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对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基本概述,从空间配套设施、公共空间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管理维护与交通组织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塑造的策略,以满足人类活动的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2.
汤超 《中外建筑》2010,(1):51-5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公共空间存在种种弊病,比如形式单一、尺度失当、服务设施不足等,使城市公共空间因使用不便而缺乏活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影响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要素及塑造空间活力的途径。希望对今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弓成 《山西建筑》2007,33(5):63-64
介绍了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概念,阐述了小尺度公共空间的发展背景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小尺度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点,并结合设计案例进行了探讨,从而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出宜人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住宅区内的小尺度休憩空间 ,易于为居民把握并建立有效控制的空间 ,与居民日常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合大量珠江三角洲商品住宅区的实例 ,着重探讨了住宅区室外、架空层、室内等三类小尺度公共休憩空间的设计和营造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19,26(5):24-28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活力的测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群及其活动是公共空间活力的主体和外在表现,传统的测度方法往往是对空间活力的间接反映。大数据能全面反映人群活动的行为特征和时空规律,从而使真实描述公共空间活力本质成为可能。从反映人群活动的稳定性、聚集性与多样性等3个基本特征的视角,提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和定量计算方法。指出大数据质量及适用性研究、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及其与物理空间的耦合机制研究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博  卿粼波  韩龙玫  龙瀛 《风景园林》2022,29(1):95-101
人及其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核心,聚焦人及其活动的公共空间活力测度一直是人本尺度城市研究的难点.针对公共空间活力表征问题,提出了基于人群轨迹聚类的空间活力表征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视频的多目标跟踪技术提取人群运动轨迹,并对轨迹聚类分组处理;根据轨迹类别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性,提出了新的"空间轨迹熵"来反映公共空间人群...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区更新侧重点多放在环境整治工程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旧社区的活化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探索公共空间活力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并针对产生活力的空间、活动和人群3个核心对象,从小微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日常性及参与性出发,对小微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以重庆白马凼小区更新项目为例,通过优化小微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完善空间活动的日常性、加强人群的参与性等一系列设计策略,达到提升小微公共空间的活力的目的,改善当前社区更新中小微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社区更新发展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迎春 《山西建筑》2008,34(14):56-57
通常认为我国住宅区内宅间公共活动空间活力低是因中国人特定的文化气质导致的,文中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对宅间公共活动空间活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寻找中国住宅区内空间活力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发展至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老城区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逐步被忽略,失去了社区活力,社区文化得到遏制,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质量也每况日下。如何利用好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何处理好居民与社区活动空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老城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打造公共活动空间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活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活力是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因素。面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社会活力渐渐消失的现象,借鉴哥本哈根中心城区改造的启示,关注人的因素,侧重从人的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分析出发,初步探讨营造富有社会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8,25(4):41-47
在北京逐渐从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建设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文章以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日常性,认为它是由居民的主动行为和非正规活动而创造,并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接着,文章指出社区营造是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而基于社区营造的设计介入则成为了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沟通的平台,并提出了基于社区文化的引导参与、平衡利益和诉求的协作改造和共同参与下的功能嫁接设计介入途径,然后讨论了设计介入的过程性特征和相关平台的构建设想,从而可能对类似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迪  陆毅  汪原  胡兴 《风景园林》2023,30(7):86-93
【目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探寻信息流与公共空间活力的关系。【方法】以深圳市125个城市公园及其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为例,在控制区位特征、可达性、公共空间特征后,量化信息流对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信息流对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信息流的不同变量(评分、情绪值、曝光度)与信息流类型对空间活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信息流的显著效应及其异质性,为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提供定量数据支撑与策略。通过分析信息流介入活力营造的现象与机制,进一步反思人、技术与城市的关系,以重新理解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3.
街道是城市最能体现市民为本的公共空间,也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海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在发展历程中较早遇到了街道空间活力缺失的问题,并较早地开始了规划实践探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发布,预示着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历程及现实诉求的研判,结合地域复杂的实际情况,上海已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多元设计的方法创新以及推动实践的应用创新一系列成果体系,同时也激发起一场全国性的街道规划理念、方法、技术、机制的复兴创新行动,为未来规划行业的创新变革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基于人本视角,以 人的活动体验为切入点,综合考虑空间使用情况与网络信息流 的作用,从多样性、聚集性、稳定性和关注度4个维度构建滨 水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探索基于使用者拥挤感知评价测定 “空间活力阈值区间”的方法。将网络大数据与实地调研数据 相结合,定量测度上海黄浦江核心段滨江公共空间的活力,分 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总结场地设施、城市腹地、管理宣传3个 方面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并基于活力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提 出疏导与提升、分区段与分阶段建设管理等活力调控策略,以 期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评估与调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新建或改造小微型开敞空间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措施。然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在我国极为缺乏。本研究在杭州市中心城区选取7平方公里范围的基地,对现存小微型开敞空间进行普查,进一步从33个场地中挑选出6个极端案例做详行为调查与分析。特别记录并分析了不同活动类型、社会交往发生频率的状况及其产生条件,最近得出有关使用模式的四个主要结论,以及三项与设计直接相关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小欣 《华中建筑》2011,29(11):86-89
该文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行为出发,引入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大型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小尺度公共空间在旧城中的存在价值,最后提出“旧城公共空间碎片重组”的概念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