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磷化物熏蒸过的粮食,虽经过充分通风散气,但由于粮食本身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常常残留有磷化物,为了确保人体的健康,使之吃上安全卫生的粮食,我国食品卫生标准GB2715—81中规定:“原粮中磷化物(以磷化氢计)的含量不得超过0.05PPm”。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009.36—85中规定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法测定粮食中的磷化铝残留量尹立新,戴亚贺,唐德平磷化铝是在粮食仓贮中普遍使用的高效杀虫剂,磷化铝遇水或酸则生成极毒的无色磷化氢气体,对人和牲畜都有毒害。我国在GB2715一87中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不得超过0.05mg/kg。对粮谷...  相似文献   

3.
粮食中磷化物残留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要求,建立了粮食中磷化物残留测定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该方法所得结果的已识别来源的不确定度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样品中的磷化物含量,二是试验重复性操作过程,而其他方面的影响很小。其中磷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影响又主要来自标准曲线的拟合。因此在实际制备标准曲线时,必须严格规范操作。用该法粮食中磷化物含量是0.040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1.5×10-3mg/kg。  相似文献   

4.
钼蓝比色法测定粮食中磷化物残留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钼蓝比色法测定粮食中磷化物残留量的原理特点,探讨了测定实验中一些不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简单介绍了目前钼蓝比色法的几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钼蓝比色法测定粮食中磷化物残留量的原理特点,探讨了测定实验中一些不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简单介绍了目前钼蓝比色法的几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钼兰比色法测定粮食中磷化物残留量的原理特点,探讨了测定实验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简单介绍了目前钼兰比色法的几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钼蓝比色法测定磷化物有关化学条件和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进行了探索;研讨了磷化物标准系列的配制,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磷化物蒸馏吸收装置的操作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磷化物残留量检验,是目前粮油卫生检验必检项目之一。常用的磷化物熏蒸剂为磷化铝,由于磷化铝遇水或酸可产生磷化氢气体,而磷化氢气体是一种高效的熏蒸杀虫剂,它对仓库内经常发生的储粮害虫如玉米泉、锯谷盗、谷合、大谷盗、拟谷盗、麦娥、印度谷娥等成虫、幼虫都能达到100%的杀虫效果。同时使用磷化铝熏蒸,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因此被基层粮库广泛应用。由于粮食对磷化氢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如果熏蒸时使用剂量过高,通风散气不充分或残渣处理不彻底,都会使粮食造成污染。所以作好磷化物残留量的检验是粮油卫生监测的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8.GB2715—81《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粮食(原粮)中马拉硫磷含量限度为8mg/kg。在GB5127—85《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冲留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产地分别为江苏、黑龙江、湖南省三个粳稻谷样品,按GB/T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规定,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稻谷、糙米、精米中铅含量,以研究我国稻米重金属铅污染情况。通过对测定数据结果分析,表明稻谷铅含量已超过GB/T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规定标准;糙米铅含量已处于《粮食卫生标准》规定临界点;精米铅含量尚符合《粮食卫生标准》规定;由此说明我国稻米铅污染状况已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溶磷菌肥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烟草营养中关系烟叶品质、影响烟叶质量的主要元素之一。由于土壤的化学固定作用,使施入土壤中的磷肥转变成难溶态磷化物,降低了烟草对磷肥的利用率。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从不同类别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的溶磷菌株(代号 AP—2)。通过大田的溶磷和转化土壤中被固定磷肥难溶态磷化物的试验,证明 AP—2号溶磷菌肥在北方气候条件下,其溶磷和转化土壤被固定难溶磷化物的溶磷稳定性和显著性,表明 AP—2黑曲霉在实验条件下可使土壤速效磷提高141.9%。  相似文献   

