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攀钢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的水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攀钢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分析浸入式水口结构尺寸、塞棒吹Ar量和拉速等工艺参数对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选出适合攀钢板坯连铸工艺的浸入工水口结构尺寸及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商业软件GAMBIT和FLUENT,针对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建立三维有限体积模型,用来描述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浸入深度、拉坯速度以及水口倾角等参数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为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相适应的浸入式水口结构尺寸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方坯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评估了浸入式水口结构对结晶器综合冶金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工艺参数与浸入式水口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浸入式水口结构及其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钢水流场分布及湍流粘度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任子平  姜茂发 《炼钢》2006,22(4):16-19
对大方坯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过程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评估浸入式水口结构对结晶器内流场、自由液面波动的影响,并讨论有关工艺参数与浸入式水口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用PHOENICS软件计算了板坯结晶器内流体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比较和分析了浸入式水口底部结构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为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三维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光华  刘小梅 《炼钢》1997,13(4):25-29
针对ISP型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结晶器的内流体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比较和分析水口结构形状,插入深度及拉坯速度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为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以及相适应的伸入式水口结构形状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状的浸入式水口对结晶器内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曾在水模上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从水模实验里得到的容器弥散准数,计算了不同大小的非金属夹杂物在融熔金属熔池中上浮的可能性。直筒水口具有很高的穿透性,旋涡区可以在结晶器下部,甚至在结晶器下面形成。使用二孔水口时,结晶器内的流动状态是混合型的。四孔水口的结晶器内的流动状态是弥散型的。  相似文献   

8.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体流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光华  何俊范 《炼钢》1995,11(5):29-33
在水力学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对初选的喇叭型、直通型和牛鼻子型3种超薄型水口进行结晶器流场激光测试,定量的研究直弧形截面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体流动特征和水口出口速度分布,为进一步采用数学模型研究结晶器流场、优化伸入式水口结构和工艺参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SEN壁厚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利用PHOENICS软件,计算结晶器内流体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比较和分析了浸入式水口壁厚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为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CSP薄板坯漏斗形结晶器内的流动与传热行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考察了水口结构形状、拉坯速度及水口插入深度对结晶器内流场、温度场和凝固的影响,为与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相适应的浸入式水口结构形状选型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别云成  张斌 《武钢技术》1999,37(3):28-31
分析了机械设备维护的现状,推崇现代化的设备维护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捱劝分析技术对重要设备进行在线监测,根据设备的实际状态来进行维护。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采集原始振动信号,进行趋势分析和精密人析来判断设备状态,对设备进行科学地维护,及时诊断出齿轮偏心,严重磨损及轴线不平行等故障。  相似文献   

12.
铝电解多功能工具小车及其中的各项工具是电解铝生产中所必需的核心部分,针对其结构的改进、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简单介绍了工具小车及其各项工具的主要功能及结构特点,重点阐述了工具小车各部分结构的改进、优化,包括工具小车运行装置轨道刷及支架、工具小车回转装置的驱动装置、下料装置检修平台、下料装置仓体、下料装置旋转装置、更换阳极装...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保护气氛电渣重熔+真空自耗重熔三联冶炼工艺制备的GH4169合金由于其合金化程度较高,且合金铸锭尺寸较大,元素偏析、成分分布不均造成的组织差异都会对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产生有害影响。实验基于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μ-XRF)具有微区高分辨率、分析速度快、多元素同步分析、非破坏性等优点,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以及仪器定量方法,建立了基于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GH4169合金铸锭中Al、Ti、Cr、Fe、Co、Ni、Nb、Mo 8种主要元素含量的方法,探究了从铸锭边缘到中心各元素的含量、最大偏析度的分布趋势,对各元素的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统计符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GH4169合金铸锭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Ti、Co、Nb、Mo在铸锭中心含量高,在边缘含量低;Al、Cr、Fe、Ni在铸锭边缘含量高,在中心含量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市场条件下金属露天矿分期方案动态优化有关于金属露天矿分期方案动态优化的整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结合采选联合优化的一部分内容,针对地下采选一体化实现的露天金属矿采选联合优化,露天金属矿采选联合优化也是与金属露天矿分期方案动态优化相关,对于采选联合优化的选矿过程都是存有金属露天矿分期方案动态优化的内容,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和设计者在涉及到井下的内部转化以及其他金属露天矿分期方案动态优化部分的过程中能够对于一些采选联合优化的内涵做出详尽的了解和分析。比如地下采矿中通常采用一体化设计,但是这种设计的缺点就是难以进行露天金属矿采选联合优化,但是对于矿山开展的试验性研究工作还是有利的,能够实现按空间位置的一体化是采选联合优化的内涵及发展历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荣霞 《世界有色金属》2020,(1):265-265,267
在传统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分布情况分析中,由于没有结合先进的科学方法,因此无法对地质矿产特征及分布情况精准掌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基于岩矿鉴定法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分布情况分析。首先,基于岩矿鉴定法进行地质矿产特征分析,得出该地区地质矿产特征为东侧地下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再基于岩矿鉴定法分析地质分布情况,AB段地质分布最为密集;MN段地质分布较为均匀;ZE段地质分布稀疏。应加大AB段找矿力度,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矿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等温形变研究了形变参数(形变温度、形变速率、形变量)对高强度汽车钢WHT1300HF的微观组织转变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奥氏体等温形变量,有利于铁素体的缺陷形核,促进了形变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奥氏体的形变强化导致马氏体相变阻力增大,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下降,细小晶粒数量和小角度晶界数量增多;增加奥氏体等温形变(40%)速率能同时促进马氏体和铁素体相变,但马氏体体积分数和小角度晶界数量减少,细小晶粒数量略有提高;降低等温形变温度加剧奥氏体的形变强化,导致Ms温度下降,马氏体体积分数、小角度晶界比例减少,细小晶粒数量增多,铁素体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配置3+1型乳化液系统的冷连轧机组生产不锈钢产品因轧制变形区欠润滑、过润滑以及冷却不足等导致冷轧带钢上表面和下表面质量差异的问题,以某钢厂新建六机架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从乳化液工艺润滑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该机组3+1型乳化液工艺润滑系统布置,分析了工艺润滑制度参数对轧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揭示乳化液浓度、温度...  相似文献   

