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刊寄语     
《现代有线传输》自1975年创刊,已步入而立之年。最初刊名为《有线传输技术》,主要报道我国在有线传输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动向、科研成果、国际标准动态、刊登相关技术论文,由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主办。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原为邮电部第五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有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研究范围涵盖有线传输的各种基本技术,传输系统的测试方法,传输设备的研制,通信电缆和通信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光纤多路电视传输系统的优越性及工作原理,并讲述了其典型的应用方式。该系统通过一根光纤可传输多路电视信号。经电子工业部电视电声研究所测试,系统的性能已达到《GB6510》国家标准,可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系统的干线传输。  相似文献   

3.
邵敏  章丽君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38-38,40,42
L波段与传统VHF频段相比,传输损耗更大,在国内还没有在大中型城市的广播电视地面覆盖运用的先例.本文介绍了上海地区L波段多媒体数字广播研究项目的概况和研究成果,阐述了L波段DAB/DMB发射平台传输覆盖前期试验和理论估算,正式网络的实际覆盖测试和理论比对,编码方式的比较试验和传输模式的比较测试等.  相似文献   

4.
离轴棱镜对的光线传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几何光学的方法分析了离轴棱镜对在不同离轴偏移量的情况下光线的传输特性.通过光线追踪技术建立了离轴棱镜对内光线传输的数值模型,得到离轴偏移量d与棱镜斜边L的数值关系.讨论了3种情况下棱镜对问光线传输次数、传输方向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d=L/2n(n=1,2,3…)时,光线在棱镜对内等间距的传输便于增益的均匀提取,更有利于光线在板条状增益介质中的多程传输与放大.  相似文献   

5.
一根光纤可传输很大的通信信息量,可同时给若干用户传输视频信号、电话信号以及数据和控制信号等,这样,就会降低传输系统的造价。要实现这种传输技术,就得有效地将若干用户的信号组合到一根公共光纤上去再进行传输。而在另一端,再把这些经过组合的信号分开,以便传输给指定的用户,这就是所谓的波分复用技术(WDM)。贝尔北方研究所的新技术实验室已应用这种技术建立了模型系统。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更经济地把综合服务(话音、数据和视频)引进用户家中。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图1.a示出的是光纤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某一单个光源发射出一特定波长的光,经  相似文献   

6.
《现代传输》2013,(1):80
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四川现代传输杂志社有限公司《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输》2011,(6):80
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现代传输杂志社《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输》2011,(1):80
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现代传输杂志社《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  相似文献   

9.
电视与广播     
TN931.32011011574基于内容标引的网络音视频传输监测技术研究/何晶,夏勇,张伟,袁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互联网技术研究所)//电视技术.―2010,34(7).―63~66,81.首先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音视频传输监测现状,其次对主动监测技术方案的技术需求进行分析,以互联网音视频传输内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内容标引的主动监测技术方案,为内容感知和传输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承建的海军司令部大院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工程已通过验收。该工程主要特点有: 1.工程位于北京市区公主坟。整个系统采用V/U全频道传输,工作频率范围45MHz~860MHz。2.系统设计传送电视节目18套,最高频道采用50频道(814MHz)传输。3.系统可接收北京地区电视广播节目、卫星广播节目、自办电视节目,并具有现场直播及其它功能。4.系统设计不仅满足了目前使用要求,而且还着重考虑了北京新电视发射塔开播后(接收距离1.7公里,接收场强约117dBμV)的使用条件,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输》2012,(3):80
国内统一刊号:CN51-1692/TN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现代传输杂志社《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  相似文献   

12.
光学纤维     
9914873光纤的特性、传输损耗及衰耗的测量[刊]/易维善//电视技术.—1999,(4).—65~68(L)介绍了光纤的特性、种类以及在传输电视信号刚造成损耗的原因.在传输方面介绍了光纤新技术是如何完成信号传输工作的,最后还对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输》2015,(2):80
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四川现代传输杂志社有限公司《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加入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输》2011,(3):80
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现代传输杂志社《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输》2015,(1):80
创刊时间:1975年主办单位: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编辑出版:四川现代传输杂志社有限公司《现代传输》杂志宗旨:自由沟通《现代传输》杂志理念:畅通无限贸易《现代传输》杂志定位:中国通信行业资讯专家数据收录:本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已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相似文献   

16.
一条康宁公司的商标为Corguide~R SMF/DS的色散位移单模光波导,在中等传输速率条件下已实施了200km以上的无中继传输试验。该试验由英国电信研究实验室进行,所用的光源是市售的1550nm多纵模激光器。在一篇题为“低损耗色散位移光纤以140Mbit/s和34Mbit/s速率进行220km和233km传输实验”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该系统和原始数据。该文的作者英国电信实验室的L. C. Blank, L. Bickers和S.D.Walker,在二月份光纤会议(OFC'85)期间一次截稿时间以后的会议上作过介绍。经多次试验,在200km以上的传输距离,信号质量依然优良。在220km(140Mbit/s)和233km(34Mbit/s)获得了无误码传输,其裕度分别是0.9dB和3.7dB。这两个裕度均符合10~(-9)误码率的要求。另外,在试验期间所显示出的接头损耗可  相似文献   

17.
S-C-L三波段传输新型单模光纤的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现有的单模光纤已不能满足宽带光传输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传输的要求,S C L三波段传输新型单模光纤是在1460~1625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足够大的色散以抑制四波混频效应、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又使色散及斜率尽可能低,从而使色散管理成本降到最低的新型单模光纤.我们设计和计算了这种新型的光纤的结构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光纤传输在数字阵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数字阵雷达的信号特点和传输要求,采用光纤传输技术设计了阵面上下之间的信号传输链路.设计运用数字复接和光波分复用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单纤信道的传输容量,有效解决了数字阵雷达阵面大赶L/Q数据的回传问题;运用电中继与光功率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上行光信号的传输和广播式发送.设计综合分析了信道数量、带宽、传输距离、延时、抖动等因素对系统性能和扩展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光传输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数字阵雷达的信号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9.
3G视频监控系统传输部分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3G网络传输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传输部分的设计方法,重点对系统传输部分的设计和实时传输的实现作了详细介绍.经测试,该传输部分在本视频监控系统中工作稳定并已得到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容量光纤传输据《学会志》1993年第5期报道,美国贝尔研究所已实验成功13000km光纤无误差传输20Gb/8的信号(为目前记录的2倍)。实验采用光纤内波形不会变化、不会产生误差的光孤子。实验中还使用了能控制光孤子速度的新滤波器,以改进信号波形,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