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建立校本化的自我评价体系是“双高”院校保证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必要举措。以“双高”院校总体发展目标和高职教育发展重点要素为起点,以“五型职大”为范式,沿着设计目标体系、建立指标框架、选取指标内容的路径,探索构建符合多主体评价视角的“五型职大”评价体系,为撬动高职院校向更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治理结构的优化是实现高职业院校“双高”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目标管理为 理论指引,从坚持目标导向、构建科学考评体系、强化主体多元化办学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了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对策,推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特别是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的提质增效工程,呼唤从管理到治理的根本性 嬗变。高职院校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绕不开纷繁复杂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十二大主要关系图谱的解 析,提出了解构与重塑、守正与创新、热吵与冷清、引领与兜底的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4.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双高计划”建设背景,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职教能力水平现状不容乐观,在职教能力提升方面困难程度较高。为此,提出了建立分类评价标准、落实奖惩机制、加强团队建设、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等路径。  相似文献   

5.
“双高计划”的推进实施为高职教学质量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础,指明了治理方向。针对“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教 学质量治理问题,深入分析教学质量治理中存在的产教融合不够紧密、“三教”改革不够深入、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治理评 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三教改革”,形成多元协同治理架构;厘清治理 主体权责,汇聚教学质量治理合力;打造多元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治理效能四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高计划”的逻辑起点。“双高计划”视域下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类型教育已 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新特点。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类型教育观念不强、产教融合落实不到 位、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要从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深化类型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 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对接产业需求,推进专业群建设四方面重点加以解决,提升“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人 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严管用好教师党支部书记,打造素质过硬“领头 雁”,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对高质量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下,高 职院校亟须突破“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教育规划不成体系、考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跟踪服务指导 有待加强等现实困境,探索坚持系统教育培训,提升“双带头人”素质能力;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双带头人”内生动力;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双带头人”培育质效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服务“双高计划”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重要主题,专业认证为高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 供了有效抓手。积极探索专业认证,对夯实“双高”建设质量基石具有切实意义。“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应在“探索高职专业 认证”中发挥引领作用,借鉴“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构建专业质量生成机制;秉持类型化、生成 性、特色化原则,创新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新时期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把建成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队伍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剖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双高计划”建设 要求,有针对性地从筑牢师德根基、健全发展机制、科学统筹双师培训、校企协同培养“双师”、打造高质量双师团队五个维 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进路。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双高”计划实施以来,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病的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以“程序设计基础”为例,探索如何实践计算机大类课程思政理念,并提出了“定、挖、做、评”四步思政实施方案。从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教学实施、评价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实践方案,希望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设计构建提供有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德育教育的需要。在阐释“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和德育活动增添更强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面临着管理运行机制的阻滞、专业建设发展的失衡、现代质量文化的缺失等问题。 从教 学诊改的视角来看,从质量管理机构、发展目标链条、标准体系建设和质量文化氛围四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契合的质量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路径选择,而建设一个适切的数据平台,需要从建设方案、基础条件和业务系统三个层面着 力夯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李净利 《移动信息》2023,45(2):163-165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碎片化、内容肤浅等问题,“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有效吸收。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是以教研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交流,以综合体系理论为基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为课题,遵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逻辑,阐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基本价值的内涵,让学生在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提高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训中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文中对“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创新进行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甄宗波 《中国新通信》2023,(20):236-238+244
“四史”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点,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重点。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担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对党史的认知深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然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四史”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冲击,整体的教育质量不佳。为了实现与时俱进,学校需要深入剖析“互联网+”教育的实践要求,坚持创新导向,主动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将学校的“四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本文结合“互联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意义和现实困境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四史”教育创新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是推动“产业”与“教育”实现跨界融通,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合作育人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产教 融合机制建设涉及政府、院校、企业等组织层面和教师、学生、员工等个体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当前的产教融合机制无法有 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体制机制及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 面对国家“双高计划”提出的更高要求,产教融合机制建 设只有从优化政府部门职能、完善治理结构体系、健全利益保障机制、创新评价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借力制度完善平衡 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推动“产业”与“教育”之间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形成“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和企业双主 体”的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数字校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重要环节。文章论述了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财会人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会计职能的转变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变革。文章在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存在不足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合现有的局限性,阐述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会计人才高级院校培养的路径,进行优秀的会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陈巍 《无线互联科技》2014,(12):211-211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了社会的诸多体系中,其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标杆的信息网络技术更是在各个行业里获得了全面的应用。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职业作为教学导向,为社会输送综合性技术人才的中心,为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本文按照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探索了问题生成原因,并且,指出了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可以应用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一直备受国家关注,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大学生必须以当代大学生特点为基准,在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本文从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教学角度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网络组建与互联》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基于学科特点,列举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几点可行性方法,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高校在推进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领导力、组织力、协 调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要通过加强政治监督,明确加强政治监督的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切实发挥 各监督主体的作用,督促高校强化思想建设,深化制度治党,完善组织体系,以支撑高校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