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玲  王素玲 《矿冶工程》2017,37(4):48-50
对铁品位34%左右的某铜铁矿山选铜尾矿进行了单一强磁选、强磁选-重选、强磁选-磨矿-反浮选、强磁选-磨矿-强磁选-反浮选、磨矿-强磁选-反浮选的多方案试验研究, 经对比分析, 最终确定采用磨矿-强磁选-反浮选工艺, 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3.17%、回收率70.30%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某矿山代表性矿样进行了矿石性质及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进行了单一磁选、焙烧-磁选、磁选-反浮选、焙烧-磁选-反浮选等方案对比。结果表明, 焙烧-磁选-反浮选能获得合格铁精矿, 在最终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75%时, 对品位32.50%的原矿经过三段磁选、三段浮选, 可获得精矿铁品位59.94%、铁回收率72.84%、尾矿品位16.13%的选别指标, 精矿中主要杂质SiO2含量8.47%。  相似文献   

3.
高春庆 《金属矿山》2016,45(12):94-99
某铁矿石主要有用铁矿物为磁铁矿但嵌布粒度微细,选别比较困难。为了给该类矿石的经济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进行了原矿筛分分级-干式磁选-粗粒湿式磁选-三段阶段磨矿-弱磁选和原矿筛分分级-干式磁选-粗粒湿式磁选-两段阶段磨矿-磁选-细筛分选-筛下磁选柱精选-中矿再磨-磁选两个工艺流程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原矿筛分分级-干式磁选-粗粒湿式磁选-两段阶段磨矿-磁选-细筛分选-筛下磁选柱精选-中矿再磨-磁选工艺流程在最终磨矿粒度为-0.043 mm 80%时,可以获得精矿产率为20.20%,铁品位为65.48%,其中磁性铁品位为64.78%,铁回收率为58.15%,磁性铁回收率为94.72%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少学  黄新 《现代矿业》2013,29(4):83-85
山东某磁铁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3种选矿工艺的研究对比,采用原矿筛分分级-干式磁选- 湿式粗粒磁选-连续磨矿-弱磁选原则流程,〖JP3〗可获得铁品位为66.21%、回收率为69.10%铁精矿;采 用原矿筛分分级-干式磁选-湿式粗粒磁选-2段阶段〖JP〗磨矿-弱磁选流程,可获得铁品位为66.48%、 回收率为68.58%的铁精矿;采用原矿筛分分级-干式磁选-湿式粗粒磁选-3段阶段磨矿-弱磁选流程,可 获得铁品位为66.61%、回收率为68.47%的铁精矿。试验结果表明:与原则流程相比,3段阶段磨矿可有效提 高铁精矿质量降低磨矿量,有效节省磨矿费用。  相似文献   

5.
孙朋  胡宜斌 《矿冶工程》2019,39(2):61-64
对山东某褐铁矿进行了磁化焙烧-磁选试验。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矿进行了不同粒度预选试验和焙烧、磁选分选试验, 并进行了多流程对比试验; 开发出了适合该矿的选矿工艺流程, 在原矿TFe品位31.31%条件下, 采用预选-焙烧-弱磁选-磨矿-弱磁选工艺, 取得了精矿产率49.69%、TFe品位59.48%、回收率94.40%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某高氟铁矿进行了系统脱氟工艺研究,查明了矿石中氟的赋存状态和嵌布关系,分别开展了阶段磨矿-弱磁选、阶段磨矿-弱磁选-淘洗和阶段磨矿-弱磁选-反浮选等脱氟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阶段磨矿-弱磁选-反浮选-浮选尾矿再磨再选工艺获得了产率27.23%、TFe品位66.34%、回收率70.98%、F含量0.38%的铁精矿,脱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重选、磁选、浮选组合流程对某长石矿提纯精矿白度和含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磁选-脱泥-浮选流程能得到产率69.52%,Fe_2O_3含量0.008%,白度70.32%的长石精矿;通过脱泥-螺溜重选-中矿再溜-磁选流程得到总产率74.51%,Fe_2O_3含量0.025%,白度高于65%的长石精矿。与磁选-浮选联合工艺相比,重选-磁选联合工艺可获得产率更高,且各项符合日用陶瓷用长石要求的长石精矿。  相似文献   

8.
某微细粒嵌布磁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龙 《矿冶工程》2021,41(4):57-60
针对某微细粒磁铁矿进行了全磁选流程和磁选-反浮选流程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终磨矿细度相当的情况下,2种工艺流程都获得了产率48%左右、TFe品位66%左右、回收率80%左右的铁精矿指标,而采用磁选-反浮选流程的第三段磨矿量比全磁选流程减少了2/3。磁选-反浮选流程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优势。  相似文献   

