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河水体存在的泥沙及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给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泥沙的存在增加了判断水体污染性质(人为或自然)的难度。以表征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化学需氧量(COD)为代表,进行黄河悬浮泥沙有机质对水中有机污染影响的测定表明,黄河原状水样中的COD绝大部分来源于悬浮泥沙的有机质。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主体部分是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们在实际自然条件下难以生化降解,不容易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用含泥沙的原状水样品测得的COD数值进行水质评价,在相当程度上夸大了黄河的水污染程度。在使用COD等参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时,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去除泥沙本底对水体有机污染评价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原状水样COD值与含沙量的关系,推导出水样COD值与泥沙有机质含量间的转换关系式。经实验验证,原水样的COD值与其中悬浮泥沙的有机质含量定量相关,在一定条件下,泥沙COD值与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关系式互相换算。在此基础上对黄河原状水样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水相未受污染时,评价结果不能合理反映水质客观情况;水相受污染时,评价结果难以区分污染影响”的结论。另外,还对黄河COD澄清水监测与评价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采用原状水和澄清水同时进行的方案为最优,建议在水中含沙量不大于200mg/L时监测评价原状水,大于200mg/L时监测评价原状水和澄清水。  相似文献   

3.
现行国家标准在黄河COD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泥沙含量较大时,对COD监测值的影响较大.从分析泥沙与COD测定结果的关系入手,针对目前黄河水沙条件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国家标准(GB3838-2002)在黄河COD监测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指出:在黄河水体含沙量不大的非汛期(11月~翌年6月),现行国家标准基本规定的监测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黄河水体受耗氧有机物污染的状况,可以满足水资源保护管理与监督的需要;在暴雨洪水时期及水库调水调沙运用期间,现行国标在黄河COD监测中适用性依然较差.  相似文献   

4.
利用环境磁性示踪泥沙来源[澳大利亚]G.G.凯切农主题词流域泥沙,输沙,泥沙测验,泥沙防治自由词,矿物磁性示踪同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样,土壤侵蚀在澳大利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它对河流下游的影响.是泥沙及污染使河流水体水质下降的结果。为保护这些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COD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也是我国各地目前收取排污费的主要依据。目前常用的COD测定方法有KMnO_4—COD法和K_2Cr_2O_7—COD法两种。KMnO_4—COD法操作简单,可迅速取得分析结果,但存在重现性差和氧化不完全等缺点。而K_2Cr_2O_7—COD法则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所以在工业废水的化学耗氧量测定中被普遍采用。与KMnO_4—COD法比较,它的缺点是操作复杂,不能同时分析很多样品,费用也高。无论用KMnO_4—COD法或K_2Cr_2O_7—COD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几年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由于河流泥沙是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重要载体,因而对泥沙的监测是对污染进行观测的水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水质监测工作中都是采取定期取样的方式,很难满足监测输沙量的需要,因为年输沙量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发生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洪水过程中。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改进原有的取样器之外,应加强对现代  相似文献   

7.
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泥沙污染水质模型进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泥沙污染基本问题及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的成果,指出模型发展方面应加强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揭示污染物在水体、悬浮泥沙、底泥之间迁移转化的机理,模型的建立应综合考虑污染物的沉降再悬浮、以及吸附解吸、底泥释放等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红水河是西江干流含沙(悬浮物)量最大的河段。其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云贵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因之可称为一种面源污染物。多年来,对这种天然污染物的研究,常集中在它对重金属或农药吸附与解吸特征方面,而对其造成河流水质有机污染(以COD  相似文献   

