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城市滨水居住区相对于一般内敛性居住区具有更多共享性,不仅给人们提供安居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承担整合城市资源要素的职能。本文以文登市南海新区滨海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充分发挥居住区的滨海优势,探索具有提升城市识别力和竞争力的滨海居住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规划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微更新愈发重要,滨水居住空间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在城市微更新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将触媒理论与微更新理论共同引入到滨水居住空间的更新设计中,对阜新市清水畔小区进行空间梳理,并结合小区现状以及设施条件,运用有形触媒中点触媒、线触媒、面触媒以及无形触媒中软触媒相结合的手段,对小区进行微更新、再焕活,为滨水居住空间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围绕滨水居住的价值,矛盾及空间策略,以三个滨水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水居住空间形态中,利于居住者观景的建筑布局原则与城市景观建构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了"岸线垂直模式"这一"理想"原则在滨水居住中观景与景观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回顾武汉福星惠誉·水岸星城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过程,阐述城市中心现代滨水居住区的规划方法,并从基地分析、规划设计分析、单体分析3个方面详细论述该项目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韦  宋青 《城市规划》1996,(5):54-55
本文通过对武汉百步亭经济实用房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介绍,对创造现代、新型的,为人所用的居住空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柏如超 《安徽建筑》2006,13(2):30-32
文章在总结我国目前居住区发展模式基础上提出“居住空间均享”的设计见解,并通过设计实例-陆家嘴中央公寓规划设计来阐明该观点,并指明创造属于每个人的居住空间的理念在今后小区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天津地区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现状,以地华里小区为例,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探讨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应对策略,展望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逸雯  史津 《城市建筑》2014,(27):273-273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天津地区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现状,以地华里小区为例,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探讨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应对策略,展望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个成熟居住区户外空间使用情况的分析和调研,验证在居住区内进行"休息、聊天、打牌"这类休闲活动对户外空间的规划设计要求,为指导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擎 《小城镇建设》2002,(11):56-57
一、街坊式居住区模式产生的背景 回望中国的城市居住小区发展路程,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主要来自邻里单位,居住空间是以一个小学的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居住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 这种小区模式基本上是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  相似文献   

11.
户外交往空间是居住小区最为公众化的空间领域,它不仅是户外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在塑造小区整体形象方面也具有突出作用。针对当前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交往问题,总结居住区交往空间建设的手法,并以广地花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其交往空间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庄洁  龚斌 《南方建筑》2013,(6):103-107
以广州金地·荔湖城小区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郊区大型居住区的宜居空间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从开发模式的选择、建设密度的思考、城市空间秩序的建立、场所精神的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尺度空间;并就如何构建开敞空间体系设计方面对硬质空间设计、滨水岸线设计、景观视线通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实现建立秩序清晰,尺度适宜的居住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个住宅开发项目中,如何安排不同价格档次、面积类别的楼型、户型来满足适合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多样化住房需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天津滨海·清谷混合型住宅小区的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室外空间架构与景观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总结了混合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经验,并例证了"社区混合,小区同质"规划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舒阳 《华中建筑》2014,(10):117-120
该文聚焦工业转型期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问题。以武汉为例,通过对滨水空间发展的四个时期:公共空间引导的社会价值重构、居住地产主导的土地价值提升、大型公建为触媒的场所价值再造、水环境大视野下的生态价值彰显,结合有代表性的滨水城市项目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开发模式、总结空间特征、反思存在的问题,探索转型期提高滨水空间适应性,实现滨水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南宁市邕江堤路园的环境景观设计实践,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特定理解,以城市滨水环境为出发点,对其周边的城市水域、城市商业区,城市交通、城市居住区进行整合设计,确立合理的设计原则,制定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同时,探索“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滨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论述,指出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的更新和发展,社区的“都市化”风格符合区域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现代小区中“新都市主义”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还在于整体的景观设计,从而使小区在宁静、优美的氛围中展现出深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老广州曾经存在的地域人文景观里的典型——滨水动态人文景观进行了初步的全面整理,以日常型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和节庆型滨水动态人文景观为两种基本类型,总结梳理出超过25种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充分说明了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以景观格局的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在广州旧城的空间格局,分析得出其两个核心聚集区:以祭祀水神的仁威神庙为精神核心节点的呈圆形扩散的西关功能核心区和以长堤滨江段为中线的呈椭圆形扩散的珠江两岸功能核心区,并总结了促使这种人文景观发展与繁盛的历史经验,为广州地域文化景观的发扬及旧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结合该城市的开发特点和总体规划布局,进行了武汉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尝试,旨在寻求一条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9.
规划设计主要从商业文化地产及滨水社区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用地在交通极其复杂的老城区建设大型批发商业区与高尚滨水住区的可行性和开发建设模式,以求达到合理、舒适的商业居住空间形态。如何提高在这样一个建筑里面的“便捷性”、“高效性”,我们引进了“眷”、“生长单元”、“多元集合体”等新概念。体现住宅均好性的要求和地域特点,运用岭南园林的手法设计内部绿化环境,以形成良好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20.
如何能以经济的方式创建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空间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者在杭州市滨江区12#地块规划设计中尝试采用因地利宜的方法,以提升地块内在价值为手段,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营造一个能充分体现经济性的高品质住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