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月上旬,上海航道局组织了为期四天的“长江口航道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个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员近百人汇聚沪上,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长江口河势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适应形势做好长江口航道的保证工作。严恺、黄胜、陈吉余等一批一贯关心长江口工作的全国资深老专家都出席了会议,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到会并作了两次重要讲话,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也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台风诱发长江口航道骤淤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风诱发航道骤淤已成为长江口航道淤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定程度上威胁长江口航道的安全运行和上海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近十年来多次台风期长江口北槽航道骤淤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了台风诱发北槽航道骤淤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了防治航道骤淤的有关建议。结果表明,每年台风造成的航道骤淤量在200~800万m3左右,对航道年回淤总量的贡献率在4%~50%之间不等;航道骤淤程度会随航道维护水深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航道骤淤分布呈时间和空间均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析还表明,台风诱发北槽航道骤淤分布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引起的水沙动力和河床环境变化是相适应的,而较大的航道骤淤量还与台风期间泥沙来源种类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位于长江口北槽,分三期完成。工程实施后,航道内每年均出现严重回淤现象,航道疏浚维护费用巨大。通过建立长江口深水航道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1997、2001、2005、2009年4个不同时间段典型断面涨落潮流量,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实施期间涨落潮流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航道回淤的原因。一期工程使航道中段落潮流量减小而上段落潮流量增加,二期工程后航道整体落潮流量减小,三期工程的实施减缓了航道落潮流量减小的趋势,而航道内落潮流量的减小可能是出现严重回淤的水动力原因。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南槽航道是长江口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发挥通航、生态作用的关键区域之一。为评估长江口南槽航道一期治理工程对邻近海域以及九段沙生态敏感区的影响,考虑航道的航运、生态、资源节约以及协调等因素,设置完整性及独立性较强的南槽航道治理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道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槽航道工程生态健康水平“优秀”隶属度最高,航道工程生态效果较好。总体上航道治理工程没有破坏航道及生态敏感区的各项功能,并且对于航道的通航功能有很大提高,但对于航道及九段沙湿地生物生境的改善作用较小。评价结果对准则权重的20%~90%幅度波动敏感性不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监测资料表明,航道回淤强度大小和潮汐动力强弱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潮-中潮-小潮过程(动力减弱期),北槽实测回淤强度大;而小潮-中潮-大潮过程(动力增强期),北槽回淤强度则变小,目前的疏浚工程仅考虑大通流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外海潮汐的贡献,疏浚强度的安排明显与回淤强度不匹配。根据疏浚强度、回淤强度、潮汐动力间的相关关系来看,未来可深入研究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潮汐动力过程和疏浚安排对回淤强度的影响,探索"疏浚-回淤"与"大通流量-外海潮汐"间的制衡关系,以及该关系对航道的宏观、微观冲淤环境的影响,这样才有利于寻找出一套较为合理的疏浚力量配置管理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疏浚效率,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航道减淤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航道淤积三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含沙量垂线分布很不均匀,底部存在高浓度含沙层,是造成航道淤积的重要因素.航道淤积由三部分构成:悬沙、推移质和底部高浓度含沙层.本文建立了航道淤积三层模式,并应用于长江口航道淤积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其目的在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而进一步开发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飞跃.该工程是中国当今水运交通项目中投资额最大、技术含量高的工程,也是一项跨世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该工程经过近40年来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疏通长江口航道上的栏门沙进行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工作,通过多方案的反复比较,确定了“南淮北槽”的治理方案.1工程概况在长江口南港北槽中建筑两条导堤(其中北导堤全长49.2…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中的浮泥研究及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建益  袁建忠 《泥沙研究》2001,7(3):74-80,F003
本文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对长江口浮泥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长江口的浮泥特点,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船舶航行对浮泥层(淤泥)的影响,航槽回淤计算中对浮泥的处理、淤泥质航道适航水深的确定,长江口北槽形成浮泥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中的浮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选择及其治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长江口的水流动力、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等各种条件,选择了北槽作为长江口深水航道先予治理,确立了符合长江口实际情况的治理原则.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治理工程的实施,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元月10日至14日,由长江口开发整治领导小组主持,在上海召开了长江口水文站网设置及观测工作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水电部水文局、华东勘测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合称上海院)长办、国家海洋局、东海舰队、上海航道局、华东水院、华东师大、南科所、37501部队、上海市水文总站、江苏省水文总站南通市水文分站等十五个单位的代表36人,会议的主要内容:交流各单位现有水文测站的设置和观测情况,商讨加强观测问题;讨论长江口水文站网设置规划和观测技术要求;商讨观测资料汇编刊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港口组合,必须把航运交易中心建在上海,把主体深水港建在上海。