9.
枣阳市滚河流域畜禽养殖污粪和生活污水散乱排放,非点源污染严重,琚湾控制断面水质严重超标。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通过污染源计算和水质现状评价确定了流域水环境问题,以SWA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枣阳滚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模拟了2013-2015年流域COD和NH3—N负荷以及琚湾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年枣阳市COD和NH3—N负荷分别为49842. 92和6681. 08 t,研究区以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主,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所占比例最大,COD和NH3—N对流域总负荷的贡献率为45. 62%和35. 68%,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其次,种植业污染负荷较低。为此,提出了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流域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和负荷削减方案,并对各削减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0.
接触氧化法处理亚麻沤利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麻沤制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过厌氧处理后,出水COD、BOD5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出水COD在154.75—297.72mg/1,BOD5在17.01—56.6mg/1之间,达到了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处理后水回用沤麻,既避免了污染环境,又做到了废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河道中,通过河道底泥的吸附作用,不断累积到底泥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研究河涌底泥重金属吸附特性,对于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该文通过研究泥沙粒径对底泥吸附铜离子的影响规律,分析泥沙粒径对于铜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泥沙对铜离子吸附速率的贡献率随之增大,粗颗粒泥沙的吸附速度要比细颗粒泥沙的迅速的多;而随着粒径的增大,泥沙对铜离子吸附量的贡献率随之减小,细颗粒泥沙的吸附量则远大于粗颗粒泥沙。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英春 《水资源保护》1998,(1):13-16,36
环境污染物中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大多难于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综述了中国和安徽省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污染问题,及常规综合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不能全面反映环境中有机污染情况,指出控制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译名《国际泥沙研究》)自2007起成为SCI源刊,被SCI—E收录。本刊为季刊,刊登内容除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等外,还包括地理学、地貌学、土壤侵蚀、流域产沙、水土保持、泥沙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泥沙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评估等涉及全流域的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TP、TN等的吸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地研究三峡库区悬浮泥沙与营养盐、有机污染物浓度关系,更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和2004年7~9月,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对三峡库区水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同步监测.介绍了水质采样点的分布情况和水样分析方法.对水样中的N、P污染成份及CO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体中CODMm的浓度受水土流失与点污染源的影响较大,TP浓度受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悬移质泥沙对CODMm和TP的影响大,对TN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储存在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是水生生态环境乃至公众健康的重大威胁。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沉积物污染对于黄河环境健康有较大潜在风险。文章分析了消除黄河沉积物污染面临的技术不成熟、立法不重视、管理有疏漏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强化立法约束、完善管控措施等方式,多措并举消除黄河环境健康"隐疾"。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前铁岭市河流的主要污染指标为COD和氮,但2008~2014年COD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而其主要污染因子已变为氨氮。目前无论从招标倍数、超标频次上看,氮源是目前主要的污染指标。本文利用氮氧同位素研究铁岭市河流氮源超标问题,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细颗粒泥沙在河流中的淤积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泥沙的淤积有两个原因:(1)由于较粗的沙粒致使水流的紊动作用不能保持其悬浮的状态,就形成淤积;(2)由于水流中污染物质或重金属的絮凝作用,使泥沙颗粒构成絮凝团,引起沉降,称为絮凝沉降。第一种情况是泥沙研究所关心的问题,第二种情况是水环境保护方向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水系泥沙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水系在同内比较而言,含沙量较低,输沙量少,但推悬比大,输移比小,泥沙呈增长趋势。泥沙淤积,影响农、牧、渔业生产,污染环境,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十分严重。鄱阳湖输入长江的沙量及淤职量分别低于黄河和洞庭湖,但这并不说明其流域的水土流失轻微。解决泥沙问题,首先要控制流域的水土流失,实行“全面预防,重点治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垦利县成陆晚,存在黄河尾闾摆动、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生态环境较脆弱。而近年来黄河经常性断流和长期小流量控制运行,致使淡水资源紧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垦利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方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1自然地理概况垦利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国家和山东省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重点区之一。垦利县原为黄河淤积退海而形成的荒原。由于黄河自黄土高原携带的入海泥沙有2/3堆积在三角洲,致使黄河尾闾遵循淤积—延伸—抬高—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松花江流域存在季节性水环境容量不均衡的问题,以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岸边排放模型段尾控制法,在动态水文设计条件下,计算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区段内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分布不够均匀,且COD环境容量分布均匀性更差;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月份,丰水期环境容量最大,枯水期环境容量最小;同时,实际环境容量要远远小于理想环境容量,且NH_3—N的环境压力更加严峻。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环境容量的合理利用以及松花江水质保障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