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热收缩薄膜的综合性能要求和生产实际,进行了热收缩薄膜用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收缩性能的研究.对比了不同吹胀比时共混体系的收缩性能。结果表明:薄膜LD163具有适宜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二元共混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D163的共混效果为佳,而三元体系其纵横向收缩的平衡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化学法制备的PEG/PET固固相转变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化学键连法和溶液共混法制备的聚乙二醇/涤纶(PEG/PET)固固相转变材料的相变焓、相变温度等物性,探索了两种材料的链结构与蓄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EG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时,对相同PEG含量的共混材料和化学改性材料而言,化学改性材料的相变焓小于共混材料的相变焓,但热稳定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聚苯乙烯/聚乙烯共混物的力学和流变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EBS为相容剂,对聚苯乙烯/聚乙烯共混物的力学及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体系中组成、相容剂含量及PS、PE相对分子质量对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模量随P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S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对增加共混物的弹性模量有明显作用,但使其冲击强度下降。PE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力学性能及扫描电镜(SEM)研究均表明SEBS对PS/PE共混体系的相容化作用。此外,PS/PE共混物属假塑性流体,无论剪切速率大小,随着PE含量的增加,该体系的粘度有所提高,而粘流活化能则下降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PP)是一种物性平衡良好的材料,它具有优良的成型性及再生利用性。通过对其有规立构性的控制及对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共聚组分的选择,可以使其物性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可以针对材料用途对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对3种茂金属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 M 1,M 2和M 3)的基本物性、热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3种PE-RT管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3种PE-RT管材料均属于中密度聚乙烯产品,熔体流动速率相近;3种PE-RT管材料中,国产料M 1,M 2的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熔点较低,结晶度小,韧性较好;进口料M 3的熔体拉伸强度较大,可拉伸性最佳,弯曲弹性模量高,具有良好的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分析方法,对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LA在常温下表现为硬质热塑性材料,但其耐热性较差,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相比之下,PBAT在常温下则呈现为高弹态的软弹性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PLA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05以上,分子链较长。而PBAT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PLA更宽,流动性更好。PLA和PBAT均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宾汉流体,但它们的剪切黏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共混改性制备的PLA/PBAT复合薄膜,与聚乙烯薄膜相比,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但断裂拉伸应变较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醚类/A1C13复合催化体系在间戊二烯树脂合成中的应用,筛选出了一种均相复合催化体系,考察了该复合催化体系对树脂收率、软化点、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此复合催化体系可提高树脂的软化点,改善树脂的相容性,提高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降低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反应收率也可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共混聚合物水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类以烷基(C12-C16)烯丙基卤化胺为疏水单体的阳离子型丙烯酰胺疏水缔合聚合物及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共混的共混聚合物。比较了这类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共混聚合物、聚丙烯酰胺3种聚合物分别用于油田三次采油时的增粘性、抗温抗盐性能、粘附性、对石英砂的吸附情况和聚合物溶液的老化稳定性。这类水溶液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共混聚合物的增粘效果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相比有很大提高,但随着水的矿化度增加,溶液的粘度下降很快。研究认为这类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共混聚合物经改进后有希望作为油田三次采油的新型驱油剂。  相似文献   

9.
 对负载型茂金属催化的丙烯淤浆聚合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过程考虑了聚丙烯单颗粒增长规律及丙烯聚合本征动力学特征,并引入矩方法关联上述模型与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由此,建立了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模型。采用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模型考察了本征动力学和传质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於浆聚合的开始阶段,扩散阻力对反应的影响比较大,它能够解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增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丁二烯质量分数及其微观结构等因素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生产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提出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胶液进行混兑来调节生产所需熔体流动速率产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复配Cp2ZrCl2/Ziegler-Natta催化剂,以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系列具有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聚合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表征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考察了其对聚合物溶液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阻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某一定值时,聚合物的多分散指数对其减阻效果有明显影响;仅通过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改善其减阻性能,也许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初步认为,高效的减阻聚合物不仅要具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还应有超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12.
王志平  陈齐 《石油化工》2001,30(10):752-756
研究了采用不同催化剂进行低相对分子质量聚烯烃合成时 ,温度、压力、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及溶剂种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氢气作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制取低相对分子质量聚烯烃时非常有效 ,温度可以影响催化剂活性 ,而溶剂种类则影响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GPC测定SBR和PS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了丁苯橡胶(SBR)及聚苯乙烯(PS)和高冲聚苯乙烯(HIPS)在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用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橡胶混炼与干燥工艺过程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也可以分析判断PS及HIPS生产工艺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氧化天然橡胶改性软质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氧化度为50%的环氧化天然橡胶(ENR-50)改性软质聚氯乙烯(PVC)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动态力学和电镜分析了PVC与ENR-50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适量的ENR-50可明显改善软质PVC的性能,而且PVC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PVC/ENR-50共混材料的性能越好。虽然DMA测试PVC/ENR-50共混材料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在微观上并不完全相容。  相似文献   

15.
聚α-烯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基础油,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直接影响宏观性能。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表征1-癸烯齐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方法。采用带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系统,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和测试可操作性,优化了流动相流速和凝胶色谱柱的组合方式。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色谱柱组合方式为Styragel HR 0.5,Styragel HR 1,PLGEL 3μm MIXED-E三柱串联,以聚苯乙烯作为标准样品,采用普适校正方法处理色谱流出曲线。此方法测得样品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法所测定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相对偏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6.
聚α-烯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基础油,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直接影响宏观性能。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表征1-癸烯齐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方法。采用带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系统,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和测试可操作性,优化了流动相流速和凝胶色谱柱的组合方式。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色谱柱组合方式为Styragel HR 0.5,Styragel HR 1,PLGEL 3μm MIXED-E三柱串联,以聚苯乙烯作为标准样品,采用普适校正方法处理色谱流出曲线。此方法测得样品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法所测定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相对偏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7.
以窄分布聚苯乙烯为标样,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高密度聚乙烯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方法,考察了在注射体积一定时样品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开展了重复性实验,测定了高密度聚乙烯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GPC谱图呈双峰模式的试样一般分子质量分布较宽;样品溶液浓度在1.0mg/mL-2.5mg/mL范围内对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辛烯/十二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抗剪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TiCl_4/Al(i-Bu)_3催化共聚1-辛烯/1-十二烯,合成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聚合物。用~1H NMR和GPC表征共聚物的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研究了辛烯加入量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抗剪切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超声剪切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聚合条件(十二烯用量50 mL、辛烯用量10 mL、TiCl_4用量0.0157 g、A1(i-Bu)_3用量0.2 mL、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8 h)下,共聚物的M_w=7.82×10~6,分散度D=1.98;辛烯用量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明显影响,但分散度变化幅度不大(M_w/M_n=1.8~2.5);辛烯用量对提高共聚物的抗剪切性能无明显作用;共聚物被超声剪切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双峰分布,不属于拓扑断裂模型。  相似文献   

19.
低温粉碎对烯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类油溶性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烯烃类聚合物,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循环管道减阻测定装置分别表征聚合物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减阻率。研究了在液氮环境中,将聚合物磨成粉末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和减阻率的变化,并考察了低温粉碎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减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烯烃聚合物经液氮低温粉碎后,其重均分子量由5 852 320下降到4 893 092,分散系数由2.821 167增加到3.637 814,同时减阻率下降约10.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