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自制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农药废水进行了七个多月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好氧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对农药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当进水CODCr为650mg/L时,出水CODCr为100mg/L,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88)。CODCr去除率为80%以上,出水浊度小于10度,CN-小于0.5mg/L。仿生膜稳定膜通量为115.2L/(h·m2),高于一般无机膜的膜通量,并且不需清洗,降低了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传统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础上,结合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开发了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各自合适的条件下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可保证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17%,NH4+-N的去除率可达到92.32%,总氮(TN)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2%,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1.23%。  相似文献   

3.
将好氧移动床工艺与动态膜生物反应相结合,用于处理高氨氮、低碳/氮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整个试验期间,出水COD、氨氮和浊度分别在50 mg/L、50 mg/L和8 NTU以下,反应器对COD、氨氮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5%和80%。同时,本次试验还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好氧移动床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很好的抗流量冲击和有机物浓度冲击的能力;而且低温(10℃左右)和水力停留时间(13~18 h之间波动)对系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膜-好氧组合工艺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机膜 -好氧组合工艺对高浓度餐饮废水 (COD 15 0 0 0mg/L)进行处理。考察了进水COD浓度、溶解氧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对好氧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水力停留时间大于 5 .6h时 ,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 90 % ,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对好氧出水用无机膜进行分离 ,最终出水COD小于 2 5mg/L ,浊度小于 1NTU。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膜评价池和生物曝气池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不同高浓度氨氮的有机废水,研究结果表明:(1)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COD总去除率在95%以上;(2)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的脱氮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前景,当总氮负荷为0.15kgTN/kgMLSS.d时,脱氮效率可达95.3%;(3)当膜的TMP=0.1Mpa,膜评价池水通量的变化范围为93~223L/m2·h。  相似文献   

6.
好氧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云杉  柏文彦 《化工时刊》2003,17(12):23-26
采用好氧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不同含盐浓度的有机废水 ,研究结果表明 (1)进水COD浓度在 2 0 0 0~ 30 0 0mg/L时 ,出水COD在 179~ 2 2 3mg/L之间 ,COD平均去除率在 89.5 %以上 ;(2 )MBR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出水水质稳定 ;(3)当膜的TMP =0 .1MPa,盐度为 1.0 %、1.5 %、2 .0 %时 ,管式膜的稳定运行通量分别为30、2 4、2 1L/ (m2 ·h) ,整个运行过程中没有进行膜清洗  相似文献   

7.
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体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 ( MBR)用于淀粉、乙醇、乙酸乙酯和生活废水的处理研究 ,膜组件采用聚氯乙烯的空纤维超滤膜 ,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 5万 ,生物单元为活性污泥鼓风曝气池。实验结果表明 :在 HRT为 1 0 h,COD负荷为 8~ 1 0 kg/( m3 · d)条件下 ,水通量可达 1 0 L/( m2·h·bar) ,MBR对废水的 COD、SS、浊度的去除率分别高于 95 % ,95 % t98%。MBR出水水质好 ,无色 ,无味 ,可以回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A/O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含量、难降解的聚苯硫醚(PPS)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处理PPS废水原水时,系统COD去除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平均去除率为91%,氨氮去除率较差;而处理PPS废水处理站厌氧出水时较稳定,出水COD小于69mg/L,平均为27mg/L,平均去除率为97%;出水TN受m(COD)/m(TN)的影响,去除率在38%~55%内;出水pH在7.59~7.92,SS的质量浓度<5 mg/L,色度为16倍。系统处理的PPS厌氧出水可达到PPS生产回用水要求,膜组合清洗能够有效的恢复膜通量。研究结果可为PPS生产废水有效处理并回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制剂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活污水组成成份的特点,特异的选择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菌株和硝酸细菌及亚硝酸细菌组成强化微生物制剂,与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结合处理生活污水并同时与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启动时间和出水水质比较.当进水COD、氨氮、色度、浊度分别为230~580mg/L、80~130mg/L、60~80倍、40-80NTU,反应器有效体积为36L,水力停留时间为5~10h时,膜生物反应器启动时间仅为24~48h,且稳定期出水COD平均为40mg/L(去除率90.0%);氨氮平均为0.66mg/L(去除率99.4%);色度为0~50倍;浊度为0~1NTU,连续运行3个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与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相比,启动时间快、出水水质稳定而优质且氨氮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孔径为30μm的工业滤布,由钢材制造的圆形板式膜组件外壳,铁网支撑体构造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观察动态膜形成期间出水通量和浊度的变化,并研究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动态膜成膜时间大概为30~60 min;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良好,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38%、87.29%、79.91%、89.02%,出水浊度1.0 NTU以下;动态膜对有机物有一定的截留和降解作用,但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发生在反应器内。  相似文献   

11.
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和聚醚砜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炭化条件对多孔炭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石油沥青为原料,采用无粘结剂成型制备多孔炭膜,考察了炭化条件对炭膜的H2和N2气体渗透率和理想分离系数的影响,并用压汞法表征了炭膜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炭膜性能的关键因素,制备的炭膜具有均匀性孔径分布,平均孔径为153nm。  相似文献   

13.
膜接触器及相关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接触过程是一个相当广义的膜过程,它包括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膜吸附,膜汽提和渗透萃取等,其主要优点是膜的堆砌密度高,可提供极大的膜面积,使接触的两种介质间进行传递,其主要缺点是膜的传质阻力较大和不稳定性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这一过程的主要方面,各种膜接触器,相关过程,应用和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已污染的聚醚砜膜进行了清洗的研究,并通过测量各种清洗剂清洗后膜水通量的恢复,确定适宜的清洗剂、清洗时间、清洗液浓度和操作压力,选择出最佳的清洗方案,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聚醚砜膜用混合清洗剂清洗恢复率可达到85%,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现象及清洗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新膜和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运行而被污染的膜作扫描电镜对比,从微观角度解释膜污染现象。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的膜分别经冷水→热水→次氯酸钠→乙醇清洗,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4.4%和70.3%;将另一长期运行210d的膜改变清洗程序为冷水→热水→次氯酸钠→硫酸,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61.4%,说明不同的清洗程序清洗效果不同。将短期运行和长期运行的膜组件按Darcy定律过滤模型计算:二者运行后膜总阻力增大,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后,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产生的阻力大约是膜自身阻力的4倍和11倍。  相似文献   

16.
膜的污染和劣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膜污染和劣化的定义和特点,因膜污染和劣化而造成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减少或清除膜污染和劣化的一些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谢付兵  买文宁  杨峥 《化工进展》2008,27(5):791-794
由于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MBR处理某小区污水为例,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活性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进行L12(4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分别为2 g/L、7 g/L、6 m3/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其膜阻的最大差值达21.05 kPa,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膜及膜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双极性膜及其电渗析、膜蒸馏、膜萃取、无机膜等新膜及膜过程,简要说明其研究状况,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膜组件和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