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圆叶葡萄不像其它葡萄品种,既可鲜食又可用于酿制芳香浓郁的葡萄酒,因而在美国南部很受欢迎.育种专家一直致力于培育果粒大、货架期长、抗病性强的葡萄新品种.最近,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的佛罗里达A&M大学推出了一大杲粒的圆叶葡萄鲜食品种,命名为Majesty.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南方葡萄育种材料,改良葡萄品种,提高葡萄品种的抗性,本文研究了5个圆叶葡萄品种Fry、Alachua、GV、Carlos和Noble在成都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避雨栽培表现。结果表明:5个圆叶葡萄品种表现出对四川省湿热气候下较强的适应性,长势良好,抗性强,其中以GV表现最好,成活率较高,成熟期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适宜在成都地区推广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3.
刺葡萄酿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葡萄作为野生山葡萄品种,因其耐高温、高湿、低光照和高抗病性,在南方已有多年的品种选育和栽培历史[1],该品种的鲜食表现已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近年来,南方地区的刺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使刺葡萄能走出鲜食  相似文献   

4.
目前天津地区鲜食葡萄基本上是有核品种。随着葡萄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葡萄的品种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鲜食无核葡萄越来越受到栽培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另外根据国际商品信息,水果市场对鲜食无核葡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大粒无核葡萄的发展将成为我国鲜食葡萄发展的趋势。我所自80年代初,陆续从国内外引入十余个无核葡萄品种,经多年试栽观察,筛选出三个较适于天津地区栽培的鲜食无核品种希姆劳德、布朗无核和大波尔莱特(暂名)。引入的其它无核品种仍在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5.
‘黑虎香’葡萄属于云南楚雄地区鲜食与酿酒兼用品种,栽培面积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品种抗性强,管理容易,加工效益高,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本文从栽前规划、苗木定植、土肥水管理、树体及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对‘黑虎香’葡萄提供了规范化栽培技术,以利于该品种萄在云南地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龙眼葡萄为我国古老品种,在我县栽培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优良的鲜食、酿酒兼用品种。近年来,随着张家口地区长城酿酒公司的建立,我县龙眼葡萄的栽培面积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79年的4,900亩发展到1981年的18,900亩,产量也成倍增长。为了给酒厂提供原料,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地理资源,使葡萄栽培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西北主要鲜食葡萄生产区基本气候条件特征,以及现有鲜食与制干品种栽培基本情况。根据各地的气候及生产现状提出了鲜食与制干品种的发展导向,为西北地区葡萄科研人员及种植户提供生产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葡萄属于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 L.)。葡萄属分为真葡萄亚属(Euvitis)和圆叶葡萄亚属(Muscadinia)。真葡萄亚属染色体数为38条,圆叶葡萄亚属为40条。真葡萄亚属中有63个真正的种,另外还有44个不确定的种。圆叶葡萄有两个种。全世界栽培葡萄约有14,000个品种。其中在资源圃中保存或在栽培上应用的有7,000—8,000个(Alleweldt 等,1988)。这些品种主要来源于欧洲种(V.vinifera L.)和美洲种(V.labrusca L.)及其种间杂种。世界上有六十多个国家栽培葡萄,产量达6亿多吨,在水果生产中仅略次于柑桔。葡萄的主要生产国和主要栽培品种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9.
论葡萄品质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葡萄品质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彭德华,彭学锋(烟台蓬莱葡萄酿酒公司)葡萄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鲜食品种与加工品种两大类,有的葡萄既适于鲜食又可以加工,称之为兼用品种,人们根据其主要用途,将其划分到鲜食类或加工类。鲜食品种葡萄的果穗大;葡萄颗粒较大;皮较厚...  相似文献   

10.
