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O3/BAF和BAF/O3两种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下,两种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过程中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O3投加量为15 mg/L时,O3/BAF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32.8%,此时进、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68.82、46.22 mg/L,但最高出水COD浓度50mg/L。而对于BAF/O3组合工艺而言,由于臭氧氧化后置,臭氧投加量越大,对COD的去除率越高,O3投加量20 mg/L时,BAF/O3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要高于O3/BAF工艺,在O3投加量为25 mg/L时出水COD趋于稳定,且低于50 mg/L。SUVA和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O3/BAF工艺中O3可以对废水起到预处理作用,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增强BAF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O3/BAF工艺的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时,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5.1%;而BAF/O3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与臭氧投加量的关系不大,试验过程中在12%左右。由于石化二级出水NH3-N平均在0.4~2.5 mg/L之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限值。从保障最终出水水质的要求来看,BAF/O3工艺更适用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2.
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溶解性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采用该技术处理某化工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中试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70~110 mg/L、臭氧投加量为25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在45 mg/L以下,处理成本为0.41元/m3,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另外,试验结果还显示,曝气生物滤池作为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工艺的后续工艺,其对COD的进一步去除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化废水难降解的问题,采用活性炭作为臭氧氧化单元的催化剂,并串联生物活性炭(BAC)单元,从水质变化、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和有机物结构等角度解析催化臭氧氧化对石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特性,以及对后续BAC单元出水水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催化对臭氧氧化去除COD和UV254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后续BAC单元去除COD和UV254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其中,对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更大,当臭氧投加量为15和20 mg/L时,催化臭氧氧化对UV254的去除率比臭氧氧化分别提升9.4%和11.5%,后续BAC单元对UV254的去除率比无催化条件时分别提升17.0%和15.4%;催化条件对进水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改变在O3投加量为15 mg/L时更明显,相比臭氧氧化,催化臭氧氧化对进水中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的去除率提升5.4%,出水中分子质量<1 ku的NPOC比例增加6%;进水经催化臭氧氧化后,有机物结构显著改变,酚类、链烷烃类及不饱和...  相似文献   

4.
工业园区混合污水水质复杂,含有一定量的难降解有机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采用强化预处理+一体化MBR(CWT)+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某工业园区综合排放污水,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的B标准。运行结果表明,预处理阶段采用多核絮凝药剂,投加量为100~200mg/L,可去除20%的COD;CWT强化生化降解,COD去除率可达到60%~80%,出水COD可稳定在30~40 mg/L;高级氧化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COD去除率可达30%~50%,出水COD稳定低于30 mg/L。高级氧化单元的综合成本约为0.04~0.05元/mg COD。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处理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就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二沉池出水中的COD、色度、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OC的去除效果较差。试验条件下,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最佳接触时间为15 min,此时对COD的去除率为19.12%,去除单位COD的臭氧投加量为1.79 mg;对色度的去除率为58.59%,去除单位色度的臭氧投加量为1.46 mg;对UV254的去除率为39.57%,去除0.001 cm-1吸光度的臭氧投加量为2.82 mg;TOC/UV254提高到140.29,可生化性提高了1.59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米曝气对超滤膜出水通入臭氧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不同投加量(30、50、100、120 mg/L)及曝气孔径(5、10、20、30μm)对出水p H值以及COD、TOC、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孔径下,出水p H值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出水p H值随着曝气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投加量≥50 mg/L时,出水p H值随曝气孔径的增大而升高。曝气孔径为30μm时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且该孔径下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臭氧对TOC的去除率小于对COD的去除率;曝气头孔径越小、臭氧投加量越大,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当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时,对TOC的去除率为15.2%。臭氧对TN的去除率较其对COD和TOC的去除率低,TN去除率与臭氧投加量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Ni2O3、MnO2、Al2O3及CuO等可回收非均相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处理难降解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臭氧浓度恒定在30 mg/L的条件下,当催化剂Ni2O3的投加量不超过2 g/L、pH值为10、臭氧投加量为40 mg/L、气体流量为0.8 L/min时,催化臭氧化效果最好,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出水COD浓度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某化工有限公司200 m3/h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系统中以聚烯类、二氯乙烷等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高稳定性、难降解的高倍浓缩液进行处理,将COD从350 mg/L左右降至175 mg/L以下,去除率在50%以上,O3/C(臭氧投加量与有机物去除量比耗)为2.5,催化接触反应时间为40 min。浓缩液结晶产品氯化钠的质量满足国标《工业盐》(GB/T5462—2015)中的日晒工业盐一级标准,并能有效解决零排放系统因长期运行后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而影响工艺稳定性的问题。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设备总投资586万元,运行费用为4.19元/m3。  相似文献   

9.
