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芹  刘灵 《四川建筑》2012,32(3):19-21
对四川省阿坝州境内的松茂古道沿线历史文化背景、建筑、聚落3个方面的分析,说明古道聚落具有独到的特色,以及古道建筑、聚落的形态特色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是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建筑、聚落是从属于人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试图探析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洪坑传统聚落的建筑文化与聚落特征,论述洪坑聚落的社会形态﹑布局形式、建筑特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指出洪坑聚落是闽南地区传统聚落建筑的文化宝库,其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并为洪坑聚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基础资料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的特点出发,分析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常规设计思路与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深入探讨乡村聚落景观的聚落格局、建筑特色、生态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地域特色的凸显与文化的传承等。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千军台村是京西古驿道上的戍边聚落,后来又转变为农业村落。本文在现场调查和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千军台村的历史沿革、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和建筑特点等,系统总结了这一传统村落的地域特征与建筑特色,揭示了军事功能和煤炭产业功能影响下的村落空间特色和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5.
机场航站楼设计的地域性思考——潮汕机场航站楼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潘勇 《南方建筑》2008,(1):71-73
结合潮汕机场航站楼的创作,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和民居聚落特色几方面因素,从建筑外形、空间设计、功能布局以及节能设计,对航站楼建筑的地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山村传统建筑群是成形于明清时期并具有鲜明岭南宗祠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在对其测绘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在传统家族宗法观念影响下,当地广府式宗祠建筑布局及单体形制特点,并着重对建筑平面天井及立面尺度分析,为该地区传统宗祠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窑洞聚落的建筑与景观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不仅应重视窑洞聚落中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其景观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窑洞聚落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窑洞聚落景观、建筑间的关系与设计元素的研究;窑洞聚落景观区域化特点的研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的数据收集研究,以及窑洞聚落景观设计的可持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63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冶  熊伟  谢小英 《华中建筑》2012,(5):146-152
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是决定壮族人居文化呈区域性分布的关键因素。自然条件对聚落人居的选址、规模以及外观形态等影响较大,而人文环境则对于聚落人居的空间组织秩序、民居内部的空间序列关系、建筑结构等起决定作用。基于这些因素,以聚落形态、民居平面型制与构架形式作为依据,该文将广西壮族人居建筑分为桂西北干栏区、桂西及桂西南干栏区、桂中西部次生干栏区与桂东汉化地居区等四个分区,并从聚落、民居平面、构架形式等方面比较其异同。最后,就广西建筑文化分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建筑文化分区并不等同于文化分区、族群分区以及方言分区,而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研究方法对店头古村的传统聚落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居住、栖居、存在三个层面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核逐步递进,分别针对其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居民意识、场所精神进行论证,得出店头村传统聚落具有适应性和延续性、离散性和向心性、意识性和归属感三类特性。并以此思考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如何顺应客观规律,使针对聚落特征的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历史村落的传承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论文立足传统乡村聚落转型的视角,基于保护与更新相互和谐发展的理念,透过灵泉村聚落空间形态的诸多现象与问题,追忆失落的传统文化与场景,探寻历史聚落的原型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重构聚落社会生活及建筑的现代地域特色,唤醒面对新机遇依旧麻木的群众去保护自己独有的风土文化与建筑文化资源,嫁接外部新生的现代元素,谋求聚落良性发展的适宜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黎逸科 《规划师》2006,22(8):25-28
传统广府村落的布局规整,前后有田野和鱼塘,东、西、北三面围有树林,建筑平面为三合院式,呈梳式布局,建筑群前有广场.平地村是传统广府村落,其规划更新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尽量保留传统村落聚居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抽签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Defensiv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research is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hnic history and multiethnic villages. Currently,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multiethnicity, and most of the defensive traditional buildings in multiethnic villages of Guangxi are facing the plight of being destroyed and abandon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Guangxi's defensiv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ith Mozhuang Village and Guxietun Village as the example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architectural and ethnic components of these village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four 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observation and space syntax analysis, and it summarizes the three results from the five aspects: plan, elevation,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sonry and deco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re dominated by the ethnic group with the higher technological, cultural or economic level, and there are both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defensiv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multiethnic villages. Based on the three study result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some overall suggestions toward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architecture improvement in ethnic areas.  相似文献   

16.
高凯  何沁遥  张宝文 《风景园林》2020,27(3):103-106
乡土聚落是国土景观的空间单元,是国土景观多样性、独特性的载体,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云南省元阳县垭口村为例,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土聚落。依据文化景观的研究主线,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2个方面研究垭口村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垭口村哈尼族人以农业为主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最后,从乡土聚落景观格局和文化体系2个方面研究垭口村乡土聚落人文自然系统,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结果的研究。对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的乡土聚落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维持国土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文化多样性等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施工时揭露一处巨型溶洞,溶洞体量巨大、发育复杂、围岩稳定性差且落石风险高,隧道穿越距离长(影响区总长145 m),悬空高度大(隧道底板下净空30~55 m),施工处置难度高;通过综合比选,采用了"洞砟回填+上部注浆"的综合处置方案。针对超厚回填体可能产生的沉降问题,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回填体静载作用下和动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进行综合研究。施工期表层沉降和分层沉降监测表明,超厚回填体表层沉降主要受回填洞砟自身重力及上部新增结构荷载的影响,沉降收敛速度快,沉降主要来源于下部未注浆回填体和溶洞底部堆积体的表层部分。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列车动载作用对超厚回填体的影响,分析表明有砟轨道和3 m厚钢筋混凝土路基板大幅降低了列车动应力向下部回填体的传递,再经过回填体上部注浆层阻断,回填体未注浆层基本不受列车动载影响,即列车动荷载不会造成回填体新增沉降量。工程实践表明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巨型溶洞回填处置可靠,工后沉降可控,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Urbanism》2013,6(2):175-190
The interplay between key stakeholders in urban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key concerns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heory on urbanism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is concern, address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ree key stakeholders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society) in the bottom-up planning processes of Tangxia Village, a typical ‘village in the city’ in Guangzhou, China. The mosaic spatial structure of Tangxia Village has been produced and overlapped by different planning processes, each created by various key stakeholders. The socio-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 formed the basic layer of Tangxia Village, while newly added layers have resulted largely from the intertwining of regulated city development and unregulated self-development. Recently, a bottom-up process has generated a wide range of attention, as it has functioned very well in reshaping the space in Tangxia Villag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bottom-up processes and micro-strategies would strengthen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angxia Village.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文化模式日益呈现出“地球村”的新思维尺度。尽管与发展世界性同步的还有保护地方性;与提高科技含量同步的还有提高文化含量——但是,“地球村”建筑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主流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势下,探讨“地球村”建筑是学界职责。  相似文献   

20.
雷州市南兴镇东林村新旧村聚落空间特征延续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历史村落因各种原因走向衰落,新村开始大量建设。南兴镇东林村委会下的东林自然村是一个新旧村共存且发展较为有序的例子,旧村历史悠久,新村发展迅速。本文以东林自然村为研究对象,以东林新旧聚落空间特征的延续为研究重点,从村落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空间和建筑单体三方面归纳总结出东林新村的空间特点并对东林新旧村聚落空间特征延续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