平台的服务设计框架及蓝图构建,为消除服务资源及过程壁垒,优化药品信息服务,提升用户体验、驱动社区医疗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设计师借助智能化服务平台,形成社交化信息圈层,强化智能管理,推动服务设计思维的更加人性化、系统化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继发  陈奕冰  于东玖 《包装工程》2019,40(18):187-195
目的 针对慢性下腰痛护理资源少、就医耗时长、费用高等问题,深入研究移动医疗服务流程、服务细节、身体数据采集和功能应用,开展下腰健康护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 首先,了解研究对象的目标、行为、观点,总结归纳访谈内容,建立患者和医生两种用户模型,总结用户需求并进行功能转换。其次,采用Kano模型分析患者用户端APP各个功能的属性和重要性,得出功能的优先级排序,指导患者用户端APP设计。结论 创建了产品服务整体系统框架,基于服务蓝图的可视化方式,设计了下腰智能护理的实体产品和健康管理APP,并通过验证。下腰健康护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能有效提升产品及其服务的体验,同时提出了更适合慢病患者的护理服务模式,实现医疗诊断、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的三位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