采用物化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电化学氧化)/生化处理工艺(两级厌氧+好氧)/物化处理工艺(后混凝沉淀)处理难降解精细化工废水,考察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物化/生化/物化组合工艺能有效处理难降解化工废水,提高系统有机负荷,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当进水COD浓度提高到8 544 mg/L时,系统最终出水COD、SS、氨氮和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4、16、1.71和4.7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79%、90.8%、97.37%和58.07%,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规模为36 m3/d的中试研究,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深度处理某印染制革工业园区污水厂生化处理出水的效果,探讨了作用机理.当臭氧投量为25 mg/L时对COD、色度、TOC、UV254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17.4%、54.3%、14.7%和47.5%.在生物活性炭挂膜启动期间,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先下降后上升,32 d后稳定在50%左右.在生物活性炭稳定运行期间,系统进水COD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100 mg/L和112.5倍,出水值则分别降至50 mg/L和5倍,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臭氧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后被生物活性炭吸附和氧化,同时产生部分微生物胞外分泌物及其代谢产物,TOC和UV254在分子质量<1 ku区间的比例分别由进水的60.7%和58.8%增加至出水的66.8%和65.7%.  相似文献   

11.
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的特点,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够降低常规工艺出水浊度,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常规工艺对氨氮和藻类的去除率。适宜的臭氧投加量为1~2mg/L,当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臭氧预氧化后,滤后水浊度、CODMn、UV254、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与常规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2.7,2.5,7.8,5.2和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开展间歇性试验(中试规模为24 m3/d)研究臭氧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的氧化特性,考察了臭氧对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40 mg/L、氧化接触时间为1.0 h、系统进水COD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69 mg/L和115倍时,出水COD和色度平均值分别降至45 mg/L和12倍,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单独采用臭氧工艺的直接运行成本为0.34元/m3水。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的有机物分子质量基本小于2 000 u,经臭氧氧化后,分子质量730 u的有机物比例由30%上升到54%。臭氧氧化对分子质量500 u的烷烃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氧化作用,但对该分子质量范围内的含多种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高效硝化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石化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硝化(HENT)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某石化公司丙烯腈废水。中试结果表明,HENT处理效果良好,在进水氨氮为88~286 mg/L的条件下,出水氨氮平均为0.53mg/L,去除率为99.72%。COD主要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和BAF来去除,在进水COD平均浓度为259 mg/L的条件下,出水平均浓度可降至57 mg/L,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75.6%;随着BAF运行的稳定,当进水COD200 mg/L时,出水COD可降至40 mg/L以下。另外,高效硝化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总氰化物、SS、硫化物和总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半程混凝/氧化/陶瓷膜工艺中膜污染的原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MnO4、NaClO、O3和ClO2等四种氧化剂氧化与半程混凝/陶瓷膜超滤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东江原水,研究氧化剂对去除有机物及原位控制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氧化剂中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最为明显,投加量为3 mg/L时集成工艺对COD 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8%,与未投加时相比提高幅度较大,且臭氧投加量>1 mg/L后工艺出水中分子质量为1~5 ku的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而200~500 u的有机物含量增加。