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为国防科委制织的115号精梳特品织物,是一种军工产品,出于原棉和工艺上的各种原因,容易引起全幅性吊经(紧经纱)、经缩(松经纱)疵点。其所用原棉为新疆阿克苏棉,棉纤维长度较长,为了保持成布后原色坯布的内在质量,在纺纱并拈生产工序中,不宜烧毛处理,而半制品之织轴不允许上浆或上蜡处理,又验布整理最后工序  相似文献   

2.
购买织物坯布现在正逐渐成为跨行业公司及时生产服装的需要 ,是一些从事整理加工的企业赖以生存的途径。为使这些织物能有效退浆 ,需要对这类织物经纱上浆类型进行检测。这项研究分析了用近红外的方法对坯布分类所用的主要标准来衡量有效退浆的难易性。近红外校准的方法应用了一系列已知上浆成分和混合成分的坯布 ,由参与的整理厂退浆和准备织物。校准的结果作织物坯布分类之用。最初的上浆组分分为聚乙烯醇或淀粉和蜡的检测是否超过预定水平。通过进一步开发近红外校准技术 ,许多特殊的类型 ,浆料的配方和坯布织物可以快速无危害地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3.
氨基甲酸酯淀粉在粘胶低温上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氨基甲酸酯淀粉在粘胶经纱低温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测试了温度对浆液粘度特性以及对粘胶纤维粘附性能的影响,评价了上浆温度与粘胶经纱的浆纱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化变性能够使浆液在温度低至60℃时仍具有较好的粘附性能和一定的粘度稳定性;随着氨基甲酸酯淀粉取代度的提高,对粘胶纤维的粘附力增大;在低温上浆条件下,氨基甲酸酯变性有利于改善淀粉对粘胶经纱的上浆性能。当淀粉的取代度大于0.032时,这种淀粉浆料可以在60℃-80℃条件下用于粘胶经纱的上浆。  相似文献   

4.
刘志军 《印染助剂》2013,30(1):33-35
测试了磷酸-氨基甲酸酯化变性淀粉的透明度、粘度、粘度热稳定性以及对粘胶纱的粘附性能,研究了该淀粉在热敏感型粘胶纱低温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淀粉经复合酯化变性后能改善淀粉糊的透明度,提高淀粉浆液的抗凝胶性能,浆液在60~80℃时仍具有良好的粘度稳定性;能显著提高对粘胶纱的粘附性能,浆液温度的降低对粘附力没有明显影响,能够用于粘胶经纱低温上浆.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两高一低”的上浆工艺,提高浆纱质量,降低用浆成本,在涤棉混纺细密府绸类织物经纱上浆时,采用聚丙烯酸酯浆料HL-610部分替代PVA,HL-610的使用降低了浆液的黏度,提高了流动性,有利于对纱线的渗透,坯布质量和织造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中粗号高密织物的上浆工艺配置,对中粗号高密织物进行了浆纱实践。通过采用高粘度变性淀粉和中粘度变性淀粉两种浆料配方,在GA301型浆纱机上进行试验对比,发现采用中粘度变性淀粉浆纱及织造效果较好;采取适当增加湿区浆纱张力、降低浆槽温度等措施减少了并头疵点。实践结果表明:中粗号高密织物宜采用“中粘度、中浓度、重压浆力、高速度”的工艺路线进行上浆。  相似文献   

7.
LCA,LTA共聚浆料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东  刘馨 《纺织学报》1997,18(3):26-29
本文合成了两只粘度稳定,成膜性能,退浆性能良好的丙烯酸类共聚浆料LCA,LTA,并进行了应用试验。在纯棉织物,涤棉织物经纱上浆中使用LCA浆料可以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PVA浆料;在细支高密涤棉织物经纱上浆中,使用LTA浆料与接枝淀粉可以全部替代PVA浆料,且可以获得理想的浆纱质量和织造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丝光工艺就是先对棉纱丝光处理 ,然后再对经过丝光的棉纱线编织出的坯布进行丝光。在对棉纱和坯布进行丝光时 ,应控制碱液的浓度、碱液的温度、丝光张力、丝光时间、轧余率和去碱。经过分析和探讨 ,得出纱线丝光的工艺为 :碱浓度 2 7°B啨~ 30°B啨 ,温度 2 0℃~ 2 5℃ ,丝光时间 5 0s~ 6 0s ,轧余率 12 0 %。坯布丝光的工艺为 :碱浓度 2 6 0g/L~ 2 80g/L ,碱液温度 2 0℃~ 2 5℃ ,丝光时间 4 0s ,轧余率 10 0 %~ 12 0 %。  相似文献   