南方葡萄栽培的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南方葡萄只有零星栽培,随后由于巨峰葡萄栽培成功,面积迅速扩大,现已成为我国新兴的大粒鲜食葡萄商品生产地区.据统计,近年南方13个省区(未计台湾省)的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占到全国约1/5,其栽培特色是以巨峰系葡萄品种和设施避雨栽培为主,管理以精耕细作见长.栽培历史虽然远不及北方产区,但栽培理念的与时俱进令人瞩目,尤其是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马铃薯淀粉的物化特性,以马铃薯为试验原料并对其中淀粉进行提取,并探讨不同含量马铃薯淀粉对混粉物化特性以及生鲜马铃薯热干面和干制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中淀粉含量为73.80%,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28.23%,支链淀粉含量为71.70%;马铃薯淀粉中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消化淀粉(RS)含量分别为20.29%、15.03%和64.68%。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在60%~70%时,混粉的持水性、吸水膨胀性和粘度值较高;马铃薯淀粉含量为70%~80%时,能较好的改善生鲜马铃薯热干面的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马铃薯淀粉含量在70%时,干制马铃薯热干面的复水特性最好;随着马铃薯热干面中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增加,干制热干面更易消化。综上所述,马铃薯淀粉的建议添加量为70%。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的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其破损淀粉含量、糊化特性、颗粒形态、晶体结构、消化特性、冻融稳定性以及热特性,从而探究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其淀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其破损淀粉含量增加了78.11%、冻融稳定性从33.35%增加到49.19%;糊化特性中其黏度、衰减值整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糊化温度无显著性变化;淀粉颗粒由聚集到分散且表面更加粗糙;其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粒度12XX/--时达到最大值为21.78%,且在中等粒度时淀粉其衍射峰强度较高。快消化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慢消化淀粉降低了22.01%,抗性淀粉含量在中等粒度时较低为59.88%。淀粉的热特性中峰值温度随着粒度的减小呈升高趋势,且小麦粉粒度为13XX/--时,其起始温度较高为58.55 ℃,而终止温度较低为69.72 ℃。综上所述,小麦粉在中等粒度时其淀粉特性整体表现较好。该研究可为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其淀粉的生产需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是指将小麦籽粒制造成面条所需的主要环节依次串联,形成具有上下游关系的链,文中主要涉及小麦籽粒磨粉,面粉加水和面、醒发、压延切条制作为鲜面,鲜面经冷冻形成冷冻面,经干燥形成半干面或挂面,各类生面煮制成为熟面制品等。由于上游产品是下游产品的原料,其理化特性将传递至下游环节。研究以标准为基础,按照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梳理了各环节对应食物(品)的安全、质量、营养三个特性,及对下游环节的影响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中影响安全及营养特性的主要环节是磨制和烹煮。可能存在的危害物和营养物质在籽粒中的分布不同,在链中演变时受加工组分分离而分流。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蛋白质特性、淀粉特性和挥发性物质等影响面制品色香味形的指标受加工方式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从链的上游向下游仍呈现出各自的演变规律。标准制订中如能研究并应用这类演变规律,可以使标准体系更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4.
新疆特色酸凝干酪成熟期间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特色酸凝干酪成熟50 d内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干酪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减少,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pH值在前20 d内下降较快,达到最低值;脂肪含量减少;pH4.6可溶性氮和12%TCA可溶性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pH4.6可溶性氮比12%TCA可溶性氮含量高;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得知干酪在成熟30 d之后蛋白质降解程度较深;乳糖含量在成熟前期下降较快,后期较慢。  相似文献   

15.
对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型腊肠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并与烘烤干燥腊肠和西式发酵香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自然风干腊肠的水分活度(aw)为0.68~0.85,pH为5.84~6.01,NaCl含量为2.80%~3.52%,过氧化值(POV)、酸价(AV)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分别为0.55~0.66、2.28~3.71及0.23~0.74 mg/kg。亚硝酸钠残留检测结果:自然风干腊肠为2.21~2.71 mg/kg,烘烤干燥腊肠为(10.37±1.14) mg/kg,西式发酵肠为(9.51±1.06) mg/kg。微生物特性分析结果:烘烤干燥腊肠微生物检出量极少,西式发酵肠乳酸菌含量较高。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腊肠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较丰富,但在菌落总数、微球菌和乳酸菌数量上比西式发酵肠低,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显示,川中成都平原地区和川北地区的自然风干腊肠,以及西式发酵香肠整体得分较高。结果表明,自然风干腊肠、烘烤干燥腊肠及西式发酵肠在产品理化、微生物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四川自然风干酱香型腊肠呈现与传统腊肠和西式发酵肠明显不同的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姜闪  张志国 《食品科学》2019,40(14):48-53