9.
某贫磁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景巍 《现代矿业》2010,26(5):92-94
对某贫磁铁矿进行了阶段磨矿-弱磁选、阶段磨矿-细筛再磨-弱磁选和阶段磨矿-弱磁选-反浮选流程试验,结合现有矿山生产实践,为保证生产稳定,易于操作,且经济高效,确定采用阶段磨矿-弱磁选流程为宜,其选别指标为:精矿产率39.78%,铁品位66.59%,铁回收率86.60%。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某难选钒钛磁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为基础,按弱磁选-强磁选-浮选原则流程进行了铁钛综合回收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段磨矿-1次弱磁选-弱磁选尾矿再磨-1次强磁选-1粗2扫4精、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Fe、TiO2、V2O5品位分别为55.04%、12.11%、0.62%,回收率分别为83.01%、63.08%、85.54%的铁精矿,以及TiO2、Fe、V2O5品位分别为45.11%、34.90%、0.22%,回收率分别为27.56%、6.17%、3.56%的钛精矿。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张宗华 《金属矿山》2007,37(7):33-35
通过对云南某铁矿选矿厂的矿样分析表明该矿样以赤铁矿、镜铁矿为主,且铁矿物的嵌布粒度较细;进行的分选新工艺流程试验表明,阶段磨矿阶段选别中采用弱磁选-强磁选-重选工艺流程,能使铁精矿品位达到62.15%,回收率达到87.14%,比现有生产铁精品位58.35%、回收率69.18%的生产指标,精矿品位提高了3.8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17.96个百分点,说明本次试验在提高铁精矿品位、提高回收率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梅山铁矿石为磁铁矿-赤铁矿混合型铁矿石,铁品位为37.82%。现场采用不同的工艺分别对50~20、20~2、2~0.5 mm粒级进行预选,不仅预选尾矿铁品位较高,且50~20 mm粒级跳汰预选抛尾量非常低、耗水量大、生产指标不稳定、设备故障率也高。为了改善预选效果,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将现场50~20 mm粒级再破碎至20~0 mm并相应分级后,-0.5 mm粒级采用湿式筒式弱磁选+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2~0.5 mm粒级采用筒式弱磁选+立环脉动高梯度粗粒强磁选,20~2 mm采用筒式中磁干选+辊式强磁干选,取得了铁品位为56.31%、铁回收率为3.65%的铁精矿,以及铁品位为40.81%、铁回收率为89.92%的预选精矿,预选尾矿铁品位16.75%、产率达11.59%,预选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3.
鄂西某鲕状赤铁矿焙烧磁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左倩  王一  田赋  杨默涵 《金属矿山》2008,38(8):36-39
为开发利用鄂西某宁乡式鲕状赤铁矿(原矿铁品位为43.71%,P含量为0.93%),对其进行了磁化焙烧-弱磁选小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2 mm原矿与煤粉按5∶1的质量比混合,在焙烧温度为750 ℃,保温时间为1 h的条件下焙烧,焙烧矿经过粗粒弱磁选抛尾、细磨至-325目占96%、两次弱磁精选,可获得平均铁品位为60.12%、平均铁回收率(对原矿+煤粉)为77.42%的铁精矿。但铁精矿含磷0.62%,须通过进一步研究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14.
杨菊 《矿冶》2000,9(2):32-36
查明了铁矿物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特性 ,结合生产实践 ,论述了影响铁矿物回收的因素及提高铁回收率的方法和途径。试验结果表明 :弱磁 -螺旋溜槽重选可获得铁精矿品位 66 0 2 %、回收率 90 94%的理想指标 ,比弱磁 -中磁流程铁回收率提高 2 43%。  相似文献   

15.
印尼某海滨砂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国内某企业开发印尼某海滨砂铁矿资源提供技术依据,采用磨矿-弱磁选流程和预选抛尾-分级-磨矿-弱磁选流程对该矿矿样进行了选矿试验,前者获得了Fe品位为55.31%、TiO2含量为9.32%、Fe回收率为87.29%的铁精矿,后者获得了Fe品位为54.62%、TiO2含量为9.49%、Fe回收率为88.35%的铁精矿。两流程相比,铁精矿指标相近,但后者可减少占原矿37.73%的磨矿量和占原矿7.16%的末段磁选量,故将其作为推荐流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会理某钒钛磁铁矿的选铁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选-弱磁选工艺,可以获得TFe57.31%,回收率70.54%的铁精矿,磁性铁的回收率达到98.0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胡洋  张梦雨  陈飞  刘佳毅 《现代矿业》2019,35(8):116-119
试验用极贫铁矿石铁品位为13.90%,有害元素磷含量为0.86%,磁性铁占总铁的46.04%,主要以磁赤铁矿、磁铁矿形式存在,磁赤铁矿、磁铁矿以半自形变晶结构为主,嵌布粒度大于0.1 mm的超过75%,约有5%的磁赤铁矿的嵌布粒度小于0.05 mm。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采用3阶段磨选流程处理,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38.5%、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5 kA/m,二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74%、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5 kA/m,三段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92%、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5 kA/m的情况下,获得了铁品位为60.12%、铁回收率为40.22%的铁精矿,铁精矿硫、磷含量均较低,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某微细粒嵌布磁铁矿石采用现场的磨选流程处理,精矿铁品位达不到产品质量要求。现场粗精矿矿物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单体磁铁矿物约占60%,磁性铁占有率为95.13%,适宜采用单一弱磁选工艺处理。在进行了弱磁选场强和中矿再磨细度条件试验后,进行了筛分分级-筛下2段弱磁精选-筛上中矿再磨-磨矿产品2段弱磁精选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铁品位为64.18%、铁回收率为95.41%的铁精矿。试验流程是处理该矿石的简洁而高效的流程。  相似文献   

19.
张永  胡义明 《金属矿山》2007,37(12):53-56
河南舞钢市某矿业公司选矿厂磁选精矿铁品位较低,为63.50%左右,而二氧化硅含量高达10% 左右。为提高产品质量,对该磁选精矿进行了多种选别工艺的提质降杂实验室小型试验。根据小型试验结果,采用细筛分级、筛上再磨弱磁选流程进行扩大连续试验,获得了产率为91.94%、铁品位为68.20%、SiO2含量为3.44%、铁回收率为97.81%的精矿产品,达到了精矿铁品位>68%的目标,试验结果可作为选矿厂生产流程优化改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印尼某磁铁矿-赤铁矿混合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磨矿弱磁选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控制在-74μm70.67%、磁场强度159.2 kA/m,弱磁选精矿品位65.46%、回收率52.70%。采用弱磁-强磁流程,综合铁精矿的产率68.32%、品位61.61%、回收率79.04%;采用弱磁-摇床流程,综合铁精矿的产率59.63%、品位63.65%、回收率7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