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浸酸铬鞣的鞣液变化与鞣革性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浸酸鞣制过程中,鞣液的pH值、紫外吸收以及皮内各层的pH值和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认识不浸酸铬鞣剂的鞣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浸酸鞣制过程中,鞣剂在皮内的渗透与结合过程中,存在一个酸碱中和过程。在鞣制初期,皮内的碱将鞣剂中残存的酸及其水解配聚所产生的H^ 中和,从而使鞣液的pH值上升。鞣制约1h后,酸碱中和基本达到平衡,鞣剂分子水解配聚产生的H^ 又使鞣液的pH值降低。鞣剂分子的渗透主要是在最初的2~3h内完成的,其水解配聚作用则是随渗透过程逐步完成的,当分子渗透到皮内层时,由于内层pH值较高,鞣剂分子的水解配聚作用可能更强烈,结合更快。  相似文献   

2.
不浸酸铬鞣剂在牛皮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小试及中试,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用于牛皮的鞣制,并且与常规浸酸铬鞣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牛皮鞋面革的制造中,不浸酸鞣制方法可使成革的松面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铬的吸收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工艺得到简化并且能显著降低铬和盐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不浸酸铬鞣工艺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制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皮在软化后直接用其进行鞣制,成革粒面紧实,但柔软度稍差。为使该鞣剂适用于轻革生产中,对不浸酸铬鞣工艺平衡进行了探讨。采用加强复灰的方法,平衡浸酸工序对胶原纤维的作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复灰5~6h后,用C-2000进行鞣制,成革柔软性、面积变化与常规鞣制相当,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比常规鞣制略高。  相似文献   

