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松散体的特点,通过改造光纤预制棒玻璃化设备、调整工艺参数、优化玻璃化炉的温区分布及控制烧结过程中的炉温,提高了大尺寸松散体的烧结速度和烧结合格率,使光纤预制棒的大型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轴向气相沉积法制备高掺F光纤预制棒过程中,CF4作为掺F源,在高温状态下,对所接触到的玻璃器皿产生腐蚀作用。本文研究了CF4气体在沉积过程对喷灯的腐蚀规律;CF4气体在玻璃化过程中对玻璃化炉的腐蚀。  相似文献   

3.
光纤预制棒的大型化已是光纤行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富通集团多喷灯OVD沉积设备的研发与调试,分析了多喷灯OVD烧制的光纤预制棒产生外径波动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总结出了最有效的喷灯运动轨迹,最后光纤预制棒的外径波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实现了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据NTT声称,双火焰VAD工艺能够大大降低光纤的生产成本,显然,该公司想把低成本光纤广泛用于用户回路。 NTT认为,降低光纤成本的关键在于可连续拉丝的大预制棒。NTT公司的实验室使用双火焰工艺生产出比标准预制棒大6倍的预制棒(相当于660km光纤),并以每分钟5克的速度拉成光纤。在VAD工艺中,四氯化硅和其它原材料被送进氢氧炉,由于其化学反应,在仔棒的顶端生成玻璃粒子,这就沉积成多孔的预制棒。然后再对该棒烧缩(加热),使之成为既均匀又透明的棒体。  相似文献   

5.
在MCVD多模光纤预制棒制作生产工艺过程中,由于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制造的原因,多模光纤预制棒在工艺制造中必须依赖改变玻璃粘度的反应物,才能使石英管在高温下,经H2、O2焰反复烧结而不会被坍缩的现象,来改变玻璃粘度、改善沉积条件、几何参数以及折射率,才能使预制棒工艺顺利完成.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本文针对石英管内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索了MCVD多模光纤预制棒工艺制造中材料在温度、反应气体、压力以及浓度比例等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变化,结合预制棒生产实践,给出了管内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优化方法,去除了部分改变玻璃粘度的反应物,在MCVD工艺中的辅助作用,成功的制造出光学参数、几何参数、光纤的结构及光学特性都能符合各种多模预制棒技术指标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用MCVD法制造光纤预制棒时,原料在石英管内发生高温氧化反应,反应温度直接影响原料中各种成份的反应效率,从而直接影响光纤预制棒的质量。在温度控制系统中,调节对象为预制棒的原材料石英管,被调参数为石英管火焰加热区的温度,它们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调节对象是间歇工作的,每一个生产周期包括沉积过程和间歇过程两部分。它们之间倒换频繁,温度差别很大。其次,石英管是由氢氧喷灯移动加热的。火焰加热区,原料反应区都是在移动的。为了适应这些特点,我们选择具有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光纤预制棒产品的稳定性一直是预制棒生产商关注的焦点。将SiCl4和GeCl4这两种在整个预制棒制造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原料精确、稳定地输送到沉积炉内参与反应是确保光纤预制棒质量优良的关键。从流体输送的基本概念及控制点详细阐述了用于光纤预制棒生产的精密流体输送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利用现有MCVD工艺制备大芯径、大数值孔径光纤预制棒的新工艺。在不掺硼的情况下,在预制棒芯层逐层减少SiCl_4的流量,解决了为达到较高折射率差△n,在芯层掺锗过多,而引起光纤预制棒在沉积后期和缩棒过程中由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而导致的炸裂问题。并通过改变火焰平移速度,提高了沉积速率,缩短了制棒时间。所拉制的光纤,数值孔径NA高达0.30。  相似文献   

9.
将PSOD(等离子固态外部沉积)、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以及光纤拉丝技术相结合,成功开发了芯棒+天然石英砂套管的预制棒制备技术。该技术以成本相对较低的天然石英砂为原料,等离子体为热源,干燥压缩空气为工作气体,熔制了符合光纤生产要求的套管,并研究出了合适的光纤生产工艺路线。该套管的工艺路线简单,无需合成套管工艺中的脱水和烧结处理,且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尾气,对环境无污染。针对天然石英砂材料的特殊性质,制定了低掺杂的预制棒沉积技术以及高张力拉丝的工艺条件,成品光纤各方面合格,并具有更低的衰耗。  相似文献   

10.
在用气相沉积法(MCVD)生产光纤予制棒的工艺过程中,氢氧焰喷灯(以下简称灯头)和玻璃车床车头(以下简称车头)转速的快慢与稳定,直接关系着光纤予制棒的质量。为了对灯头和车头速度有一个直观反映,便于及时发现故障,修正速度和便于做工艺试验,我们试制了一台测速仪。它能反映 0~999.99毫米/分的灯头速度和 0~999.9转/分的车头转速,  相似文献   

