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Monacolin K是红曲霉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红曲霉产生Monacolin K 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红曲霉发酵条件,获得Monacolin K的最大产量。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米 38.5%,麸皮7.5%,水50%,葡萄糖2.5%,蛋白胨1.5%,pH值为5。最佳发酵条件为红曲霉在30 ℃培养36 h,将获得的种子液接种到固体 发酵培养基,先30 ℃培养3 d,然后在26 ℃培养15 d。在最佳条件下,莫纳可林K的产量为14.05 mg/g。  相似文献   

2.
以豆浆为原料,以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 MS-1为菌种生产Monacolin K,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曲菌生产Monacolin K液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红曲菌发酵豆浆生产Monacolin K的优化条件为甘油浓度30g/L,初始pH 6.0,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发酵10 d后Monacolin K产量达到415.15mg/L。方差分析表明,甘油对Monacolin K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初始p H有显著影响,接种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产Monacolin K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复合诱变后的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通过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得到一株高产Monacolin K的菌株3.991-7。通过单因素试验,以Monacolin K的产量为指标,确定出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pH值为4.5,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0 d。在此最佳条件下,诱变菌株固态发酵后的Monacolin K的产量为9.06 mg/g。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试验优化青稞麸皮薏仁红曲霉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青稞麸皮薏仁红曲霉发酵工艺,提高发酵产物中降脂活性物质的含量,以青稞麸皮和薏仁(质量比1∶1)为发酵底物,以紫色红曲霉菌(CICC.5046)为发酵菌种,以Monacolin K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固态发酵工艺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探究红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装料量为影响Monacolin K产量的主要因素,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9℃、接种量8%、装料量40 g(250 m L烧杯为发酵容器)、初始含水量60%、发酵时间12 d,此时Monacolin K产量为110.556 mg/kg。在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多糖、总黄酮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Monacolin K、色素和可溶性多酚含量增加,总体上降脂活性物质增加更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降脂红曲中功能性成分Monacolin K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作者从多株红曲菌中筛选出高产Monacolin K的菌株为红色红曲菌9901。以不同品种的大米作为红曲菌固态发酵基质,确定广西早籼米为红色红曲菌9901产Monacolin K的最适基质,并对其高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对发酵时间、抖料次数、变温时间、加水量及接种体积分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用Design-Expert对红色红曲菌9901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适合红色红曲菌9901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条件为:以初始含水量为10%左右的广西早籼米作为固态发酵基质,加水量为45 mL,接种体积分数为10%,先于30℃培养50 h,然后变温到25℃培养至20 d,在此条件下Monacolin K产量达到10453.07 mg/kg,比优化前提高了48.97%。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34-139
研究了青藏高原环境下高温发酵温度、低温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温湿度的波动性对青稞红曲中Monacolin K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单因素、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表明,发酵条件对青稞红曲中Monacolin K含量影响的主次因素为:高温发酵温度低温发酵温度发酵湿度,最佳发酵条件为高温发酵温度30℃,低温发酵温度为21℃,发酵湿度为60%。以优化的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青稞红曲中Monacolin K含量可达1.94%。青稞红曲中β-葡聚糖含量仅与高温发酵阶段红曲的生长情况有关。发酵过程中温湿度波动对青稞红曲中Monacolin K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液态发酵来生产Monacolin K,并优化影响Monacolin K产量的发酵条件。以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范围,再做正交设计实验,运用极差分析法,找出最佳发酵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氮源对发酵条件的影响因素最大,温度次之,碳源相对较小、pH值最小,实验也证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红曲霉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的最佳发酵条件是甘油7%,酵母浸膏3%,NaNO30.2%,MgSO4·7H2O 0.1%,KH2PO40.1%,初始pH 4.5,27℃温度下培养14天,在此工艺下,Monacolin K产量达到245mg/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70%。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曲霉TQ-57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培养基水分50%,相对湿度75%,起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6d,蛋白胨用量为3.0%,甘油用量为0.2%,Monacolin K量可达到2.243mg/g。通风培养时Monacolin K量为2.563mg/g干基质。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丛毛红曲霉工程菌TI-25 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的发酵工艺,以菌株TI-25 作为研究对象,以MK 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探究丛毛红曲霉工程菌TI-25 高产MK 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发酵瓶装米量、初始加水量和发酵变温时间均会显著影响发酵产物的MK 产量,而发酵时间、种子液培养基初始pH 值和种子液接种量对发酵产物的MK 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选取发酵瓶装米量、初始加水量、发酵变温时间3 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I-25 固态发酵产MK 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瓶装米量20 g/350 mL,初始加水量32.38 mL,30 ℃培养3 d 后,变温为28 ℃继续培养12 d,种子液接种量10%,种子液培养基初始pH4.5,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红曲米中的MK 产量高达635.12 mg/kg。  相似文献   

