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整理统计浮山县境内发育的崩塌(15处)和不稳定斜坡(13处)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植被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因素对灾害发育规律的影响,总结县域内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为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2014年是汶川地震后的第6年,开展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利用外业调查,结合2014年地面分辨率0.5m的Pleiades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调查都汶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和承灾体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都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都汶公路沿线依然有大量崩塌滑坡发育,尤其是5·12汶川地震震中的牛圈沟附近、红椿沟上游物源区、华溪沟沟口等地区,地质灾害密集。从空间分布上看都汶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灾害与地貌、5·12地震裂度、岩性、距离断裂带的距离、距离水系的距离、年降雨量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河西走廊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之一。本文以肃北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依托,通过实地测量、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等手段,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县域内已有的地质灾害特征和类型,即该县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崩塌次之。从地形地貌特征、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为研究河西走廊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发育规律提供重要参考,为县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江  杨胜雄  黄泽磊  王宁  曲金才 《矿产勘查》2023,14(12):2426-2433
粤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崩塌及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本文以粤北地区连州镇为例,主要采用空地一体化的现代新技术手段,包括由机载LiDAR为主的航空遥感技术和由探地雷达、微动勘探、高密度电法、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组成的综合物探技术,查明了该区岩溶塌陷灾害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崩塌灾害发育特征、稳定性状态。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调整以及岩溶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利用绍兴市闪电定位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人口及经济数据等,对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结合GIS技术,分析绍兴市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区域承灾体暴露度的分布特点,基于风险区划评估模型,绘制了绍兴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 表明:极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新昌县的东南部、诸暨市的中部及北部、嵊州市与诸暨市的接壤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新昌县的南部、嵊州市的西部、上虞市的东部沿线;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一般风险等级.开展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为项目规划及防雷等级判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蒙自市为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收集了ETM、SPOT-6等遥感数据,对研究区进行灾害解译,建立该区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分析该区灾害的发育、分布情况,总结出蒙自市灾害的诱发因子及其影响情况;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分析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为野外勘查提供合理路线。共解译了地质灾害点75处,以滑坡、崩塌为主。  相似文献   

7.
降雨强度越大诱发地质灾害的频率越大,大中型水库作为集雨中心,其周围地灾环境的风险性更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区陆浑水库属于大I型水库,其上游地区的降雨强度和地灾风险密切相关,至今相关研究尚且薄弱。因此,本研究选取地貌、高程、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等9个评价指标因子,利用ArcGIS对陆浑水库上游地区开展地质灾害综合评价。结合不同降雨频率,以10 m×10 m栅格采用统计模型方法开展危险性评价。最终与综合易损性叠加进行矩阵计算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在4种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风险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在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研究区高危险区面积占比8%,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18%,中、低危险区面积占比92%,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82%;高风险区面积占比8%,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36%,中、低风险区面积占比92%,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64%。研究成果可为陆浑水库上游地区日后的地灾预警与防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Z1)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9.
