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杂地质条件轻放面液压支架选型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支架是轻放开采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合理可靠的架型决定轻放面的安全高效生产。结合某矿高瓦斯较薄厚煤层的赋存特点,在对煤层顶底板分类的基础上,经过理论计算与分析,选择了适合该条件的轻放液压支架架型。  相似文献   

2.
7610工作面是邢台矿在双运输机条件下开采的第一个大倾角轻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要随运输巷通过拐角为160°的折线。通过对轻放工作面双运输机条件下调采过折线技术工艺的研究,保障了工作面的连续生产,扩大了轻放开采技术的适用范围,丰富了回采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3.
米全平  周玉芳  李耀东 《煤》2001,10(3):40-41
轻放采煤工作面搬家倒面是关系到矿井生产衔接的关键工程。受回采巷道的限制 ,拖运轻放支架需要开掘大断面硐室 ,安装大功率慢速绞车等准备工作。在地质条件复杂 ,无法开掘绞车硐室的情况下 ,如何将重 6t的轻放支架从回采巷道拖运到电机车运输大巷。阐述了用高强度树脂锚杆挂滑轮拖运轻放支架的技术方案 ,避免了在复杂地区开掘大硐室塌冒及无法安装绞车等问题。通过实践 ,顺利地实现了轻放支架的搬家倒面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B1302工作面在高应力复杂地质条件下三角煤块段应用轻放工艺实现安全高效回采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轻放开采工艺能够适应回采三角煤过程中存在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块段小、撤架频繁等诸多不利因素,总结了此条件下采用该技术的工艺和方法,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对临涣矿极软中厚煤层轻放开采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厚极不稳定煤层采用轻放开采工艺技术特点,阐述了轻放工艺取得的技术成果和存在问题,可供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的煤层采用轻放开采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洪武 《煤炭技术》2006,25(9):44-45
轻放支架综采放顶煤旋转开采技术在石台煤矿岩浆岩侵蚀且较薄厚煤层2318轻放工作面成功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同类条件下轻放旋转工作面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极软特厚煤层轻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朱仙庄矿轻放开采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本文重点分析了极软、松散、特厚煤层轻放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 ,介绍了该煤层赋存条件下轻放开采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文中论述了临涣矿轻放支架对接的成功经验和对接成功产生的效益 ,对同类条件下轻放支架对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朱仙庄矿轻放开采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极软、松散、特厚煤层轻放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介绍了该煤层赋存条件下轻放开采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张浩 《煤炭技术》2003,22(5):61-63
论述在特厚松软易燃煤层轻放面中 ,在出现煤炭自燃、断层带突水、地压增大等复杂条件下安全快速收作的技术方法 ,为同类条件轻放面的收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浮选中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研究对浮选机理的认知至关重要,对新型浮选机的开发和提高浮选效率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研究进展。早期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忽略了颗粒和气泡性质的影响,将颗粒视为随流线运动的点,气泡视为刚性球体,利用流线方程对颗粒-气泡间的相对运动展开研究;随着认知过程的不断深入,颗粒和气泡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逐步得到了关注,研究者分别从颗粒惯性力、重力、形状和粗糙度以及气泡表面流动性等方面并展开了大量研究;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试验研究多通过颗粒沉降法进行,研究对象由单个玻璃微珠发展为大量矿物颗粒,且出现了关于运动玻璃球与上升气泡之间相对运动的研究。研究表明,当颗粒粒度较细、密度较小时,利用流线方程对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当颗粒粒度较粗、密度较大时,需考虑正负惯性力、重力等因素对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影响。此外,颗粒形状的不规则性会影响颗粒周围液体对颗粒的作用力,导致临界碰撞半径减小,且颗粒表面不规则的凸起会促进颗粒-气泡间水化膜的破裂,减少诱导时间,增大颗粒表面粗糙度有助于增强颗粒-气泡间的黏附强度。气泡表面的流动性可采用"滞留帽"模型进行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试验研究主要采用颗粒沉降法,亲水玻璃微珠只能在气泡上半球滑行,到达气泡赤道位置附近后便离开气泡,疏水玻璃微珠会刺破颗粒-气泡间的水化膜,越过气泡赤道后会继续沿气泡表面滑行并最终黏附在气泡底部,煤颗粒与气泡的黏附效率随碰撞角和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然而目前的试验研究多集中于静水领域,对于浮选流场中颗粒-气泡间相对运动的试验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滕娟  李金辉 《中州煤炭》2018,(6):139-142,147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陷落柱的发育对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它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井巷工程的施工和布置,限制了采掘机械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对井下巷道的支护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对陷落柱进行探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陷落柱的成因及物理特征,以山西长平煤矿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展开了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在陷落柱探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及地面瞬变电磁的资料,对勘探区陷落柱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以及导水性进行了分析确定,提高了在探查陷落柱过程中的探查精度,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安阳煤矿1512工作面胶带巷沿5号煤层顶板掘进,煤层松散顶板破碎,巷道支护难度大。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地应力大小和方向、顶帮煤岩体强度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顶底板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等手段,揭示巷道变形机理为煤层强度低且松散,顶板砂质泥岩完整性差,顶底板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和膨胀,加之锚杆锚索预紧力低且护表构件面积小,锚杆锚索预紧力不能实现有效扩散,巷道初始支护强度低,以上因素综合影响致使巷道产生较大变形。