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纳滤膜工艺对水中Fe~(2+)、Fe~(3+)和Mn~(2+)的截留性能和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运行时间、操作压力、溶液浓度和p H对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铁锰离子,运行20 min以后出水铁锰离子浓度基本没有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Fe~(3+)的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截留率高达100%;Fe~(2+)和Mn~(2+)截留率随压力升高而降低,最后趋于稳定;随着进水浓度的升高,Mn~(2+)的截留率逐渐下降,Fe~(2+)表现出先升后降,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溶液p H对Fe~(2+)、Mn~(2+)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影响较大,当p H=5时,Fe~(2+)的截留率最低,当p H=6时,Mn~(2+)的截留率最低;纳滤工艺对Fe~(3+)的去除效果显著,溶液浓度、操作压力和p H不会对Fe~(3+)的截留率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中,采用纳滤膜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氨氮,考察其经过纳滤膜和砂滤池出水经过纳滤膜过滤两种方式对氨氮和有机物的截留率。结果表明:配制1mg/L、2mg/L和3mg/L浓度的氨氮水样,纳滤膜对氨氮的截留率分别为2.94%、4.69%和6.47%;砂滤池出水平均TOC浓度为1.13mg/L,平均截留率为38.05%,纳滤膜出水中有机物的SUVA254为1.82L/(mg·m),截留率为46.94%。纳滤膜截留氨氮效果不显著,截留有机物效果明显,被截留的有机物芳香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Cr(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自制的芳香聚酰胺平板纳滤膜和某芳香聚酰胺平板纳滤膜商品处理模拟含铬饮用水,考察其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Cr(Ⅵ)浓度为50~250μg/L、pH值为7左右、操作压力为0.5 MPa、温度为25℃的条件下,两种纳滤膜对Cr(Ⅵ)的截留效果均较好,出水Cr(Ⅵ)浓度均低于0.05 mg/L(GB 5749—2006的限值),且截留率均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膜通量则基本不变;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两种纳滤膜对Cr(Ⅵ)的截留率均呈上升趋势,膜通量也大幅增加;进水pH值越高,则纳滤膜对Cr(Ⅵ)的截留效果越好,但膜通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原水性质对纳滤膜透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间歇和半连续运行装置的纳滤试验结果表明,原水pH值、离子强度、有机物的亲水性的憎水性以及分子质量分布是影响纳滤膜性能的重要因素,原水中分子质量为(1~10)×104u有机物的多少决定着纳滤膜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孙晓丽 《山西建筑》2012,(36):144-145
研究了纳滤膜处理地表水中微量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F-90纳滤膜分离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较长时间运行下的膜通量稳定在8.7 L/(m2.h)左右;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截留率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纳滤技术以其操作压力低、对二价离子截留率高且能保留水中有益微量元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各个方面,但是膜污染一直是影响纳滤膜应用和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总结了纳滤膜污染的类型、形成机理及污染特性,讨论了膜污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措施,提出了今后膜污染机制及控制的研究方向,以促进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行业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腐殖酸(HA)作为天然有机物(NOM)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与水体之中,对纳滤处理过程影响较大。本文以三种模拟配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纳滤对水中腐殖酸去除率和膜通量的变化,得出了不同离子对纳滤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膜污染程度的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在纳滤处理三种模拟配水过程中,HA 配水的截留率下降54.0%;Na++HA 配水的截留率下降26.2%;HA+Ca2+配水的截留率下降30.8%。整体而言,不同价态离子对三种模拟配水通量变化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在双铝极板电絮凝法的基础上引入锌电极,考察锌铝电极电絮凝法对高氟饮用水的除氟效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锌铝电极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氟离子浓度,对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双铝电极;当原水的氟离子浓度为6 mg/L时,最佳处理条件:锌、铝极板比为1:3、电解电压为18 V、反应pH值为6、反应时间为25~30 min.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量和氟离子浓度分别高达42 mL/min、8 ms/L时,调节进水pH值为6可使其出水中的氟离子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纳滤膜处理饮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活性炭为预处理的纳滤工艺处理自来水的试验表明活性炭预处理能够较大程度地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有利于保证后续纳滤膜的运行可靠性;纳滤对预处理难以去除的剩余微量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性能.