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曹安国际商圈曹安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阐述现代商业街设计模式,从商业发展演变历史过程中提炼设计理念,从而使设计理念与实际功能融为一体,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以现代商业街道作为载体的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2.
商业步行街,是街道文化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生活的集中反映.它的出现是城市街道环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也日渐增多.但大量的商业街却对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重视不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和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王松涛  祝莹 《规划师》1998,14(3):55-59
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行人是街道中最具生命的因素,人行步道则是最有活力的街道形式。但是交通状况的恶化极大地影响了街道的其他功能,大量的快速交通产生令人讨厌的污染和噪声,大大增加了(混台)交通的不安全因素。人行天桥于是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它仍不失为一种避免混合交通的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空中商业街是在借鉴地面商业街优点的基础上,空中步行系统与城市商务职能进一步的有机结合,并创造了更具开放性的城市空间,增加了城市商务容量。在中国,“商业”与“街道”的空中叠加使其成为“以街为市”的中国传统商…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最具生机的街道空间——商业步行街,已成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户外环境,其景观设计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于精神需求的重视,现代商业街逐渐倾向于商业、休闲与生态整合一体的设计。另一方面,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绿色街道"、"雨水花园"等模式在缓解城市雨水滞蓄、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调节城市气候等问题上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绿色商业步行街成为绿色街道、商业和休闲文化结合的载体。本文结合武汉市典型商业街道调研的现状,从铺装形式、种植区域、绿化基础设施三个方面针对商业步行街道的景观改造设计进行论述,希望对相关设计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社区商业街成为一种新潮,是当代居住区中不可缺少的配套项目。然而,如何在新建社区商业街的景观设计中注入当地城市文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新的设计语言诠释社区甚至当代城市所需要的景观设计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建设者与市民的关注。该文以石坝河社区商业街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进行社区商业街景观设计,使得在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需要的同时,还能够对地域文脉进行延续以及对传统地域文化进行弘扬,最终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姜关美 《中外建筑》2008,(7):112-115
通过对曹安国际商圈曹安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阐述现代商业街设计模式,从商业发展演变历史过程中提炼设计理念,从而使设计理念与实际功能融为体,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以现代商业街道作为载体的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7.
论商业街景观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皓月 《现代装饰》2012,(7):128-129
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商业街以它自身特有的功能在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商业街环境景观形象视觉设计,反映了城市的发展面貌。本文从设计角度对商业街景观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设计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晋中地区地域文化为出发点,提炼归纳晋中地域文化,并将其运用在社区商业街景观设计中。以晋中地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将凝练唯美的传统地域文化融入到社区商业街景观当中,让使用者感受到属于自己地域的传统文化,从而唤醒人们对城市记忆、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保留城市的"乡愁"。  相似文献   

9.
胡志山  赵文玲 《规划师》2000,16(6):37-39
城市街道往往成为一个城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由于它是各个城市中人们活动最主要的公共场所,除了街道两边的建筑物提供室内活动场所以外,街道及其广场才是人们真正的公共活动载体.而街道上的设施除了满足其基本的功能之外,吸引人们进行公共活动,增进交往,增加城市魅力,是规划师在景观设计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街道时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受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的启发,本文试图以街道尺度作为出发点,重新理解北京市二环以内餐饮业的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通过可视分析探讨餐饮业空间分布规律,比较分析与其他城市要素的关联;同时,构建街道的餐饮活力指标,如餐饮密度,餐饮多样性等,通过回归及决策树等数据模型探讨影响街道餐饮活力的城市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二环内的餐饮空间具有如下规律,街道活力和餐饮活力有着一定的正相关性;街道长度是影响其餐饮多样性指标的重要因素;街道餐饮密度呈现明显的去中心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设计应该融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是实现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整体城市设计内容的载体。文章结合莆田市秀屿市区景观规划实践,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如何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进行粗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主义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尤其在全球倡导城市健康和应对气候问题的新时期,其强调的形态紧凑、功能混合、适于步行、人本尺度、公交优先和保护历史传承等核心价值,已经起到了引导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应采用人本尺度,有利于步行,增强市民体质健康;减少车行,降低环境和大气污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步行出行比例较高的英国为例,通过介绍其街道空间的三个核心要素:机动车道、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的设计导则和指引,与我国街道空间设计若干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瑞瑞  陈可石  崔翀 《规划师》2012,28(8):107-111
乌节路是新加坡闻名世界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大街,乌节路商业街的建设是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实践。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形态控制性、特色引导性的内容,较好地指导了商业街的街道空间、建筑、交通层面建设,使乌节路呈现生机勃勃的街头生活、繁荣的林荫景观、混合的交通模式、无缝连接的步行网络、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多重功能复合的街道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5.
刘芳 《建筑与环境》2008,(6):138-142
本文以新疆地区小城市中的维吾尔族商业步行街为例,浅析了民居建筑,传统民俗,宗教文化对西部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影响,并从地域文化,商业街的布局、建筑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等几方面对西部小城市步行街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期望为设计赋有地域特点的城市商业街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商业步行街的室内外两种形态,都是从传统城镇商业街的原型发展而来。文章首先简要地讨论了销品茂和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历史,介绍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大规模混合使用开发中步行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改善,城镇中心和都市村的开发概念,同时阐述了营建一个成功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要点,城市步行商业街商业内容的改变和混合娱乐内容的重要性。对于在国内近几年来城市商业步行街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内容,如步行街的形态,人车分时通行,商业策划步行街的设计和形象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小空间——从步行天桥看街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 《华中建筑》2006,24(9):92-94
由于城市中空间尺度日趋扩大,宽广的街道、巨大的广场应运而生,小型、安静的空间就更需要设计者重视尤其是利用城市交通中功能性构筑物的设置.有机自然的形成环境箭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该文以天津泰达第三大道上的过街天桥及其园林广场为例,运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中设计手法来分析其在街道景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等道空间作为山地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与立体化的空间形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山地城镇街道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山地城镇特定的城市更新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突出自然要素、重构新旧城市肌理、优化街道界面等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商业步行街的概念和景观构成要素、形态特征、影响因素、意义的阐释,表明了城市商业步行街是改善城市景观和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许多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对策,以期对提高我国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市小西湖地块为例,深入探 讨城市设计在传统街区城市更新中的基础、 角色、手段及成果形式。以提高市民的生活 品质、提高容积率、保护历史地段结构和提 升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本着社会公平立场、 城市记忆立场与城市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立 场,通过基于历史成因的和基于整体市民利 益的两种分配方式,城市设计最终认可城市 形态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扩大居民/市民/游 人共享的公共空间、实现居民与建设主体多 方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