针对性提出以提高锚杆锚索预紧力并增加支护构件护表面积为技术核心,设计了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现场试验,矿压监测结果显示,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喷浆支护的协同控制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安阳煤矿松散煤层破碎顶板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部陆相油气型盆地,作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新板块,基底地质条件复杂,古中央隆起内幕结构、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导致人们对基底岩石的构成存在分歧。利用最新二维地震剖面、测井和重磁数据,对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进行重磁、地震联合研究,从而确定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岩性。通过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等方法预测并假设侵入岩体为花岗岩。在地质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正演模型来进行地震正演模拟,模拟了地震子波激发得到的炮点记录及偏移剖面。根据收集的重力磁力资料,分析研究了中央隆起带的重力场特征及重力场的地质意义,推断了中央隆起带的断裂构造体系,以地震为约束条件通过建立基底侵入体平均密度值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以2条地震成果来约束重力异常剖面继而进行拟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正演模拟的时间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较一致且花岗岩的同相轴与地震剖面侵入岩体同相轴强弱相吻合。中央隆起带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断裂发育在南北、北北东向,控制着中央隆起带内地层的发育,次要断裂发育在东西、北西向,规模相对较小,控制了中央隆起带内局部凸起的范围。拟合试算得到的重力与磁力异常曲线和实测重力与磁力异常曲线相吻合,确定侵入体的密度为2.58 g/cm3左右。综合表明,基底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丁华  邓金涛  王义亮  杨兆建 《煤炭学报》2018,43(7):2068-2076
为提高采煤机概念设计和综采工作面三机协同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面向采煤机概念设计中内部结构之间以及综采三机之间协同配合过程,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采煤机概念设计中,构建基于生态学的采煤机概念设计模型。在对比综采工作面与生态学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综采工作面生态学模型和采煤机个体生物学模型。研究了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多种群之间的参数耦合关系以及采煤机内部部件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通过同质种群的竞争与异质种群的协同合作筛选出优势功能结构基因解,并根据三机的参数耦合关系运用公式计算与模型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采煤机功能结构的设计和总体技术参数的求解。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web平台开发出具有友好交互界面的采煤机多种群协同概念设计系统,实现了该方法的应用。最后以大采高工作面采煤机的协同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层的开采深度不断的向深部发展。煤系地层中的构造,尤其是滑动构造的发育对煤层的赋存及煤田地质构造有较大的影响。济源郭沟煤矿区HF1滑动构造是在本次勘查期间首次发现的。该滑动构造的存在,破坏了该区原有的沉积格局,使部分煤岩地层缺失或重复,导致煤层变浅或变深。另外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该矿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体结构破碎松软;滑体前后缘瓦斯成分和含量变化大,应该注意煤矿开采时滑体后缘瓦斯的危害。在济源郭沟煤矿区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煤岩标志层,综合研究对比发现了勘查区内HF1滑动构造的存在,分析了该滑动构造的形成原因及滑动面特征,以及滑动体的运动方向和滑移距离、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对本勘查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后期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期煤田开采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金强 《中州煤炭》2021,(8):225-230,236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面向煤矿瓦斯无线监测的应用。分析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和性能指标,指出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软硬件平台的设计要求及设计原则。整个系统以ZigBee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核心,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系统的调制和开放式结构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系统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加卸荷速率条件下岩石破坏特性及其蠕变性质, 结果表明, 加卸荷速率越大, 岩体的强度越大, 蠕变越小。同时以金川二矿区巷道掘进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情况及生产技术条件为背景, 研究了掘进速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掘进扰动在工作面前方和巷道周围尤其在四个角点位置引起围岩破坏, 随着掘进速率的增加, 破坏区体积减小; 岩体开挖卸载导致掘进工作面前方及两帮形成耳状应力集中区, 随着推进速度的加快, 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区向工作面移动, 围岩应力及应力区面积均减小; 掘进扰动引起围岩的位移变形, 最大位移发生在巷道顶底部, 随着掘进速率的增加, 围岩的位移减小。现场生产时适当加快工作面掘进速率, 有利于保持巷道的稳定及改善巷道维护状态。  相似文献   

19.
蔡志丹 《煤质技术》2020,35(1):49-54
为了有效地提高煤炭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促进检验检测机构的有效管理,针对我国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的供方和需方基本上均设置了煤炭检验部门,煤炭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多数为国有机构;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监控和保持检测环境、配备满足要求的设备设施、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管理、选用规范的检测方法、控制和记录样品的处置、参加机构之间比对或机构内部比对。对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进行探索,可为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提供参考,有助于保障煤炭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线性工程输水管线压覆地质勘查项目资源储量和工程量,通过调查建设项目周边(沿线)地质矿产概况和压覆矿业权情况,采用垂直剖面法确定了压覆范围。区分露采矿山和地采矿山,考虑边坡稳定性,并依据可视范围不能出现露采矿山,根据各种情况选取最大值,确定了露采矿山拟压覆边界。在资源储量估算过程中,选取能代表拟压覆区内特征的参数,包括矿层厚度、视密度、倾角产状等,利用地质块段法估算了拟压覆区内的资源储量,最终确定了建设项目压覆的资源储量和工程量。通过对压覆资源储量的评估,最终为建设项目依法用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保障矿产资源国家权益、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以及矿政管理和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