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表面极性对微细石英颗粒沉降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细石英颗粒的表面进行变性处理,研究表面极性对微细石英颗粒沉降速度的影响。石英砂粒群在水中的干涉沉降试验结果,干涉沉降速度的对数与松散度的对数基本保持直线关系。在相同的松散度下,疏水后的沉降速度比疏水前明显增大。疏水前后的直线斜率相等,均为4.0208,疏水前后的截距发生了变化。疏水前颗粒的自由沉降末速为2.277cm/s,疏水后为2.411cm/s,说明石英表面疏水性提高加快其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2.
微细矿粒表面性质对其在水中的沉降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出了包含表面性质因素的颗粒沉降的介质阻力公式和沉降末速公式。试验测定了疏水前后的单颗粒和粒群在水中的沉降速度。结果表明,矿粒表面疏水化后,在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和干涉沉降速度均上升,这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褐煤在煤化工废水环境中的沉降特性,以响应面法为基础对试验进行设计,研究了不同煤水比(X1)与絮凝剂添加量(X2)2个因素对褐煤煤泥水沉降速度的影响.根据多因素中正交实验设计原理,以清水组为参照组,废水组为实验组共设计了26组实验,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研究因素对褐煤在废水中的沉降速度的影响,并将煤粉沉降速率作为响应面和等值线.研究结果表明,对褐煤沉降速率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X1>X2>X1X2;最佳沉降速率条件是煤水比为50g/L、絮凝剂用量为320 g/t;在等条件下,废水环境褐煤煤泥水的沉降速度要快于清水环境,模型方程的拟合效果要略差,且相应因素的影响效果的显著性也略差,表明废水中的组分具有促进褐煤颗粒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瑞杰  唐军 《金属矿山》2016,45(1):123-127
针对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内高速螺旋流提升大洋锰结核颗粒的当地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基于欧拉-欧拉理论模型,选用SIMPLE算法和RNGk-ε湍流模型,以含有锰结核颗粒的海水为流动介质,对扬矿硬管内液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管道、物料和浆体的特性等因素对颗粒当地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下,管道内径、锰结核颗粒粒径、颗粒密度、提升角速度、提升浓度的增大均有助于提高颗粒的当地浓度,进而有利于提高颗粒的输送效率;过大的提升速度将会抑制断面上颗粒当地浓度的提高,从而降低颗粒的输送效率和提升能力;但管壁粗糙度及浆体黏度对当地浓度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内高速螺旋流的输送参数优化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层学说和密度分层学说两种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固体颗粒在液固流化床内的分层机理,并通过窄粒级和宽粒级物料的流化试验,得出了固体颗粒按照自身沉降速度在液固流化床中分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邱卫芬  张德文 《现代矿业》2015,(3):81-82,106
为探索降低有色金属矿山选矿尾水中细粒级矿泥、胶体颗粒及部分有害离子和COD方法,提高废水净化的效果,以某铅锌选矿尾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一絮凝剂时,PAM沉降速度最快,聚合氯化铝铁沉降最彻底;使用组合絮凝剂时,能加快沉降速度,且当PAM与硫酸铝组合,用量为(0.8+0.2)mg/L时沉降效果最好,沉降时间为1 min。  相似文献   

7.
液固流化床内颗粒自由沉降末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液固流化床内粗煤泥的自由沉降速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液固流化床试验系统,通过对流化床内雷诺数和自由沉降末速等参数的测试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在物理模型中,阿连公式是粗煤泥颗粒沉降末速的合适公式,而在经验模型中,斯万森公式与实测值最接近;粒度和密度是影响颗粒沉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随着粒度和密度的增大,自由沉降的不规律性越强,物理模型及经验模型所得出的自由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距也增大。  相似文献   

8.