以大豆乳清废水中提取的脂肪氧合酶为食品改良剂添加到面条加工中,研究其添加量对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添加量在0.2%~1.0%范围内,面条的吸水率呈上升趋势,而干物质损失率、弹性、硬度等品质特性呈V型变化。当脂肪氧合酶添加量为0.6%时,面条最佳蒸煮时间、断条率及干物质损失率达到最小值,而面条的硬度、弹性及咀嚼性分别增至7 861.318 g、0.903和3 719.072,且脂肪氧合酶添加量对面条黏着性的影响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当其添加量为0.6%时,面条的黏着性降至-102.62(g·s)。此外,根据面条感官测评结果可知脂肪氧合酶可有效改善面条的黏弹性、色泽及表观状态等感官品质,且当其添加量在0.6%~0.8%范围内,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市售小麦粉(蛋白质11%)制作汤饭面片的面团特性和品质,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磷酸盐、食用胶类和淀粉,测定复配粉的糊化特性、面团特性以及面片复水后的品质比较。结果表明,磷酸盐能增加面粉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对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影响不显著(p>0.05)。焦磷酸钠和三聚磷酸盐显著增加了面粉峰值粘度(p<0.05);聚丙烯酸钠显著降低了面粉回生值和衰减值(p<0.05),分别为767 cP、593 cP;马铃薯变性淀粉、木薯变性淀粉显著降低了面粉的回生值(p<0.05)。磷酸盐、食用胶对面团粉质特性有显著提高,淀粉降低了面团的粉质特性。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盐和焦磷酸钠弱化度最低,都为4 BU;聚丙烯酸钠、黄原胶弱化度最小分别为1 BU、4 BU。3种改良剂均能改善面片的剪切特性,除碳酸氢钠其他试验组能有效改善面片复水性和感官。三聚磷酸盐、黄原胶和马铃薯变性淀粉在试验组中对面片的硬度和延展性更好,复水性、品质和适口性更佳。综合评价:添加三聚磷酸盐、黄原胶和马铃薯变性淀粉能够较好的改善面团的特性和面片的品质,并能制作出适合加工新疆汤饭的方便面片。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aro (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cormels during storage at tropical ambient conditions (31.8 to 44.9 °C, 30% to 50% relative humidity [RH]), evaporative cooled room (EC room) (26.2 to 33.9 °C, 59% to 92% RH), and refrigerator (10 °C, 65% RH) and cooking were measured under compression/penetration and cutting modes. After 20 d of storage, physiological loss in weight was maximum at ambient condition followed by EC room and refrigerated condition. The textural parameters (that is, hardness, toughness, cutting force, and cutting energ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storage period whereas 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 was significant only for toughness and cutting energy ( P < 0.001). Most of th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lowered for the flours prepared from the stored samples. Fractional conversion technique and time step effect parameters were employed to model the kinetics of texture degradation during cooking. The mode of measurement of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d the kinetic model, that is, cutting force, was described with 1st-order kinetic model and hardness by dual mechanism of 1st ord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添加燕麦粉对马铃薯—燕麦复合面团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燕麦粉和马铃薯配比。方法:选取了5种不同比例的燕麦粉(15%,20%,25%,30%,35%),对燕麦—马铃薯复合面团的色差、微观结构、质构特性、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进行测定,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随着燕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面团的颜色逐渐变红变暗;复合面团内部微观结构越来越紧密;硬度逐渐增加;动态频率扫描过程中不同添加量复合面团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损耗因子先上升后下降。复合面团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止糊化温度先减小再增大。感官评定显示:燕麦粉添加量在20%~25%范围内,总体得分均比对其他添加量的复合面团要高,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结论:制备马铃薯—燕麦复合面团时,燕麦粉适宜添加量为20%~25%。  相似文献   

20.
王宝婷  郭祯祥  郭嘉 《食品科技》2020,(2):163-169,176
采用分离重组的方法,使B-型淀粉占总淀粉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45%、50%、60%,探究不同小麦A-型及B-型淀粉比例下形成重组面粉的糊化特性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B-型淀粉颗粒配比的增加,重组面粉的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B-型淀粉从0%增加到40%时无显著性差别。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均呈下降趋势;重组面粉吸水率显著性增大,形成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面团的稳定时间呈下降趋势,弱化度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B-型淀粉配比为0%时有最小值,在50%~60%范围时弱化度最大,当B-型淀粉占总淀粉比例为30%~50%时,其粉质指数较大且无显著性差异;面团发酵最大高度(Hm)、面团最终高度(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气体释放曲线最大高度(H’m)、面团的产气量(V总)、面团气体的损失量(V损)有着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当B-型淀粉配比在0%~20%范围时,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随着配比的增大(20%~60%)总体呈小范围内波动性增加,但面团的持气率R有着完全相反的趋势。且当B-型淀粉占总淀粉比例为20%时,面团的产气量V总和气体损失量V损最小,面团的持气率R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