9.
探讨双丝双烧色织提花面料的织部主要技术措施。经纱选用细号合股丝光纱,纬纱选用丝光合股纱或单纱,经纬纱均经过丝光烧毛;浆纱工序合理选择浆料配方;染纱工序降低上染速率,防止染色不匀;织造工序控制好后梁高度、开口时间、布面张力等;坯布后整理时再次丝光烧毛,保证布面的光泽度和强力;最终使得织机效率稳定在8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PVA浆料的回收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纺织器材》2006,33(1):53-53
PVA浆料具有浆液粘度稳定,不易腐败、粘着力强、成膜性好、浆膜强度较大、弹性、伸长、耐磨性和耐屈曲性好等优点。由于其上浆性能优于淀粉及变性淀粉,因此广泛用于纯棉高密细号织物及涤棉混纺织物的经纱上浆。但是,由于PVA的价格数倍于淀粉,其退浆废液对环境有污染,又制约了这种浆料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问题分析和改革办法的提出我厂目前采用的前处理工艺过程,已沿用数年,其过程为:烧毛(浸碱)→退浆→烘干→定形。工艺过程较长,同时浸碱过程(烧碱4克/升、60~80℃)使粘胶纤维发生润胀、收缩,进而在卷染机上退浆,在张力作用下,造成织物内应力,使织物风格不良、定形困难。 我厂坯布中有四分之一是经纱不上浆的,以往也按上述过程作前处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非但形成无效劳动,而且对织物有害无利。自产经纱上浆坯布,浆料配方为单一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上浆率为0.59%,经测定,烧毛后坯布含浆率为  相似文献   

12.
接枝淀粉在浆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接枝淀粉的理化性能,对接枝淀粉在涤/棉纱线上浆时浆液、浆纱性能做了测试与分析,并给出合理的浆液配方和上浆工艺,它对T/C高支高密织物经纱上浆较好,提高了上浆率,经上浆纱线柔软性好,手感滑爽,毛羽少,易分绞、经纱强力大,取得了较好的织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牛仔布是粗号高密织物,经纱先染色后上浆,采用剑杆织机织造,速度快,经纱受的摩擦力较大。我公司牛仔布经纱原用IOO%的玉米淀粉上浆,浆后手感粗糙,落浆大,织造时经向断头多,影响了织机效率和牛仔布质量,而且布面易起球,织造车间粉尘污染严重。近年来,用广西明阳淀粉厂生产LS-2氧化变性木薯淀粉与玉米淀粉混合上浆,同时选用香港宝成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宝丽美ES(ProamineES)助剂,代替甘油和消沫剂。从使用情况看,效果良好,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LS-2氧化淀粉和ES助剂的特点1.LS-2氧化淀粉的上浆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转杯纱的纺纱工艺和成纱特点,阐述了转杯纱的上浆技术,分析了利用转杯纱开发毛巾织物时的浆料选用和上浆工艺.并以一款素色单面转杯纱毛巾产品为例,利用低粘度淀粉浆料对地经纱和毛经纱进行上浆实践,通过对上浆前后纱线质量指标检测和织造过程的跟踪,认为优质的低粘度淀粉浆料同样符合转杯纱毛巾织物的上浆要求,并能有效提升织造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慎 《广西纺织科技》2004,33(3):30-31,21
经纱上浆工序是保证织物质量和织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序,也是织物退浆时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对通过减少化学浆料的使用量降低污染、以及通过使用淀粉改性剂减少因变性淀粉而产生的污染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对目前浆料如何逐步地采用新浆料取代淀粉浆料,满足各种混纺交织的化纤织物的织造工程要求,做到合理配方,节约粮食,达到降低上浆率,提高织造效果和成品质量,是织造工程中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经纱上浆是多数织物不可缺少的工序,上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织机开口清晰、  相似文献   

17.
酶退浆     
淀粉上浆能给经纱线提供有效的粘结力,以增强纱线表面的断裂强度和突出纤维的相互粘附,由此降低梭道口纱线的相互缠绕。在上浆过程中,淀粉并不渗透到经纱线的纤维内部。如此,当坯布退浆时,酶将对纤维表面的淀粉起有效的生物降解作用。 使用酶去除淀粉为基础的浆料根本不是一个新的想法。在本世纪初,已经引用酶退浆来取代矿物酸和热烧碱溶液作的过程。尽管使用酶退浆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去了解酶究竟为何物时在工业上仍碰到了一定混淆。  相似文献   

18.
床单丝光工艺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织物风格特征、使床单具有光泽度效果的一个关键工序。 传统的床单丝光工艺,是使织物在240~300克/升烧碱液中,在张力作用下,室温处理1~2分钟。当织物浸于冷浓碱液中时,外层纤维膨化很快,但中间部分被封闭,使织物结构变得紧密,阻碍了碱液向内渗透。一般床单丝光坯都不经退浆,这也会阻碍烧碱向纤维内渗透。如提高碱液温度,织物不能产生足够的膨化作用,同样也影响丝光效果。 冷碱的膨化效果好,热碱能快速均匀地渗透到纤维内部。我厂将热碱、冷碱丝光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了先浸热碱后浸冷碱的两步法丝光工艺的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步法丝光工艺,丝光设备不需更改,工艺流程不变。  相似文献   

19.
根据毛巾织物自身特点,分析玉米淀粉在经纱上浆中的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二、棉针织坯布丝光(一)棉针织坯布丝光的目的与优点1.目的棉针织坯布丝光目的与机织物基本相同,但在某些具体目的上还多少有些差异。其具体目的是:1)提高棉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