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及含氟单体2-(N-甲基全氟辛烷基磺酰基)乙基丙烯酸酯(FM)为功能性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稳定的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检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成膜性以及乳胶膜的相关性能.研究表明,硬软单体配比为1:1~1:1.5范围内,乳胶膜的成膜性能较好;引发剂用量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降低;含氟单体量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随之增强,乳胶膜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大,断裂伸长率随之减小.通过液体在乳胶膜表面接触角大小的变化,表明热处理有利于含氟共聚物中的含氟链段在乳胶膜表面富集;随着含氟单体量的增加,乳胶膜表面自由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胶束的粒径及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性聚氨酯PU为种子,加入丙烯酸酯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动态激光光散射的测试结果表明,PU分散液和PUA复合乳液的粒径大小,与聚氨酯制备过程中的亲水性扩链剂的用量有密切关系.当扩链剂用量为7.5%时, PU/PA配比对PUA复合乳液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影响不大,但是PUA复合乳液的平均粒径比纯PU乳液的粒子粒径显著增大,说明形成了核壳结构.并用透射电镜进行了证实.  相似文献   

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合成了能与丙烯酸酯类乳液混溶的聚苯胺(PANI)微乳液,然后将PANI微乳液混入叔碳酸乙烯酯改性的含氟丙烯酸酯(叔氟丙烯酸酯,VFAc)乳液中在Q235钢表面制备出复合防腐涂层。用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PANI的结构并测试PANI微乳液的粒径,研究了PANI微乳液与VFAc乳液的质量比对复合涂层疏水性、湿附着力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NI微乳液与VFAc乳液质量比为1∶2时复合涂层有较好的疏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提出了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含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法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PUA纳米复合乳液,详细考察了PU/PA质量比、HEA用量、DMPA用量等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粒径在100nm左右,乳液涂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含氟单体含量为5%时,其表面自由能为20.8mJ·m^-2,耐水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三阶段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得了以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核,BA-MMA-TFE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共聚物为壳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的变化,特别是乳胶粒子的增长及分布的演变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证实了乳胶粒子核壳结构的形成.乳液聚合物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相同含氟单体用量的常规孔液相比,含氟聚合物富集于壳层的核壳形态有利于含氟结构单元在聚合物膜表面的分布,使用少量的含氟单体即可显著降低聚合物膜的表面能,提高其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向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同时加入侧链取向向外的含氟单体及长碳链十八醇酯,可提高涂层的耐水、耐油及耐候性。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FPAE)乳液。采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微镜(TEM)、粒度分布仪及电位仪等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将FPAE乳液与纳米Ti O2及各种助剂等复配制成氟碳涂料,对涂料涂层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FPAF具有预期的核壳结构,乳液平均粒径为114nm,Zeta电位为-54.8 m V;氟碳涂层表面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13°,耐水性、耐酸碱性、硬度、附着力等优良。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合成乳液,综合性能差.不使用有机溶剂,合成了高t<,g>(20.2℃)、低成膜温度(13.2℃)、力学性能较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共聚乳液,研究了n(NCO)/n(OH)、固化剂等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证实,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发生了共聚反应.TEM和粒径分布测试表明,PUA乳液粒径为200 nm左右,分布较均匀.DSC分析表明:涂膜中PU链的硬段及PA分子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力学测试及涂膜综合性能测试显示,当n(NCO)/n(OH)为1.2~1.3,固化剂质量分数为1.2%~2.0%时,涂膜的力学性能、耐盐雾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及DSC,FT-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在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的交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软段中引入不同阳离子亲水链段十二胺聚氧乙烯醚(PAE),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固含量、高稳定性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粒径、拉伸力学、热重分析、吸水率及接触角等测试对乳液及胶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PAE环氧乙烷(EO)数目为10,n(PAE)∶n(POL7112)=1∶9,n(NCO)/n(OH)=1.2时,可合成固含量为51.28%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体系显良好双峰粒径分布趋势;随着PAE加入量的增加,胶膜的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大,拉伸强度略有小幅下降趋势;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随着PAE分子中EO数目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稳定性增强,胶膜的亲水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水分散性纳米SiO_2/含氟聚合物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OP-10复合乳化剂作用下,以氨水为催化剂制备水分散性功能化纳米SiO2粒子。采用乳液聚合法,在乙烯基功能化纳米SiO2表面接枝短氟链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合成纳米SiO2/含氟聚合物复合乳液,并通过红外光谱(IR)、粒径分析、热失重(TGA)等方法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氟聚合物复合乳液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及耐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全氟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具有优良防水防油性能的织物整理剂,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二元醇(PE1000)、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合成出交联聚氨酯,再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全氟丙烯酸酯(F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BPO)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全氟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织物整理剂。本文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其对织物防水、防油的应用效果。实验表明,通过阳离子全氟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处理的织物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6°,对石蜡油的接触角可达120°。  相似文献   

