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在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热一次风道内安装换热装置,可以降低预热器出口热一次风温,从而可以减少直吹式制粉系统冷风的用量,降低了锅炉排烟温度。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制粉系统的富余干燥出力,达到降低机组煤耗的目的。通过分析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工作特点,介绍了一次风冷却器降低燃煤机组煤耗的工作原理,并对安装一次风冷却器后,制粉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进行介绍。最后讨论了安装一次风冷却器的节能潜力,并指出影响其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某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给煤机的火灾风险,找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以保证直吹式制粉系统在不同煤质情况下的安全运行,为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风扇磨煤机是火力发电厂燃用褐煤锅炉机组直吹式制粉系统的主体设备,也适用于化工、造纸厂的动力锅炉制粉需要.它是一种完成煤的磨碎、干燥和输送等三大功能合一的高效率制粉设备.风扇磨煤机主要是由带有护板的机壳和在机壳中高速旋转的打击轮组成.打击轮的检修、拆卸由专门的装置即风扇磨煤机检修车独立完成,打击轮可以方便地拆卸和检修.分析了配备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中磨煤机检修方式及磨煤机检修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对神头第一发电厂 8号炉直吹式制粉系统着火事故进行了分析 ,认为制粉系统泄漏、分离器后风粉混合物温度高和炉膛掉灰渣等是造成制粉系统着火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燃用高挥发分的印尼煤、澳洲煤(非设计煤种)时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分析了煤粉在中速磨煤机内爆炸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止直吹式制粉系统爆炸的具体措施,防止了燃用印尼煤、澳洲煤时制粉系统爆炸的发生,提高了制粉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及运行参数的特性,分析了磨煤机的风量、煤粉分配均匀性、磨煤机负荷率、煤粉细度、煤质变化等因素对大型煤粉锅炉燃烧系统的影响。在锅炉运行中,需根据制粉系统的特性优化调整锅炉的运行参数,达到制粉系统与锅炉燃烧系统的耦合匹配。  相似文献   

7.
针对珠啤热电厂锅炉制粉系统进行的改造和调整试验,对制约制粉系统经济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配有E型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电站锅炉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针对600 MW锅炉机组加装SCR系统的空气预热器改造过程,提供了改造前后的空气预热器对比性能参数,对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改造发现,加装SCR会导致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气温度下降,影响空气预热器的换热量.空气预热器通过增加部分换热面能改善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情况.对氨气逃逸率控制良好的锅炉,空气预热器堵灰程度和阻力上升均很轻微.对磨煤机进口要求温度较高的运行情况,改变空气预热器的转向为先加热一次风,能明显提高一次风出口温度,保证制粉系统在锅炉低负荷时的灵活条件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试验测量结果为基础,根据制粉系统干燥、空气预热器传热和锅炉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对各种工况下制粉系统的冷风掺入量作了比较,并求出掺入冷风量、炉膛漏风量与排烟温度、排烟损失的相互关系,提出降低排烟温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双庆 《锅炉制造》2011,(4):54-55,60
我厂锅炉采用直流式燃烧器与风扇式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相配,自投产运行,长期以来经常发生磨煤机分离器着火,造成磨煤机不严密处向外冒粉、积粉自燃,附近电缆着火,造成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研究,找出磨煤机分离器着火的原因,提出制粉系统运行技术及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对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旁路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经济性综合评价,针对采用空气预热器旁路的机组提出了一种锅炉效率检测和计算方法,将空气预热器旁路传递的烟气热量作为锅炉热损失的一部分,确立了一套以试验检测为基础,结合理论推导计算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了空气预热器旁路余热利用系统运行对锅炉效率、汽轮机热耗和厂用电率的影响,并开展了相应的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旁路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满负荷工况下可降低供电煤耗2.80 g/(kW·h),在低负荷和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工况经济性会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缺点是漏风率大,漏风使能量损耗,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效率由于漏风而降低,整个机组的效率也受到影响。在1963年,Frass和Ozisik指出[1],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量将影响锅炉效率和汽轮机的输出功率。Bejan等人提出漏风量直接影响的是空气预热器换热效率[2],对机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煤粉炉的运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中小型煤粉炉的运行效率,控制其在最佳风煤比运行一直是个难题,原因是最佳风煤比是随炉况,负荷,煤种变化的,是非定常的。本文由计算锅炉效率的反平衡法出发,以炉膛出口温度和排烟温度为主导因素,论证得到寻求最佳风煤比的热效率判据。进而由自学习系统建立知识库,得到以负荷和煤种为参变量,以表征最佳风煤比的烟气含氧量为应变量的二维模糊决策表,解决了如何在线实时控制中小型煤粉炉高效运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热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风率高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面临的最大问题,预热器转子热变形导致的径向漏风是主要的漏风方式。针对空气预热器转子的热变形,提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求解,利用ANSYS软件,以某电厂300MW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转子径向隔板的温度场和热变形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并与经验公式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法用于分析转子的热变形是可靠的,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空气预热器漏风过大问题,以某电厂660 MW锅炉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温度场和转子隔板的热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转子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及转子隔板热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转子高温端和低温端温差大小不同,转子隔板的热变形量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工况下,转子隔板最大热变形都发生在二次风侧,最小变形量发生在烟气侧;减少径向漏风量的有效途径是避免在扇形板区域出现较大温差。  相似文献   

16.
能量分析与一次风煤粉浓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运行中,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煤粉流量的均匀性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次风煤粉浓度的准确测量一直是工程技术上的前沿问题,尤其是对乏气送粉锅炉进行煤粉浓度监测更是缺乏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一次风气流与煤粉颗粒混合过程的分析,从开放系统的能量方程出发,确立了乏气送粉锅炉一次风煤粉浓度的测量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某300MW燃煤锅炉掺烧稻壳采用冷风输送;为了减小冷风输送稻壳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别计算了稻壳不同送风温度、不同掺烧比例时对锅炉效率、排烟温度、水蒸气容积份额、飞灰浓度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稻壳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冷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7.1℃,锅炉效率下降1.65%;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0℃热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1.3℃,锅炉效率下降1.3%。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标准的锅炉热效率及发电标准煤耗率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王艳红  张炳文 《动力工程》2012,32(4):273-281
对不同标准中规定的锅炉输入热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同一机组在同一工况下,只有在基准温度与燃料温度和空气预热器入口空气温度相等且雾化燃油所消耗的蒸汽量为零时,依据不同标准得到的锅炉热效率以及由此得到的发电标准煤耗率才完全相同.基于锅炉热效率反平衡计算表达式,采用微分方法并结合泰勒公式,得到燃料温度、空气预热器入口空气温度、所采用的基准温度以及煤种偏离基准参数时,引起锅炉热效率和发电标准煤耗率偏差的计算方法,并以某2台300MW凝汽式机组为例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将试验工况下的锅炉热效率和发电标准煤耗率修正到同一基准参数下时,不同机组之间的锅炉热效率和发电标准煤耗率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它直接影响锅炉效率及发电煤耗。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10℃,煤耗将增加2 g/(kW·h)左右。因此,降低排烟温度、回收烟气热量对于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火电厂节能环保供热装置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该设备采用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将高温排烟热量传递给空气,再进行城市及工业区供热,实现了热量的回收,节省了燃煤量,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提高了锅炉效率,有利于城市及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站锅炉应用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部分电站锅炉应用热管预热器实际运行的调查研究以及200MW燃煤锅炉低温管式空气预热器改热管预热器的各种可实施方案的热力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