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工作面易遭遇不良地质体引发的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避免和减少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依托某隧道出口段工程,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某隧道的不良地质发育特征,采用物探方法(地质雷达)方式,对某隧道的不良地质体进行了超前探测,并结合短距离钻探进行对比分析,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物探方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探方可较为精确地预报山岭隧道的不良地质。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区水文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溶洞、突水、塌方等地质灾害,给施工带来重大灾害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安全,对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成为当前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价值。首先介绍了目前隧道中常用的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法的基本理论;其次,结合实际工程,对多个成功预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后,归纳了地质雷达对岩溶隧道不良地质的响应特征。这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斌 《中州煤炭》2021,(6):144-148
针对岩溶发育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分布的复杂和多变对施工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利用高频脉冲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反射后的时间差原理,使用地质雷达法对贵州毕节阳山隧道岩溶发育段进行精细化探测。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前方岩溶空腔进行准确预警,并通过超前钻探和揭露验证,证明地质雷达在岩溶发育段是一种高效的探测方法,可以对探测区域前方岩溶、空腔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有效预警,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指导后续施工。得出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发育地段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干扰少的特点,是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环节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隧道工程中与其他探测方法进行长短结合,对确定不良地质体规模和性质、提升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穿煤段施工,存在断层、破碎带、裂隙、岩溶等不良地质体,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因此,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探测。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本次探测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探测数据分析隧道前方的地质条件。将物探结果与钻探结果以及开挖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地质雷达在复杂穿煤工程中的探测效果,总结了影响探测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预报的可靠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煤矿井隧道进行连续超前探测,研究地质雷达技术在煤矿井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中的工作规律。首先通过大量的煤矿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探测资料,分析总结出几种煤矿井隧道内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异常特征,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这几种地质雷达典型异常特征来解决煤矿井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问题;其次以贵州六枝某煤矿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为例,采用已总结得到的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波异常特征分别对矿井内部隧道掌子面前方岩溶溶蚀、构造节理裂隙及富水等常见的不良地质异常进行探测分析;最后通过实际隧道开挖来验证地质雷达异常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煤矿井隧道施工提供较准确的预报信息,更好指导隧道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6.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指导隧道安全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地雷达法作为常用的隧道超前预报方法,具有探测效率高、对施工干扰小的优势,但在成果精确解释和探测深度方面存在不足。运用gprmax正演模拟软件,探讨了正演基本参数的选取,对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常见不良地质异常体进行正演计算,得到不同地质异常体的正演图像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为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取得更好的探测效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质雷达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盼  黄仁东  杨光  李杰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4):140-142,145
在简述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基础上,以地质雷达在坪子头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地质雷达图像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照隧道掌子面开挖后的地质情况,说明地质雷达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快捷有效、实用性强的方法,对隧道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深埋公路隧道施工中,由于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和隧道围岩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良地质地段准确位置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进而引发隧道内塌方、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及危害.宜巴高速公路石门垭隧道施工过程中,YK123+672处发生涌水,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使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了及时准确的预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设计,确保了工程安全,达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地质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测线布置、参数设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重庆礼让隧道工程实例,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地质雷达分析图,分析了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几种典型不良地质现象。同时使用地质雷达进行了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结合工程实测图,对衬砌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钢筋及钢支撑数量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将地质雷达应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衬砌质量检测的结果较准确,可有效提高隧道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对于同类工程施工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岩溶隧道施工中,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该文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地质雷达扫描特征的具体分析和隧道实际开挖现场跟踪,对岩溶隧道不良地质进行预测、预报。实例表明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开挖中可能遇到的溶洞、断层、含水裂隙等不良地质体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文对类似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超  朱敏  闫理威 《山东煤炭科技》2020,(3):159-160,166
山东新巨龙煤矿正在掘进2306N皮带机头通道及下平巷,巷道平距全长为1263m。巷道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减少水害等不良地质体对施工的影响,应用地质雷达对掘进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经过与实际开挖情况对比证明了地质雷达对该类地质情况巷道施工预报的可靠性,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莫林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Z1):289-290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地介绍了长大管棚的设计及施工方法,该施工技术作为在不良地质情况下隧道施工的预支护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塌方是隧道开挖过程中,最常见、危害较大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处理塌方,首先必须详细查清塌方的范围、形状、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经认真分析,然后制定处理方案.该文以福建某隧道出口塌方段为例,应用地质雷达对塌方体的规模、塌方体的分界面等进行探测,获得了较准确的探测结果,论证了地质雷达在塌方体探测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测线布置方法及参数特征,并结合电磁波反射理论讨论了雷达图像的解释方法;根据应用实例,分析和阐述了完整岩体、断层破碎带、富水带、裂隙密集带及岩溶发育带等几种典型地质体在地质雷达探测中的成像特点;通过应用实例,表明地质雷达技术用于超前地质预报,指导现场施工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横锦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大(2)型水利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后发现右岸测压管水位仍然很高,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从测压管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观测资料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测压管水位异常是由于放空洞局部洞段围岩破碎,放空洞充水承压时,内水沿工作缝及砼裂缝渗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某隧道工程中,将TSP(隧道地震预报)方法和GPR(地质雷达)方法联合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以最大限度的消除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并重点研究了不良地质段围岩赋水情况的超前地质预报问题。实践证明,TSP方法和GPR方法相结合的超前预报,有利于及时了解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从而有效的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应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工程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为提高地质雷达检测隧道工程的效果,分析了影响地质雷达检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检测效果的方法和技术措施。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高检测水平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隧道工程质量监理中,注重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隧道开挖地质素描的跟踪分析研究,对马王槽1号隧道穿越铁峰山倒转背斜轴部和煤层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既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又保证了隧道的工程质量,也提高了工程监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深埋采场压架切顶诱发井下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岩地区隧道修建过程中,制约安全高效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隧道掘进工作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加之溶洞、断层与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何提高隧道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判释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对地质雷达信号图谱特征进行定量解释,开展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正演模拟与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在小波变换与奇异性检测原理的基础上,构造了与地质雷达发射子波波形相似度高的雷达小波基,添加到小波分析工具箱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雷达小波基的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将其应用于空洞充填物正演模拟与模型实验地质雷达信号的定量识别,并与波形分析法、Db4小波变换法和雷达小波变换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波形分析法虽能有效识别空洞充填物的尺寸大小,但需通过反射系数等先验知识来确定空洞充填物的界面反射位于波峰或波谷;Db4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易得到地质雷达信号奇异点,但奇异点的提取位置与不同小波基的时频局部化特征有关,Db4小波变换法识别结果的相对误差约15%;雷达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与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的识别效果均较好,但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的分辨率更高,且不需选择最优尺度。当空洞充填物的尺寸大于电磁波波长时,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法识别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