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杉木树煤矿 S2442 - 1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后,采用均压和打钻灌注凝胶灭火效果良好。实践证明,该技术是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处理自然火灾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西铭矿采用压注凝胶灭火治理49309工作面一次自燃火灾的情况。分析了发火原因,并通过氡探测法判断了高温火源位置,结合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压注凝胶灭火技术,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王永湘 《煤矿开采》2001,(3):67-67,70
介绍“多种直接灭火法”处理综采面自燃火灾的方法、灭火实例及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安矿3103^-2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轨顺顶部采空区发生自燃,向火区注水、灌浆等手段灭火均遭失败。应用管网式胶体防灭火技术向火区大流量压注硅酸复合胶体,充填了顶部冒落区,彻底扑灭了自燃火灾。并对相邻两个停采线自燃危险区域压注高分子复合胶体,有效地防止了自燃的发生,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实践表明,大流量管网式胶体防灭火技术适应了综放面火灾特点,能够快速扑灭和预防矿井火灾。  相似文献   

5.
张辛亥 《陕西煤炭》2004,23(3):24-26
我国一些煤矿煤层自燃非常严重,对煤炭安全生产影响很大。胶体防灭火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扑灭煤层火灾的新技术,本文以胶体防灭火技术在阳煤集团的应用实践为例,介绍了扑灭煤层自燃的工作面开放式插管注胶灭火、巷道火灾打钻注胶和工作面封闭区施工灭火巷道打钻注胶等技术。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成功解决矿井不同类型的煤层火灾。  相似文献   

6.
王允  王玉国  张辛亥 《陕西煤炭》2012,31(5):46-47,50
根据白石崖矿煤层及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事故树辨识其火灾的危险源,利用最小割集求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找到了矿井发生煤层自燃及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综采面火灾的防治措施,对白石崖矿煤防灭火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综放面防灭火工作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采用下隅角及工作面架间注氮、强化采空区注浆、封堵上下隅角、对易发火地段压注防灭火凝胶、上下隅角打隔离层等防灭火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采用综合性防灭火技术措施,成功治理了跃进煤矿首个易燃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时的煤炭自燃,确保了综放工作面的安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耐温高水胶体直接灭火技术在煤层自燃火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耐温高水胶体的灭火特点、注胶工艺、设备和该技术在综放面沿空巷道顶煤、切眼综采支架上方、后部及综放面采空区等几类典型自燃火灾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耐温高水胶体对煤层自燃火灾具有独特的防灭火性能,较好地解决了煤层自燃火灾的直接灭火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煤矿火灾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梁仓船 《中州煤炭》2019,(12):13-16
为防治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提出了凝胶泡沫新技术,该技术泡沫易堆积能够解决采空区隐蔽火源、高位火源、巷道高冒火灾和采空区大范围的防灭火难题。通过在石槽村煤矿210603工作面的实际应用,工作面回撤通道及回风流内CO浓度由450×10-6降低至10×10-6以下,各个区域内CO浓度恢复正常且均未发生复燃现象,确保了工作面设备的安全回撤,为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鉴于浅埋深易自燃厚煤层工作面火灾防治难题,以郭家湾煤矿51103综采工作面为例,综合分析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因素,建立了基于采空区气体和温度监测为手段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系统,提出了"封堵漏风、预防性注浆、低流量注氮"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为浅埋深易自燃厚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铜熔炼中锍品位对杂质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多相、多成分系统中平衡计算的手段,开发出微量元素砷、锑、铋及伴生元素铅、锌等在铜熔炼中分配行为的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铜熔炼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了冰铜品位对砷、锑、铋、铅和锌等杂质元素的分压、活度系数及它们在冰铜、炉渣和气相中分配率的影响,并讨论其热力学分析结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锡盐共沉淀法从铜电解液中脱除砷、锑、铋,考察了锡价态、反应温度、锡用量、反应时间和溶液酸度等因素对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浓度174.04 g/L、铜浓度48.14 g/L、砷浓度16.54 g/L、锑浓度96.77 mg/L、铋浓度44.24 mg/L的电解液中加入锡盐,当净化条件为Sn(Ⅳ)/As质量比1.0、温度80 ℃、搅拌速度500 r/min、反应时间30 min时,As、Sb和Bi脱除率分别达到82.54%、86.63%和98.39%,而Cu和Ni损失率均小于0.2%。  相似文献   