10.
以从青海玉树地区野生冬虫夏草中分离的冬虫夏草菌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2株不同的冬虫夏草菌CS-2和CS-5液体发酵产虫草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S-2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接种量6%、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虫草素产量达到0.98 mg/mL。CS-5产虫草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9%、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6 d、培养基础pH 6.5。在此发酵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0.482 mg/mL。  相似文献   

11.
周礼红  万强  刘敏  熊燕  赵辉 《中国酿造》2012,(10):46-49
该文对红曲霉5018固态发酵青稞生产色曲的生产工艺,进行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优发酵条件是:青稞蒸煮时间25mm,料水比1:1,1L锥形瓶装料量为150g,发酵最优时间8d,发酵温度34℃,接种量0%,初始pH值为5.0时,青稞红曲的色价最高,达到1210.84U/g。  相似文献   

12.
红曲霉9901液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红曲霉 990 1产莫纳可林K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确定出以甘油为碳源 ,大豆水解液为氮源 ,C/N比为 1 0 /1的最佳培养基组成 ,得出 990 1液态法产莫纳可林K的最适 pH为 4 5 ,温度 2 6℃ ,接种量为 5 %(体积分数 ) ,发酵时间 1 4d。通过实验 ,摇瓶发酵的莫纳可林K含量可以达到 1 60 0mg/L ,在 1 5L小型发酵罐实验中 ,莫纳可林K含量可达到888 9mg/L。  相似文献   

13.
以青稞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起始pH、发酵温度、益生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并以发酵酸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益生菌发酵青稞饮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起始pH值为7.3,发酵温度41 ℃,接种量4.7%,发酵时间72 h,可得到酸度68.67 °T活性益生菌发酵青稞饮料。  相似文献   

14.
以青稞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酒药用量、麦曲用量、发酵温度、冲缸加水比、主发酵时间对青稞干黄酒传统发酵的影响,并以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青稞干黄酒传统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酒药用量为0.6%、麦曲用量为6.6%、发酵温度为29 ℃、冲缸加水比为2 mL/g、主发酵时间为8 d时,其酒精度最高为9.56%vol。所得产品色香味俱佳,具有青稞干黄酒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红曲霉(Monascus )液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能力,一种新型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被应用于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工作;同时,通过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平板对峙培养的筛选方法,选育获得较初始红曲霉菌Monacolin K产量提高60%以上的突变菌株MP60-6。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甘油5%,米粉50 g/L,蛋白胨15 g/L,NaNO3 2 g/L,MgSO4 1 g/L,ZnSO4 2 g/L,KH2PO4 1.5 g/L,并进一步确定在发酵第3、第4天添加0.1%的乙酸和0.2%的柠檬酸,发酵第8天补加10%的甘油。在上述条件下发酵17 d后Monacolin K产量可以达到1 302 mg/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2.66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红曲固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的工艺条件。在采用变温发酵,发酵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单因素试验研究接种量、装料量、玉米粉添加量和蛋白胨添加量等4个因素对红曲固态发酵莫纳可林K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红曲固态发酵高产莫纳可林K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7.50%,装料量32.95 g/250 mL、玉米粉添加量3.80%和蛋白胨添加量2.37%。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莫纳可林K产量为11.25 mg/g,与回归方程预测值无显著差异,说明该法优化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莫纳可林K的产量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