在广州城市灾害地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概括地分析了各类灾害地质的类型及其空间、时间分布规律,重点针对斜坡类地质灾害详细介绍和阐述了不稳定边坡、崩塌和滑坡的危害性和特征,为城市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及土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典型黄土地质灾害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现状特征,针对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等灾害提出了治理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黄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表征参数及其控制水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工程设计与控制中,可采用规范GB 50011-2010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倒塌的判别标准,采用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超越概率表征建筑的地震倒塌风险,风险控制水准建议取10%;其次对基于统一地震危险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宋青燕 《山西建筑》2015,(2):165-166
对结构分析法、事故总结法、专家调查法、现场调研法四种桥梁工程坍塌事故风险的识别方法进行了介绍,从施工、材料、养护、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桥梁工程坍塌事故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提出第四级设防水准“极罕遇地震”(或“巨震”),但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抗震设计从当前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向四水准设防原则转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各国对巨震的定义还比较混乱。该文阐述四级地震设防水平决策的风险导向原理,提出确定风险导向地震设防水平的解析方法。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环境和抗震设防情况,给出目标倒塌风险以及相应于巨震、大震和中震的目标条件倒塌概率的建议值。采用这些建议值以及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初步计算并得到了相应于四级地震设防水准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PGA值。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我国学者对各级设防水准地震定义的PGA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得到的巨震PGA值大于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定义的巨震PGA值,而小震、中震和大震的PGA值则小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PGA值。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岩溶塌陷区域风险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唐山市自1978 年以来岩溶塌陷有增无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以此确立了岩溶塌陷区域风险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模型, 进而在市中区划分出了3 个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区域, 并对城市建设和灾害防治提出了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沈坤明 《城市建筑》2013,(6):140-141
深基坑开挖施工环境复杂,容易发生基坑塌方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本文通过对某工程支护结构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塌方事件进行分析,阐述及对其进行处理的施工实践体会,希望能够给类似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在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做好风险识别及塌方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给出的地震动强度,对普通建筑结构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目标倒塌风险、易损性对数标准差,以及大震、中震、巨震条件倒塌概率的取值。基于抗震规范和地震动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强度进行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验证了决策参数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给出了我国单体结构和群体结构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参数建议值,并对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体结构,易损性对数标准差取0.3时,目标倒塌风险及大震、中震、巨震的条件倒塌概率分别为1.0%、10.0%、0.04%、54.7%,易损性对数标准差取0.4时,该值分别为1.0%、11.0%、0.2%、44.6%;对于群体结构,目标倒塌风险取1.0%时,易损性对数标准差及大震、中震、巨震的条件倒塌概率分别为0.6、10.4%、1.1%、30.2%,目标倒塌风险取0.4%时,该值分别为0.6、3.6%、0.2%、13.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易损性对数标准差不大于0.6时,随着易损性对数标准差的增大,中震的条件倒塌概率逐渐增大,巨震的条件倒塌概率逐渐减小,大震的条件倒塌概率变化不大;易损性对数标准差相同时,随着目标倒塌风险的增大,大震、中震、巨震的条件倒塌概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塌方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常见事故,为有效预防施工阶段塌方事故的发生,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对某大跨小净距地铁换乘站施工阶段塌方风险进行研究,考虑其施工难点,建立施工阶段塌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主要风险因素和塌方风险等级,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州华南路三期工程第B3标段,大部分钻探孔均出现岩溶现象。发育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岩中,深度一般为14.50m~47.20m不等;溶洞处于充填、半充填状态,部分为空溶洞,充填物多为软塑状粘土;地下水活动较为强烈;溶洞顶板薄,规模大,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产生塌陷的隐患。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动态风险评估是反馈施工信息并实时控制从而规避隧道施工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传统指标体系法,引入动态权重的概念,建立了一种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即以普适标准权重表征隧道施工风险历史信息,以工程标准权重表征隧道工程特殊性,以权重更新系数表征隧道施工过程中评估指标权重的动态变化。并以隧道工程施工塌方风险为例,论述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施流程。与目前相关指南推荐的方法相比较,本方法把工程施工过程通过参数方式引入,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动态施工、动态风险评估的目的,可为实际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2004—2018年间71例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案例研究,发现地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微小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子与风险主体状态及风险响应机制间存在着交互耦合关系,这些耦合作用使得风险系统所积蓄的风险能量突破安全阈值,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上述安全事故成因分析,以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耦合机理为研究对象,基于PSR-IAHP模型,分析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发生的致因因子(P)、风险主体所处的状态(S)、风险管理响应(R)三者间的动态变化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耦合体系并进行了权重分析和计算。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以坍塌事故发生次数为特征指标,以风险耦合体系的11个指标为因素序列,以灰色关联度计算为基础,提出风险耦合度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影响地铁隧道坍塌事故发生的3个子系统及各因素序列间确实存在耦合作用,且多为“强耦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断层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