11.
以MCVD+外套管法制造光纤预制棒工艺为基础,采用微软Access工具设计并开发出光纤预制棒生产过程的管理数据库,经过6个月的试运行和不断优化,光纤预制棒的生产管理已满足经济可靠,跟踪分析方便的产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熔凝二氧化硅光纤在很多制造工艺中都无法达到其理论的透明度极限 ,这是因为水污染的缘故。由此导致的 OH-吸收峰 (特别是在稍短于 140 0 nm的波长处 )限制了光纤的带宽以及可以传输的波分复用信道数。L ucent Technologies,Rutgers University和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已通过实验弄清了水污染的物理过程 ,并利用他们的实验结果制成了没有水峰的“干”光纤。上述研究人员按照标准方法在熔凝二氧化硅管内部涂覆超纯玻璃 ,并用氢氧焰喷灯进行烧缩而制成光纤预制棒。他们将预制棒切割成片并进行抛光 ,用一束 0 .…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光纤生产过程中外汽相沉积(OVD)工艺的沉积机理的研究已经有好多年,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沉积速率和效率。为此我们通过试验,研究了决定沉积速率和沉积效率的主要因素,如预制棒表面温度、SiCl4流量和SiO2颗粒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14.
光纤预制棒的大型化是降低光纤拉丝成本的必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利用OVD法生产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的工艺方法,主要包括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在沉积、烧结、保温过程中的设备与工艺介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光纤预制棒产业化技术开发的承担单位 ,江苏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江苏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通过对光纤预制棒生产工艺以及原辅材料与其光学、机械性能相互关系的研究 ,优化出了在光纤预制棒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确保工艺质量、提高成品率和降低成本的成套工艺 ,率先在国内采用了 MCVD+ OVD的混合工艺 ,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创新性 ,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规模生产的光纤预制棒拉制而成的光纤完全符合 GB/T9771.2 0 0 0、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以及 ITU- TG6 5 2 -2 0 0 0国际标准 ,光…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光纤(POF)和微结构POF(MPOF)分别是数据通信和不同类型传感器应用中“最后一百米”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但为了进一步开发新型POF,需要在预制棒制造新工艺、新型光纤拉丝设备和POF的新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研发。在POF拉丝过程中,采用普通电阻炉加热,沿预制棒径向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的温度升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开发出一种具有红外(IR)炉和普通电阻炉两种加热方法的新型加热炉。采用1.2μ波长的IR加热装置进行IR加热。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直径的预制棒并提高拉丝速度。制造出多个阶跃折射率新型预制棒用于开发工作。采用带有旋转管的车床装置进行预制棒制造。当观察到UV激活不足时,高效施加热激发径向聚合反应并对反应加以控制。通过在高温和高压下聚合预制棒芯使预制棒最终成型,由此获得的预制棒不需要缩棒。对POF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开发包括两种标准折射率导引光纤以及用于激光器、放大器、非线性信号处理和生物光子应用的微结构POF。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展POF的有效应用范围。芬兰和丹麦的几位研究人员证明,此项研究工作是独创的,以前没有介绍或公布过。  相似文献   

17.
PCVD 《电信科学》1998,14(5):58-59
长飞光纤潜力无限目前世界上光纤生产厂家很多,但光纤预制棒生产工艺及方法只有四种,即:管内气相沉积法的PCVD、MCVD和管外气相沉积法的OVD、VAD。OVD工艺的优点是沉积速度高,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缺点是原料利用率低,沉积材料控制精确性较差。PCV...  相似文献   

18.
在高能激光系统中,反射膜的损伤生长特性和初始损伤一样重要。对薄膜损伤生长特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究反射膜损伤机制,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其抗激光损伤能力。使用电子束蒸发(EB)和离子束辅助(IAD)两种工艺制备了1064nm波长下的HfO2/SiO2反射膜,利用四种尺寸的单分散的SiO2小球形成人工节瘤,来研究薄膜镀制工艺和节瘤尺寸对节瘤损伤生长特性的影响。激光损伤测试结果表明:节瘤损伤生长阈值基本随节瘤尺寸的增加而减小。EB工艺制备的反射膜中,四种尺寸节瘤的损伤生长阈值都高于其初始损伤阈值,而IAD工艺制备的反射膜中结果则相反。另外,IAD工艺要比EB工艺制备的反射膜中的节瘤在发生初始损伤后更易于损伤生长,说明薄膜镀制工艺对节瘤的损伤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明达 《通信世界》2008,(16):37-37
众所周知,光纤预制棒制造是光纤生产的核心技术,多年来多为少数跨国公司所垄断。预制棒是光纤的原料,对光纤的性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sol-gel燃烧法合成MgFe_2O_4纳米颗粒及其气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g(NO3)2、Fe(NO3)3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sol-gel燃烧法,合成了MgFe2O4纳米颗粒。利用XRD、TEM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形貌的测量和表征。结果表明:MgFe2O4的前驱体燃烧后经过500℃下1h的热处理,得到平均粒径小于20nm的纳米颗粒。以MgFe2O4为原料,制备了气敏元件,发现元件在工作电压为4.5V时对50×10–6的Cl2的灵敏度达到177,响应时间达4s,而且对其它气体的抗干扰性很好,有望开发成为对Cl2检测的传感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