12.
制备稳定的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改性阳离子聚氨酯复合乳液,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氟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其应用在纸张表面处理上,重点研究阳离子扩链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用量及功能性单体全氟烷基丙烯酸酯(FA)用量对纸张表面防水防油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接触角分析表明随MDEA用量增大,纸张防水性和防油性先增大后减小;随FA用量增大,防水性和防油性均增大。经m(FA)=30%的FAPU复合乳液处理过的纸张,水和油在其上所成初始接触角分别可达132和114°,并且在300s测试时间内,其随时间变化很小。力学性能测定表明MDEA和FA用量增大,纸张抗张强度增大。纸张表面和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FAPU处理过的纸样其纤维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3.
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主组分FBD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用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度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乳液的粒径等物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以棉织物作为应用对象,考察FBDH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FBDH乳液是一种平均粒径为126.2nm、Zeta电位为+21.16mV的阳离子乳液,用于棉织物的后整理,FBDH能明显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和手感。当FBDH乳液的用量为2g/100gH2O时,经其处理后的棉织物防水性可达到80分、防油等级达到6级以上。FBDH整理对棉织物的白度影响不大,但大剂量使用则会导致织物手感发硬、弯曲刚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纸张增强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氮气的保护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纸张增强剂。探讨了合成过程中阳离子单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纸张增强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湿部应用中增强剂用量、pH值、浆种与纸张增强效果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5%和引发剂用量0.75%时,乳液聚合物的增强效果最佳。增强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增强剂用量0.8%,体系的pH值为7。使用增强剂时,应先调体系的pH值,再加入增强剂以充分发挥增强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粒性质及乳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少量的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以阳离子自由基型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用粒度分布仪表征了胶平均直径,数目,用离子交换-电子导滴定分析粒表面性质;通过表面张力DSC等分析了胶乳的稳定性和胶膜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多元无皂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及分布、黏度、流变性和涂膜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平均粒径为140.9 nm,粒径分布在120 nm~160 nm,黏度为10.2 mPa.s左右,涂膜拉伸强度可达5.3 MPa。  相似文献   

17.
王晨  李小瑞  李培枝  米小慧 《功能材料》2012,43(16):2260-2263
采用有机助溶剂法,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F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用下制备出阳离子氟碳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乳液(CFE)。通过凝聚率、沉淀量、动态激光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接触角和吸水率等手段对CFE的稳定性、乳胶粒尺寸及形态、乳胶膜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含氟单体用量增加,凝聚率明显提高,沉淀量略有下降;乳胶粒尺寸显著增加,粒径分布由单分散向多分散过渡;乳胶膜的表面性能大幅度提高,当m(FA)为20.14%时,吸水率和乳胶膜表面自由能可低至3.26%和21.11mJ/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一变量法,选择醋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硅丙乳液分别改性EVA乳液胶黏剂,研究丙烯酸酯乳液与EVA乳液的共混效果,以及不同类型的丙烯酸酯乳液对EVA乳液胶黏剂黏结性能的增黏效果。热力学、差示量热扫描、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乳液能够与EVA乳液互溶。剥离强度、高温黏结性能、低温黏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丙烯酸酯改性的EVA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能整体得到提高,其中,经醋丙乳液改性的EVA乳液胶黏剂的综合性能最优,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黏度阳离子淀粉(CS-8)的乳化、分散作用,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原料,引入松香作为功能单体,合成了核壳型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SAE)。讨论了其合成影响因素,并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和电荷密度测定仪(PC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w(CS-8)=8%,w(APS)=0.5%,w(松香)=2%时,所制SAE无皂乳液性能优异,施胶效果良好。在SAE制备过程中添加松香作为功能性单体,能明显改善经SAE表面施胶后纸页的抗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单体组成对苯丙乳液及纸塑复膜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为主要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丙乳液纸塑复膜胶.主要研究了单体组成对乳液及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质量比在1.5~2.5范围内,甲基丙烯酸甲酯、2-乙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含量分别为10%(质量分量,后同)、8%、2%~5%时,合成的乳液性能最佳.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纸-聚酯(聚丙烯)膜表现出良好的粘接力,180°剥离强度可达7.75N/2.5cm(聚酯膜-白卡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