4.
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试验的C-2000铬鞣剂是一种专为浸酸鞣制而研制的新型铬鞣剂,它适合于各种鞋面革在软化后直接进行鞣制。本文在研究鞣剂一般性质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和常规的鞣制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所得革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000鞣剂的鞣制开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渗透,整个鞣制系统的pH值在很短的时间内降至3.5-4.0,并且保持稳定。与常规的鞣制方法相比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革中铬含量高,分布更均匀。该鞣剂鞣出的革的丰满性、弹性比常规工艺鞣的革好,尤其边腹部的松面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铬的吸收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C-2000鞣剂实施不酸鞣制不但简化了工艺操作(去掉浸酸工序提碱操作),而且降低了成本,彻底解决了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降低了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明胶为基础,研究了明胶溶液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后明胶体系的粒径、Zeta电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胶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后,明胶体系的粒径显著增大。酸碱滴定表明:新配不浸酸铬鞣剂与明胶体系作用的Z-平均值在1300~5600 nm范围,Zeta电位在pH值大于4的范围内为负值。明胶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6 h后,Z-平均值在4800~12000 nm之间,Zeta电位在酸性范围内出现多个等电点,说明明胶和不浸酸铬鞣作用6 h后,在一定酸性范围内其表面电荷为零左右。本研究对于认识不浸酸铬鞣过程中的变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铬鞣机理认为,铬鞣是胶原的羧基与铬鞣剂配位结合。铬鞣过程必须遵循先渗透后结合的原则。在铬鞣过程中,过早地发生铬鞣剂与胶原羧基的结合,就会阻止铬鞣剂的继续渗透,出现“夹生”。因此在铬鞣工艺中,将裸皮先进行浸酸,然后再鞣制。浸酸,一方面抑制了胶原的羧基;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鞣型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不浸酸铬鞣,通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蓝湿革和革坯的理化性能,寻找最优的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的预处理都可以明显改善不浸酸铬鞣革挤水后水分含量高和削匀时粘辊的缺陷,蓝湿革性能接近于常规铬鞣革,同时还能提高成革的柔软丰满性。在这2种预处理方法中,丙烯酸鞣剂预处理不仅效果更加明显,还能提高铬的吸收率和成革的颜色鲜艳度。采用1%~2%的丙烯酸鞣剂ART-2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不浸酸铬鞣,可以完全克服不浸酸铬鞣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针对绵羊皮用于鞋面革时出现的松面严重及强度差等问题,本试验中设计出了新的绵羊皮鞣制工艺:常规软化皮在鞣前用2%的ART-1丙烯酸树脂进行预处理,再加入7%的不浸酸铬鞣剂C-2000鞣制,并且与传统的浸酸铬鞣法做了对比,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所鞣革基本不产生松面,强度有所提高,同时成革的柔软性和丰满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成革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鞣型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不浸酸铬鞣,通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蓝湿革和革坯的理化性能,寻找最优的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鞣剂和辅助型合成鞣剂的预处理都可以明显改善不浸酸铬鞣革挤水后水分含量高和削匀时粘辊的缺陷,蓝湿革性能接近于常规铬鞣革,同时还能提高成革的柔软丰满性。在这2种预处理方法中,丙烯酸鞣剂预处理不仅效果更加明显,还能提高铬的吸收率和成革的颜色鲜艳度。采用1%~2%的丙烯酸鞣剂ART-2对裸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不浸酸铬鞣,可以完全克服不浸酸铬鞣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不浸酸铬鞣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占光  陈武勇 《中国皮革》2002,31(11):19-22
通过对不浸酸铬鞣剂 C- 2 0 0 0溶液的耐碱稳定性、不同电荷的铬配合物的组分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及鞣制过程中皮内 p H值及皮收缩温度随鞣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不浸酸铬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植鞣过程中鞣液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植鞣过程中鞣波性质的变化。分析了鞣制时间与鞣波电导率,鞣液浓度与鞣液电导率以及鞣液的薄层扫描。据此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在植鞣初期渗透入皮内的主要是非鞣质和小分子鞣质.随鞣制时间的增长.大分子鞣质再逐步透入皮内,将暂时结合的非鞣质和小分子鞣质取代出来。通过鞣革试验证实了由半透膜扩散试验项推论出的植物鞣剂渗透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多种小分子有机酸配体与引入微量铬配体的方法对一定比例混合的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进行改性,当锆、铝、钛摩尔比一定、且按n(总无铬金属离子)∶n(乳酸)∶n(柠檬酸)=1∶0.1∶0.1进行有机蒙囿改性、按n(总无铬金属离子)∶n(铬金属)=1∶0.05进行改性时,鞣液具有高的浑浊pH与高的稳定性。选择浓度为2mol/L、pH为2.0的改性鞣液,用于不浸酸鞣制时所鞣革收缩温度可达到88.9℃。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配体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有机配体(柠檬酸、乳酸、邻苯二甲酸、甲酸和双醛淀粉)、pH以及熟化时间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然后进行配体两两配伍,用pH电位滴定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得到最佳配伍方案,最后通过鞣制工艺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的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鞣液中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n(Ti4+)∶n(Al3+)∶n(Zr4+)=0.5∶4∶1,且n(金属离子)∶n(柠檬酸)∶n(乳酸)=1∶0.1∶0.1时,配合物在稳定性和反应性两方面的表现最好,鞣制革样的收缩温度可达92℃。  相似文献   

14.
YL助鞣剂与三价铬盐配位过程及其在铬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阳离子交换色谱,可见光谱及沉淀法等方法研究了YL聚丙烯酸类助鞣剂与三价铬盐的配位作用和PH值、YL与铬盐的比例和蒙囿剂等因素对配位过程听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YL助鞣剂在铬鞣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特殊设计的皮革鞣制机,对影响铬鞣过程的主要因素:鞣制转速、鞣制时间、鞣制线压力和浴液铬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皮革鞣制机进行的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鞣制转速5r/min、鞣制时间为18h、鞣制线压力0.37N/mm、浴液铬含量16g/L。  相似文献   

16.
少污染绵羊服装革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绵羊皮的组织结构特点 ,运用制革工艺板块模式和正交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按照少污染的要求 ,进行了酸皮削匀、废铬液的循环利用、浸酸废液的循环利用以及高 p H值铬鞣的研究 ,初步确定了少污染绵羊服装革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pH电位滴定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对Cr_2O_3:Nd_2O_3为1:0.5、1:0.25、1:0.125的混合液及氯化铬液和氯化钕液在pH=2,3,4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钕使氯化铬鞣液的性质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对铬配合物的水解有促进作用,鞣液中组份电荷降低,水合铬配离子数减少,其中以 2价组份居多.初步推断铬与钕形成了异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