由于纳滤膜脱盐率较低,其净化出水中可部分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使得净化后的出水成为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方某水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用硫酸亚铁还原、碱性条件下沉淀去除原水中高含量六价铬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原水的酸碱性适宜、硫酸亚铁的投加量足够,混凝沉淀的pH值控制得当,对总铬的去除率可以达到接近100%,且出厂水中总铁和铝的浓度都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偏酸性的原水(pH3~5)有利于六价铬的去除,但对于试验的中性原水,不调节pH值出厂水中的总铬也能降低至0.05mg/L以下;硫酸亚铁的投加剂量以3倍最低化学反应剂量为宜,即硫酸亚铁剂量与六价铬浓度比为26;沉淀反应的pH值控制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王松岩  焦红 《钢结构》2004,19(4):4-6
介绍了枣庄师范学院体育场看台膜结构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膜结构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道明 《工业建筑》1999,29(11):1-3,23
膜结构是古老又现代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随精细化工工业和现代合成技术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升华,计算机技术用于造型设计和结构分析,使膜结构的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膜结构建筑力学特性好,光学、热学性能优,阻燃又自洁,工艺性能佳,成本低,工期短,使其广泛应用于体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商业及交通运输设施、工农业建筑及标识性建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和在线清水反冲洗来解决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问题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当时间达80min后,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通量基本恢复至19L/m2·h以上,且反冲洗周期为6日;采用在线清水反冲洗,当时间达50min后,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通量基本恢复至19L/m2·h以上,反冲洗周期在11日以上。这种清洗程序和方法可指导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清洗,从而有效地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膜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华  王民 《化学建材》2004,20(5):40-42
本文详细介绍了膜材的基本物理性能、种类、组成和加工成型工艺,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三种一体式MBR的膜污染趋势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除污效果和膜污染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程度最轻,膜通量下降速度最慢,膜污染也最容易消除;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程度最重,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最快;较大的曝气量可减轻膜的污染程度并减缓膜通量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6.
网球场膜结构施工技术主要针对膜结构的特点,采用EASY8.2软件,对选用材料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相关的膜材受力值,并通过试验来确定设计参数是否满足膜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最终,根据实际受力分析数据进行膜面铺设、膜布展开、膜面施工,并对产品保护、膜面安装和施工完成后的膜面保护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膜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膜结构的材料组成、技术性能、结构形式及设计注意要点;认为这种屋盖结构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晓伟  吴鑫  戴克 《山西建筑》2010,36(1):210-212
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疏水性膜去除特定污染物及疏水性膜在膜蒸馏、气体分离、全蒸发、乳化、脱水等方面应用的研究成果,归纳了疏水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研制出分离性能好、价格低廉、耐腐蚀、抗污染的疏水膜,将在膜蒸馏、污染物去除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MBR处理印染废水的膜污染及清洗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时除污效果很显著,但长时间的运行会造成膜的严重污染,为此对A/OMBR(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时的膜污染情况和清洗效果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膜污染主要是由膜表面凝胶层造成的;化学清洗的效果优于物理清洗(化学清洗能恢复膜通量约90%以上,而物理清洗仅能恢复膜通量约70%);NaOH的清洗效果优于NaOCl。  相似文献   

20.
天然有机物及无机盐对膜蒸馏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天然有机物(NOM)、离子强度、溶液pH以及Ca~(2+)对膜蒸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及含量、水中无机盐的种类及含量均对膜蒸馏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腐殖酸溶液膜蒸馏过程的膜通量是逐渐衰减的;当溶液中无Ca~(2+)存在时,离子强度、腐殖酸的浓度及溶液的pH对膜蒸馏过程影响不大;当溶液中有Ca~(2+)存在时,Ca~(2+)与腐殖酸易形成络合物从而导致腐殖酸凝胶沉积,这是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且高pH的腐殖酸溶液比低pH的更易发生凝胶现象,导致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