矿物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特性受流变学特性、流体惯性、颗粒形状及颗粒惯性的影响。针对广泛存在于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中的颗粒沉降现象,列举了几种用于研究颗粒沉降过程的常用方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颗粒沉降过程的相关研究,针对颗粒沉降的不同流场特性,按照沉降颗粒数量的不同,对处于层流、过度流、湍流及紊流区的颗粒沉降相应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影响颗粒沉降的因素较多,包括沉降通道宽度、形状,沉降颗粒的密度、形状、大小和温度及沉降介质的密度、温度和黏度等,这些因素对颗粒的沉降轨迹、沉降速度和沉降过程中颗粒的振荡程度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针对颗粒沉降机理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规则形状的颗粒上,对不规则的真实颗粒沉降机理的研究还较为少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规则的真实颗粒的沉降机理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解决当前水源识别仅考虑矿井水化学特性及水位观测等少量因素,缺乏矿井突水力学支撑相关问题,以林西煤矿1021中回采工作面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老空区、底板等矿井突水力学模型,求解涌(突)水点不同水源或通道突水的临界防隔水煤岩柱厚度Lv|其次对比Lv和实际隔水煤岩柱厚度Le之间定量关系,判定不同水源突水的先验概率|然后以先验概率为纽带,利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建立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1021中回采工作面涌水点水源进行验证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第Ⅲ含水层、第Ⅳ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相似,建立单一的水化学识别模型,会将涌(突)水点水源误判为第Ⅲ含水层水。而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水源识别模型可精确识别出该涌(突)水点水源属于第Ⅳ含水层水,判识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有效提高了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干扰床分选机工作原理及分选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文章介绍了干扰床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并在比较了各种粗煤泥自由沉降速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粗煤泥自由沉降速度计算的公式,同时计算了不同粒度、密度级别颗粒的干扰沉降速度,为干扰床分选机分选粗煤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砂矿颗粒沉降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滨海砂矿开采中, 为给管道输送工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和优化输送参数, 从沉降机理出发对不同颗粒级配的砂矿进行了单颗粒及群体颗粒沉降试验研究, 分析了粒径及浓度对颗粒沉降规律的影响, 得出了沉降速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浓度和颗粒直径是影响群体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 所得沉降速度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 可为砂矿管道输送参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吉瑞光  李淑兰  张召述 《非金属矿》2012,35(1):24-26,54
研究了石墨尾矿浆在不同条件下的沉降特性,研究表明:石墨尾矿的沉降与颗粒细度、矿浆的浓度和外加剂有关:颗粒越细,沉降速度越慢;浓度越低,沉降速度越快,但颗粒的偏析和分级越明显。在矿浆中掺加促沉剂CBC-S时,在低掺量条件下具有加速微细颗粒沉降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在高掺量时有促使尾矿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研究均匀粒群的干涉沉降,对于选矿、化工、冶金等工艺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门罗(Mun-foe)提出单个球体在窄管内干涉沉降速度的经验公式后,已将近一个世纪。特别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炼制石油的大型催化裂化装置的投入生产,更促进了对均匀粒群悬浮(流态化)和沉降行为的研究。由于各个研究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所建立的模型不同,得出了为数众多而形式各异的公式,其中不少的公式由于与实际相差较远,至今只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浅池理论”给出假设条件,推导出浓缩机底流量不可忽略和可忽略两种情况下煤泥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公式,并分析煤泥颗粒最小沉降速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浓缩机入料装置进行改进,改变了入料液流的方式和方向,增加了水平流动层的厚度,稳定了浓缩机入料流态,改善了煤泥颗粒沉降的路线,有效提高了煤泥颗粒沉降速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WC/Crl2MoV抗磨性能的实验研究..贺文海等(53~54)介绍了一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WC/Crl2MoV,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硬质颗粒WC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基体材料Crl2MoV的抗磨性能,WC/Crl2MoV。的抗磨性能优于Crl2MoV。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系统锰结核沉降速度的讨论,可知沉降速度与该系统的经济流速有关。当沉降速度大于试算经济流速时,应将沉降速度作为该系统的经济流速,反之则取其本身。从经济因素出发,分析了影响经济流速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总费用数学模型,指出当总费用取最小值时,对应的各参数为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系统最优参数。通过数值模拟表明由此得到的经济流速与生产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7.
在地下采矿活动期间很容易形成具有高渗透性的塌陷区,引起地下水的蓄积和渗流,进而导致突水灾害,严重威胁地下开采的安全。为探讨砂岩/泥岩颗粒混合物(GSMM)在塌陷区中的危害机理,本文采用岩石颗粒渗流实验装置,对砂岩/泥岩颗粒混合物的渗流特性(渗透率κ和非达西系数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孔隙率随着侧限压缩位移的增加(试样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由于加载过程中裂缝和空隙的减少,砂岩/泥岩颗粒混合物的渗透率降低,非达西系数升高。渗流特性的变化趋势会发生局部波折,且泥岩比重更高的试样渗流特性波动更加明显,说明砂岩/泥岩颗粒混合物的渗流特性与侧限压缩位移、颗粒混合物成分、颗粒粒径、孔隙结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书明  周丽  汪伦  周兴龙 《有色金属》2006,58(4):54-56,60
试验测定方铅矿、钛磁铁矿、黄铁矿颗粒在泡沫层中的沉降速度,分析研究粒度及表面疏水性对颗粒在泡沫层中沉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粒级范围内,存在一个沉降速度最小的临界粒度。在临界粒度以上,颗粒粒度越粗,沉降速度越快,反之亦然。对于细粒方铅矿和黄铁矿,疏水性越强,沉降速度越慢。这种规律是在泡沫层中按疏水性分离矿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尾矿浆絮凝沉降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尾矿砂为原料,试验研究了影响矿浆沉降特性的各种因素。针对絮凝剂的种类、矿浆的浓度以及不同药剂添加量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测试了沉降上层澄清水悬浮物含量,以及沉降底层的压缩液固比。试验表明,高分子絮凝剂起到了加速颗粒沉降的目的,沉降速度随着矿浆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药剂量的增大而加快。在矿浆浓度15%以下,其沉降底层的压缩液固比达50%以上。该试验结论为矿区采用高效浓密机进行尾矿浓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单颗粒沉降运动为研究基础,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锰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及模拟结核粗颗粒矿石进行了浮游速度试验研究, 得到了粗颗粒矿石单颗粒和群体颗粒浮游速度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对垂直管道水力输送系统参数设计和正常运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