18.
岩石与岩体内部结构、空间尺度及裂隙分布形式不同,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其损伤劣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损伤评判标准亦有所不同,因此厘清岩石与岩体冻融损伤内涵区别并总结相关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内涵方面,岩石损伤主要是内部微小缺陷作用,属于微观层面问题(毫米量级及以下尺度);而岩体损伤则更加关注节理裂隙的影响,属于宏观层面问题(厘米量级及以上尺度)。目前冻融损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完整岩石块体,对于含有宏观裂隙的岩体研究较少;岩石冻胀是原位水冻胀与迁移水冻胀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从冻胀力与疲劳损伤2个角度进行岩石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的构建研究。未来岩体冻融损伤研究应重点关注裂隙所带来的影响,即从微观尺度入手,利用室内试验探究冻融循环过程孔隙和裂隙内部水分迁移冻胀机制与相互作用规律,结合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构建大尺度下岩体冻融损伤本构模型,最终形成寒区岩石与岩体冻融损伤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火炮身管用钢决定了身管类武器的使用性能,影响火炮的作战持续性与机动性。通过对国内外火炮身管用钢合金成分体系、制造工艺流程、材料主要性能指标总结分析,指出当前国内外炮钢主要牌号、性能水平以及存在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通过调研国内外火炮用钢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身管武器整体技术需求,总结和展望了火炮身管用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大口径火炮研制高强韧炮钢以减轻壁厚和质量,针对中小口径速射火炮研制耐烧蚀性能炮钢以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吴耀光  肖步庆  朱立光  王雁 《钢铁》2021,56(11):55-62
 电炉炼钢作为短流程的核心工艺,具有铁元素循环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及环境效益良好的特点,推动电炉炼钢健康发展符合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钢铁绿色发展的要求。电炉炼钢入炉的钢铁原料种类较转炉多且结构灵活,并且对电炉冶炼的工艺过程控制有直接的影响。为创造充分挖掘和发挥电炉炼钢优势的良好起始条件,针对目前电炉炼钢的主要入炉钢铁原料的情况和特点,从其生产储备、工艺过程操作、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废钢、铁水和直接还原铁作为主要原料的使用现状及优缺点,并着重对比分析了直接还原球团特点和技术指标,为探究和优化合理的电炉炼钢入炉钢铁原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废钢和直接还原球团将成为今后短流程炼钢的主要原料。结合钢铁循环利用技术和产业专业化的逐渐成熟,以及更加绿色环保的氢冶金技术的发展,废钢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高品位洁净球团生产技术、氢气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将会是未来电炉入炉钢铁原料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配套新型高效智能电弧炉冶炼技术将会是未来短流程炼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