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一个流化床反应器和一个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N2O及NOx生成的机理。发现流化床煤燃烧中N2O和NOx主要来自于煤中的氮,即挥发分氮和焦炭氮,部分NOx来自于空气中的N2。  相似文献   

2.
石灰石脱硫对流化床中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鼓泡流化床装置及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床温、Ca/S值对N2O、NOx排放浓度的影响,SO2浓度与N2O、NOx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石灰石对N2O的催化分解作用,并对N2O及NOx浓度变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燃煤流化床中N2O及NO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直径为100mm的小型燃煤流化床反应器中试验研究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和煤种对N2O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床温增加,N2O排放量减小,而NOx排放量增加。降低过量空气系数能同时减少N2O和NOx的排放量;且过量空气系数对N2O排放的影响与煤种有关。燃用含氮量高的煤,N2O和NOx的排放量也高。燃料氮转化为N2O、NOx的转换率与煤种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挥发份含量。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过程中N_2O_NOx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上,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NOx和N2O)的生成过程,测试了其沿床层高度方向的浓度变化。试验发现,沿炉膛向上,N2O浓度不断增加而NOx迅速减少,在炉膛出口处N2O达到最大值,且排放量远大于BFB。作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运行参数对N2O及NOx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煤的挥发分对NOx再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燃料再燃是降低烟气中NOx排放最有效的炉内措施之一。以成分为CO2=16.8%,O2=1.95%,NO=0.1%和平衡气体N2组成的模拟烟气为对象,研究不同挥发分组分(CH4,C2H2和C2H4)作为再燃燃料时,再燃工况(空气过量系数和再燃温度)对NOx的还原过程和还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不同的挥发分组分、再燃区空气过量系数及再燃区温度对NOx的还原过程和还的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研究了其N2O生成与分布特性,包括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o、二次风率R2,PC-FB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氧浓度O2、钙硫化(Ca/S)对FBCZ出口N2O浓度的影响;以及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2O浓度分布的  相似文献   

7.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1座0.3MW的试验台上研究了其NO生成与排放控制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O浓度分布的关系;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o、二次风率R2、PC-FB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氧浓度O’2、钙硫化(Ca/s)等对PBCZ出口NO浓度NO’、PCFB炉膛出口NO浓度NO”的影响。图12参10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实验和求解化学热力学参数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的方法,即概率密度函数(PDF)方法,研究并计算了NH_3-NO-O_2-N_2柱塞流中NO_x及N_2O的生成反应。PDF方法具有精确计算非线性化学反应速率的优势,很适合进行湍流燃烧中污染物生成反应的理论研究。本文采用差分和MonteCarlo相结合的方法求解PDF的输运方程,并考虑了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共19个组分,73个基元反应)。计算结果和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相互比较,二者较为吻合。结合实验和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柱塞流中影响NO-x及N_2O生成的主要基元反应和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9.
流化床中高水分煤的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一小型流化床中进行高水分煤的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研究,表明水分含量和空气-燃料比对于高水分煤的燃烧与排放有较大影响。随着水分增加,流化床床温下降,NOx、SOx排放量也下降。空气-燃料比存在一最佳值,这时床温最高,而偏离此值,床温下降,随着空气量的增加,NOx、SOx排放量也增加。当空气-燃料比变化时,燃烧干煤与燃烧高水分煤有着类似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N2O的测试及在一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的研究表明:若容器中同时存在NOx,H2O及SO2时,放置一定时间后,生成一定量的NO2。N2O的生成量还与H2O及CO2的含量有很大关系,流化床燃烧中产生较多的N2O,有时甚至超过NO的排放量。提高流化床运行温度,可降低N20的排放量,因此研制高温脱硫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实验和求解化学热力学参数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输方程的方法,即概率密度数方法,研究并计算了NH3-NO-O2-N2柱塞流中NOx及N2O的生成反应。  相似文献   

12.
煤燃烧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不安和对研究开发低污染燃煤技术的重视。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是一种新型的燃煤热力发电技术,它具有高效低污染的优点,本文分析了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NOx,SO,CO,CO2的形成过程,介绍了控制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温龙 《东方锅炉》1997,(3):25-30
循环流化床给煤方式直接关系着锅炉的燃烧和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但给煤方式对于NOx和SO2排放的影响却常被忽视。本文从燃烧和污染控制两方面讨论给煤方式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措施,这在我国环境保护条例日趋严格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这项工作是在一个直径161mm,高度6.2m的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室试验装置上研究从两个不同位置加入石灰石(一个在床底部,另一个在二次喷口之上)对NO、NOx,N2O排放的影响。在任一位置加入石灰石,除吸收(脱)硫以外,总是导致N2O排放的降低和NO/NOx排放的增加,相对于在底部加入,在二次风喷口以上加入石灰石导致N2O排放较大的减少,也引起NO/NOx排放更大的增加,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石灰石对四点的影响;(Ⅰ)煤挥发分氮转化为Nx;(Ⅱ)N2O的分解;(Ⅲ)由于脱硫所造成的H、OH、和(或)O基原子团的聚集;(Ⅳ)焦炭氮转化为NO/NOx。众所周知,石灰石对煤挥发分氮转化为NO/NOx起催化作用。然而,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石面料石对焦炭氮转化影响的研究做得非常少,因此,在一个试验规模的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配料式焦炭燃烧试验。石英砂或石英砂与石灰石的混合物作为床料,这些试验揭示了与挥发分氮情况相类似,石灰石对焦炭氮转化为NO/NOx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气体燃料再燃对NOx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体燃料再燃是研究较多的降低烟气中NOx含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典型的一次燃烧区烟气成分为模拟烟气,研究了不同的气体燃料(CH4,C2H2和C2H4)作为再为燃烧料时,再燃区燃烧工况(空气过量系数和再燃温度)对NOx再燃过程和NOx还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不同组分的气体燃料、再燃区空气过量系数及再燃区对NOx的再燃过程和NOx还原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飞灰循环流化床还原态脱硫和喷氨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第二代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以及分级燃烧降低NOx等技术的发展,还原态脱硫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在飞灰循环分级燃烧燃煤流化床中还原态脱硫试验结果。与此同时,进行了喷氨脱氮试验。结果表明,还原脱硫效率高,喷氨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中存在的换热器管的腐蚀问题已经由一种新的内循环流化床锅炉(ICFB)所解决。IcFB能同时有效地燃烧工业废弃物和煤,有效地控制蒸汽量,达到限制SOx和NOx生成量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8.
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用有限反应速率2阶矩封闭模型来模拟湍流对煤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流化床燃煤过程降低N_2O排放措施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是流化床燃烧技术中重要的环节。本文评述了近年在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燃烧过程控制,N2O再燃,分段燃烧,催化剂燃烧,生物质与混煤燃烧等。最后指出流化床污染物排放必须实现对NO、N2O和SO2联合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0.
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完整的模拟3维气固两相流动,煤粉燃烧和传热的数值程序对实验室卧式炉分级送风以降低NOx生成的燃烧过程并进行数值计算,程序中对气相采用欧拉法的通用输运方程,对煤粉颗粒采用拉格朗日的随机轨道法,用De’Soete的化学反应机理计算燃料NOx的生成和用Zeldovich机理计算热力NOx的生成,针对分级燃烧降低NOx生成的机理,实验中研究了3种配风工况,并结合数值研究具有分析了各工况下温度场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