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松茯 《城市建筑》2005,(11):43-47
哈尔滨近代建筑具有多元化的风格构成,在近代中国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再现、新思潮建筑的整体导入、“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试验三个方面论述了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特色,并阐明哈尔滨是近代中国建筑样式最丰富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是二十世界较早注入外来文化的城市,异域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建筑文化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宗教建筑,中东铁路建筑等建筑类别中的典型代表,阐述了哈尔滨的异域建筑文化对当地人居环境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无论外在建筑形制,还是深层的建筑文化都打上了异域文化的深深烙印,反映在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便构成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松茯 《华中建筑》1992,10(3):58-61
三哈尔滨近代建筑的文脉纵观哈尔滨近代建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近代哈尔滨在对外开放,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风格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尽管这一切都是在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政治风云是短暂的,文化积淀是长久的”。 (一)哈尔滨近代建筑的文化特征对哈尔滨近代建筑文化做一番考察,我们会发现它存在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充分认识它,对探究哈尔滨近代建筑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1.外来移植哈尔滨近代建筑的风格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不是由中国土生土长而发展起来的,而是由外部植入的,这是哈尔滨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三个因素起的作用较大。其一,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沙俄一国独占的城市,关于城市定址、规划、开发、建设等全部由帝俄一手独揽。早在1899年,沙皇俄国就本着在中国建立一个“黄色俄罗斯附属国”的构想,开始了哈尔滨的全面规划和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该文首先对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危机作了阐述,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于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以及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文章在阐明“城市黄金时代”与城市振兴的机遇时特别指出:中国的城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文章认为,当前我们应开拓性地,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文章最后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编繁出版有所评价--应视为近十年来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一大进展,它必将对中国建筑研究以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卢铿 《中州建设》2006,(10):6-9
我们需要从欧洲城市建设和城市文脉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那种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尊重。要尊重产品本土,民族,古典的传统,同时要打造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新的中国的时代建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张敏 《城市建筑》2005,(11):95-98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所在地,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北疆开放带上的特大城市。哈尔滨的近现代建筑在城市建设初期主要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随着各国侨民的涌入,建筑文化亦呈多元化发展,其中以折中主义为主,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哈尔滨的近现代建筑又融入少许日本近代式的痕迹,因而古拙朴素的俄罗斯式、自由浪漫的“新艺术”风格、丰富和谐的折中主义、简洁自然的日本近代式成为哈尔滨近现代建筑的四种主要风格。正是这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哈尔滨秀丽的自然风光共同构筑了哈尔滨浪漫迷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李铁军 《城市建筑》2013,(4):137-140
万达商业综合体建筑形式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同时形成了属于万达的建筑形式创作语言。本文以位于哈尔滨的两代万达商业综合体为例,从城市空间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建筑形式创作的策略和手法。  相似文献   

8.
李铁军 《城市建筑》2013,(7):137-140
万达商业综合体建筑形式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同时形成了属于万达的建筑形式创作语言。本文以位于哈尔滨的两代万达商业综合体为例,从城市空间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建筑形式创作的策略和手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哈尔滨近代国际移民来源及哈尔滨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移民地的原因,运用建筑学中的举例分析、综合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论述了国际移民文化对哈尔滨近代城市建筑风格形成的作用,为繁荣哈尔滨建筑文化和哈尔滨城市风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哈尔滨城市边缘建筑文化特质的成因及其表征,并就其对哈尔摈城市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分析了文化概念的历史沿革,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人类文化的逻辑根据,并试图建立起城市文化的逻辑结构。以结构的观念来分析,建筑与城市可以从实用、文化、艺术3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此相应,从具体到抽象,建筑与城市可视为"器物(实用)、符号(文化)与意象(审美)"。文章着重讨论了建筑的文化表意性,以及相关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建筑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当代中国城市建筑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对全球化下城市建筑的地域文化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现代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和历史的方法,解决了中国城市建筑文脉传承与现代设计理念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筑文化意义的阐述,强调了以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线来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建筑,指出保护好自然和人文资源,在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与旧城改造,以及更新观念,繁荣建筑创作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王振华 《山西建筑》2010,36(11):31-32
介绍了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城市文化孕育着建筑文化,建筑师不仅要研究建筑的科学性、技术性并在建筑形式上创新,而且还要努力去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通过从城市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促进建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们怎样理解城市和建筑,决定了他们看待、谈论和营造城市的眼界。城市并非一种单纯的物质存在,它更是一种文化环境;作为文化传播中仅次于语言的一项最宝贵的集体发明.城市为人类带来了广泛的接触和伟大的交流,它促进了人类的进化。文章强调城市建设中正确价值观念和取向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文化与开放环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陈吟 《华中建筑》2009,27(2):223-226
“千年盐都”自贡,在其盐业经济发展最为鼎盛的清朝中后期,产生了会馆——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公共建筑。该文通过大量自贡盐业会馆建筑的实例分析,总结了此类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文商并重、融汇创新及戏乐生辉。  相似文献   

19.
胡凯华  胡华  徐君华 《山西建筑》2008,34(13):53-54
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随意拆除旧城建筑、盲目国际化、滥于复古等问题,并就如何创建和谐城市作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建筑达到与人、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时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文化——浅析旧城改造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 《福建建筑》1994,(4):19-20
本文通过阐述城市、建筑和文化三者相互之间内在的联系,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在旧城改造中对诸如“现代”与“历史”、“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开发利用价值”与“文物保护价值”等一系列矛盾的解决办法;着重阐述了如何解决旧城改造中的交通问题;阐明了旧城改造中应树立的“保古创今”、“古为今用”的“古城新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