13.
牟玉峰 《中州煤炭》2019,(3):169-174
针对传统的综采工作面收尾工艺存在着消耗塑编网大、联网工作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易发生煤壁片帮伤人事故、塑编网强度低等问题,研究了极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收尾工艺,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综采工作面传统收尾工艺及缺点,确定了综采工作面收尾关键因素(合理的终采线、合理的支护方案、合理的回撤通道高度与宽度),以新桥煤矿2108综采工作面为例,研究出了一套以柔性网进行顶板支护为基础的收尾工艺。该工艺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具有安全、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监理企业面临的尴尬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影响建筑工程监理企业面临的监理企业权力不到位、收费偏低、承揽业务方式扭曲、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人员的素质等问题,采取了对监理企业的宏观管理、制定合理的监理取费标准、对执业人员的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某镍基废旧高温合金酸浸液中含有Cr、Al、Fe等杂质元素, 采用“水解沉淀初步除杂-萃取深度除杂” 法处理此浸出液。水解初步除杂过程中, 水解温度为80 ℃, 氧化剂用量系数为30, NaOH浓度为10%, 水解终点pH=4.5, 机械搅拌速率为300 r/min, Cr、Al、Fe的除杂率分别为97.8%、98.6%和99%; 萃取深度除杂过程中采用常温下10级逆流萃取, P204的浓度为15%, 正丁醇加入量为5%, 萃取相比O/A=1/2, 萃取初始pH=1.0, 萃取时间2 min时, Cr、Al、Fe除杂率分别为93.8%、90%和92.0%。该工艺有效实现了杂质Cr、Al、Fe与Ni、Co的分离, 除杂后液可直接进行镍钴分离, 回收镍、钴。  相似文献   

16.
Study on The Effect of Regulators on Slurry Rheological Properties in Floatation of Smithsonate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许多金矿资源本身含汞,提金时汞同金的走向一致,在选冶过程中汞不断富集和释放,使大型黄 金企业成了全球汞污染和汞副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汞同金在地质上的关系介绍了全球含汞金矿的成矿类型 和含汞情况,描述了各类金矿选冶工艺的汞变化情况、生成物和控制手段,就汞的形态和含汞废料类型说明了黄金生 产中汞污染控制和含汞废弃物处理方法,同时对全球黄金企业副产汞的数量、处置方法和处置法律框架作了解释,还 对当前含汞黄金企业的特点、历史遗留污染、社区关系、污染控制复杂性和汞市场状况等进行分析。 针对黄金行业发 展趋势、汞的国际公约履行、汞贸易限制和供过于求,提出含汞黄金企业应对汞问题的重点在于减少汞释放、生产过 程有效控制、汞的无害化处理和汞副产品的永久堆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及其影响,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增强农用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修武县七贤镇废弃露天矿山为例,分析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山体破损、地形地貌景观严重破坏等。基于此,提出了废弃建筑物拆除工程、渣堆及危岩清除工程、场地整理工程、挡土墙工程、覆碎石、土工程、道路工程、截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技术手段。研究有效改善了治理区地貌,提升了植被覆盖及其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中州煤炭》2018,(4):182-185
针对传统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由多种设备组成造成的满载启动困难、驱动效率较低、设备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率高、运转时噪音大、且后期人工对机器维护频繁且维修费用高昂等问题,引进了永磁直驱电机对井下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改造。永磁直驱电机取代传统的机械驱动装置,其直接驱动传动滚筒带动胶带机运转,使传动系统结构中无齿轮,减少了设备之间机械传动效率的消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转过程中噪音降低了很多,安装十分方便,而且无需工人进行日常维护、检修,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永磁直驱电机的成功研发,为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逯娟 《中州煤炭》2018,(6):103-107
当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针对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为了抑制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修复效率,更好地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恢复土壤原有的功能,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各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实用性,重点介绍了改良剂原位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改良剂固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发展思路,为筛选出一种价廉、有效、稳定、绿色且对环境友好、易与常规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施用的新型土壤钝化剂及其组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真正修复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