文章认为讨论上海深水港问题,首先要定准航运中心的规划发展目标。建设利用即将立项开工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开发上海二十一世纪深水新港区。只要抓紧深水航道工程的尽快上马。研究选定深水港港址方案,并有计划地推进深水港的建设就能够顺利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满足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内、外贸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产生了多方面的效益,从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与分析。分析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带来长江口地区货运量的增长,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改善通航条件,提高了大型船舶的运营水平。工程的航运效益体现在船舶大型化、中转减少、船舶候潮时间减少、货物时间价值节约等方面。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推动了长江沿线城市化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岗位,带动了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产生量大,但如何对其进行更好地处理是水运工程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利用大量工程现场资料,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基本特性出发,对比分析了疏浚土处理现状,展望了疏浚土处理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各工程阶段的疏浚土处理模式基本适应了不同维护水深条件下的疏浚土特点,总体仍以海洋倾倒为主.但在海洋倾倒区日渐严格控制、泥沙资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以及滩涂湿地面临侵蚀威胁等诸多新情势下,长江口疏浚土应遵循多用少抛的处理原则,利用疏浚土吹填造地、湿地保护等多途径处置将是未来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水动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本文基于沿水深积分的平面二维非定常流动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拦门沙水深水航道工程对长江口水域流场的影响作了细致的数值模拟。模型率定和难证表明本模型稳定性好,可应用于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长江口挡门沙深水航道工程对长江口水域的流场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航道回淤量大、时空分布高度集中的间题突出,每年需投入大量的维护疏浚力量。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一般以月为时段安排施工力量,但月度回淤强度大且时空变化明显,导致如何精准预测航道回淤量成为了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根据2016~2018年实测水文资料和航道回淤机制,筛选了影响航道回淤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多影响因子作用下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BP神经网络高精度预测模型,比较并推荐了训练和预测网络的隐含层数及各层神经元数;选取2016~2018年长江口长序列的水文资料进行预测模型训练,并选取2019年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证实了模型选取的影响因子及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合理性,验证了模型具有较高的航道回淤量预测能力和空间分布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航道维护的科学管理和疏浚船舶的合理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顾杰  韩冰  黄静  李雯婷 《人民长江》2009,40(16):63-65
针对台风风浪对长江口航道淤积的影响,运用Delft-SWAN建立了长江口波浪场数值模型,并以9912号台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根据统计资料,选取两个代表性风速,分别计算长江口在夏季普通风作用下和台风风暴作用下波浪要素,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波高在两种级别风速影响下分布的差异,以及对航道通航的影响。特别计算了台风作用下波浪水质点近底运动速度与长江口口门床面泥沙起动速度之差,从而对台风产生淤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台风不仅引起长江口航道波高剧增,而且巨大的波能冲刷滩地掀起大量的泥沙进入航道淤塞水道,直接影响了通航。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上海市横沙东滩浅滩大面积侵蚀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外抛入海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根据横沙东滩生物生境特点对横沙东滩进行分区,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上岸生态成陆。通过研究长江口疏浚土历史数据、长江口生物生境需求与长江口滩涂湿地发展特点,提出根据生境需求按照等深线0 m以上、-2~0 m、-2~-5 m滩涂面积比例为1∶1∶2塑造横沙东滩生态基底方案,设置"T坝"进行生态基底保育,并分为鸻鹬类主栖息区(A区)、苇塘区(B区)、雁鸭类主栖息区(C区)、鸟类食物种植区(D区)4个生态功能区,最终形成生态成陆示范区。该研究方案可为滩涂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是长江入海和远洋航运的口门,然而长江口拦门沙的存在,对河口的泄洪、排沙以及通航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充分认识长江口拦门沙的冲淤演变,才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通过分析总结前人对长江口冲淤演变研究的成果,发现北支河段全面淤浅,在口内形成巨型沙坎。北港上游冲刷的泥沙在其下游的拦门沙河段淤积,且拦门沙滩顶呈下移趋势,如今长江口来沙量锐减,这种下移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强。北槽在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后打通了航道拦门沙,使拦门沙滩顶的水深大幅度加深,但在中部淤积较为严重。南槽拦门沙形态由"双峰"转变为"单峰",拦门沙浅段缩短,滩顶水深变化不大。影响长江口拦门沙冲淤演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两个方面,而人类活动影响已成为长江口拦门沙冲淤演变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水文泥沙条件及河床演变的分析,选择南港北槽开辟深水航道是合理的。定床和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用以整治为主、疏浚为辅的方法,取得-12.5m深水航道是可能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是对长江口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上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长江口的水动力、泥沙回淤、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