其他三种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弱于臭氧,在试验的投加量范围内,对UV254和COD Mn的去除率升幅分别小于8%和10%,且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四种氧化剂均能使膜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氧化剂对UV254、COD Mn和分子质量分布三个层次的影响均能降低膜污染,并不需要改变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改变有机物的空间形态就可以减轻膜污染。氧化剂还能降低工艺出水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相比未投加氧化剂时分别提高了10%和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生产废水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泡沫剧烈、污泥沉降困难、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生物曝气—铁盐混凝预处理工艺。结果显示,生物预处理工艺既可以提高TCs去除率,又能够降低铁盐投加量,当铁盐投加量(以Fe计)为100 mg/L时,TCs去除率由27.5%提高到84.5%;对于未经生物预处理的废水,若要达到相同的TCs去除效果,铁盐投加量为600 mg/L。这可能是由于废水中77.8%的挥发性脂肪酸在生物预处理过程中被有效去除,从而降低了其对铁盐混凝去除TCs的干扰。经过生物预处理后,后续生物处理系统出水COD由531 mg/L降至199 mg/L,处理效果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试考察了混凝预处理对浸入式连续微滤工艺处理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表明,选用三氯化铁做混凝剂时的膜过滤性能优于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投加量为4 mg/L,反应时间为6 min时膜的过滤性能较好;采用直接微滤膜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膜出水CODMn去除率仅为30%,投加4 mg/L三氯化铁后CODMn去除率提高了10.5%,采用混凝预处理对提高浸入式连续微滤工艺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对某制革废水处理厂和下游综合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和沿程工艺段进行采样分析,得出制革废水处理厂出水NH3-N和TN平均浓度分别为77. 32、160. 93 mg/L,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06. 8 mg/L,其中大部分是难降解COD,出水TN平均浓度为89. 93 mg/L,出水COD和TN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的主要指标。在小试中投加500 mg/L葡萄糖(以COD浓度计)时脱氮效果明显增强,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TN浓度可稳定在15 mg/L以下。利用臭氧、活性焦和四相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综合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发现臭氧对COD基本没有去除效果,活性焦和四相催化氧化都能使COD浓度降至50 mg/L以下,但四相催化氧化去除单位COD的成本约是活性焦的29%、再生活性焦的49%。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臭氧-颗粒活性炭(O3-GAC)工艺深度处理江苏省某化工区污水处理厂混合化工废水二级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深度处理工艺中,O3的最佳质量浓度和接触氧化时间分别为150 mg/L和40 min,GAC的最佳吸附停留时间为40 min。在最优运行工况下,O3-GAC工艺深度处理混合化工废水二级出水对COD、难降解COD(NCOD)、UV254和色度的平均总去除率分别为69%、77%、65%和69%。  相似文献   

19.
自制3种多金属氧化物负载催化剂,即MnO-CuO-FeO/活性炭、MnO-CuO-FeO/Al_2O_3、MnO-CuO-CeO/Al_2O_3,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单独臭氧氧化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pH值为9. 53、臭氧投加量为14. 8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7. 5 g/L的条件下,MnO-CuO-FeO/活性炭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高达94. 8%,COD去除率为53. 4%,连续使用6次后,苯酚去除率仍可达到81. 6%。通过加入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的试验可知,羟基自由基对苯酚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中反渗透(RO)浓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含盐量高、可生化性差等传统技术难以处理的特点,采用膜芬顿+BAC/BAF新型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该组合工艺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的中试结果表明,膜芬顿对COD的去除效果显著,不同加药量可使出水的可生化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BAC/BAF能进一步降解废水中剩余的可生化有机物,包括有机氮。对TN的去除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水中可生化降解COD的量。膜芬顿+BAC/BAF组合工艺可高效去除多种污染物组分、运行成本低、工艺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最终出水COD、TP、TN、NH3-N等可分别降至20~40、<0.1、5~9、<0.5 mg/L,相应去除率分别达到86.0%、97.9%、69.3%、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