12.
在粮食收购中,常遇到粮食、油料里混有冰雪块,影响均匀分取试样和粮食水分的检验结果。《黑龙江省粮油检验手册》规定:粮食、油料中的冰雪块以水分体现),对含有冰雪块的样品,完全按照《GB5497-85》进行粮食水分检测,就极容易产生波动性很大的失真结果,难以操作、控制。为了减少差错,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只有增大试样用量,才能达到均匀分取试样和测定结果的准确目的,经几年的实践,结合现有检测条件,我探索出一种较为完善,测定程序合理、结果更加准确的粮食、油料中带有冰雪块的水分测定方法。其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规程归…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的分离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分析。DEAE-Sephadex高子交换色谱可以把丙酮抽出物分离成中性组分、弱酸性组分和强酸性组分,中性组分皂化后可进一步分离成皂化物和不皂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中的弱酸性组分、皂化物和不皂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403-95小麦麸皮中规定了杂质指标为1.0%,规定了杂质检验方法按GB5491-85执行。但这种方法,只能检出鼓皮中的可见杂质。由于小麦在加工过程中灰尘和细砂夹杂其中,或由干不法商贩将细砂掺入麦茨中,致使小麦茨皮中含有感官难以检验出的杂质。因此,仅采用GB5491-85方法,不能准确检验杂质含量。为准确评定安放杂质含量,还需检验小麦茨皮的含砂量,即采用物理和化学(四氯化碳法)双项检验之和,来确认放皮杂质总含量。为证明这一检验效果,我们扦取了若干份样品,经过检验所得价很加了.由上表可见,麦茨杂…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木片丙酮抽出物化学组成的分离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对马尾松木片丙酮抽出物分离成弱酸性组份,中性组份和弱酸性组份,中性组份皂化后进一步分离成皂化物和不皂化物,利用GC-MS技术对其中的皂化物和弱酸性组份进行了分析,并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鞋类SN标准有十多个,这些标准为商检部门把好出口鞋类商品质量关,促进鞋类商品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标准中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给商检部门的检验工作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SN标准的权威性、公正性,所以修订这些标准已迫在眉睫。首先、大部分引用和采用标准已被修订,有的甚至已被废止。如《出口胶鞋检验规程》中采用的GB318、GB319等标准已于1993年废止;SN0053-92和ZBY78004-87标准中采用的GB39O3-83,GB3904-83,GB3905-83等标准已分别被GB/T3903.3-94,GB/T3903.l-94,GB/…  相似文献   

17.
对国标植物油脂检验方法的几点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油脂加工日趋深化,色拉油、调合油发展迅速,油品的含皂量和不皂化物含量已列入必检项目。GB5533《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553d《植物油脂检验 皂化价测定法》和GB5535《植物油脂检验 不皂化物测定法》自1985年发布已实施了多年,然而由于标准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贯彻执行中出现困难,本文就此浅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汞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为了保证粮油食品的食用安全,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食品卫生标准GB2762一用规定粮食中汞允许量为<0.02ms/ks。对粮油食品中汞含量的测定方法,过去常用双硫踪比色法,但其操作繁琐,灵敏度较低。冷原子吸收方法是目前总汞测定中最常用又简便的方法,但结果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差,致使低于标准规定(0·02mg从g)的粮食中的汞含量无法检测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改进了原HG-25型氢化物发生器、设计并制作新的HG-80型氢化物发生器,在实际检测中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9.
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对马尾松木片丙酮抽出物分离成弱酸性组份、中性组份和强酸性组份。中性组份皂化后进一步分离成皂化物和不皂化物。利用GC-MS技术对其中的皂化物和弱酸性组份进行了分析,并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的大豆多数用以加工生产油脂,所以,准确地测定一批大豆的粗脂肪含量,计算出油率和评定加工工艺效果致关重要。其测定方法:按国家1985年颁发的《GB5512—85粮食、油料检验标准》中规定的索氏抽提法。数据处理:按检验测定法中规定和GB5490—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的一般规则计算检验结果,但要严格掌握所要测定的条件,如水浴加热的温度以每分钟回流的乙醚在120~150滴、每小时回流7次以上,样品在抽提前先用乙醚浸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