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从多个逻辑维度和空间视角研究了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在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交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水污染及水治理3个逻辑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水环境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衡量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度;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七大沿黄城市群及61个城市3个空间视角和水资源、水污染及水治理3个逻辑维度,采用邓氏关联度方法测度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联水平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间整体协调度较低但呈上升趋势;2009—2018年,3个逻辑维度下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联度均为0.7~0.8,空间分异性不明显;2009—2018年,黄河流域中游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联度有所上升,流域上游和下游的关联度有所下降,太原城市群的关联度呈上升趋势,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关联度稍有下降;61个城市中,需重点关注陇南市、临汾市、宝鸡市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关联度高的城市,固原市、陇南市、晋城市等水污染与社会经济之间关联度高的城市,临汾市、庆阳市、巴彦淖尔市等水治理与社会经济之间关联度低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跨越黄河中游和下游,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居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河南省沿黄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事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了给河南省及其沿黄经济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莫兰指数等,对河南省及沿黄八市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评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河南省生态经济效率从0.831波动上升到0.921,目前仍没有达到全效率水平,即生态经济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生态经济建设有待加强;沿黄八市生态经济效率差别较大,除洛阳市外都表现出上升态势;河南省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在沿黄八市中济源和郑州市的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较为平稳、Malmquist指数在1.0上下小幅波动,而其他六市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相对较大、Malmquist指数分别在2009—2010年和2015—2016年出现较大峰值;从空间分布差异来看,河南省各市生态经济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其全局空间相关性在2007年较弱、在2017年则进一步弱化为随机分布,小部分城市表现出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贴近度测度黄河中下游31个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承载力贴近度的空间特征和空间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流域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偏低,尤其是下游流域沿黄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从空间结构特征全局看,31个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空间自相关特征,从局部看,大部分城市无分异特征,但中游流域出现热点区域,下游流域尤其是河南省出现低洼区域;通过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空间作用机理分析,中游流域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受到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管理(M)5个因素的影响,且城市之间存在空间虹吸效应,水资源表现出空间竞争,而不是空间协同发展。下游流域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只受到驱动力(D)、状态(S)、影响(I)3个因素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沿黄城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高质量发展关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黄河下游2010—2017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Copulas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量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黄河下游用水总量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关联程度越强;整体上,工业、生活环境用水量与高质量发展关联度略高于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5.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应当确立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即要使黄河为全流域及其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嘉嘉  张轲 《人民黄河》2024,(2):16-20+28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等级,计算相对发展度以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大都稳中有升、少数城市呈下降趋势,2020年协调等级整体上还较低,尚有37个城市处于失调状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任重道远;从空间上看,沿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研究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平均值大小排序前十位的城市多为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后十位的城市多为各省(区)的边缘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程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对耦合协调度有重要影响;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的城市有31个、为均衡型的城市有5个、为...  相似文献   

7.
1.基本情况1.1沿黄地区引黄现状沿黄地区从黄河干流引水的灌区有14处,从支流伊河、洛河、沁河引水的灌区有7处。14处大型引黄灌区的设计灌溉面积为2365万亩,其中补源面积1800万亩,同时还负担对沿黄缺水城市的供水。全省引黄分配水量为55亿立方米,扣除省内黄河支流伊河、洛河、沁河的用水量,每年从黄河干流引水量约为40亿立方米。但自从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随着水库清水下泄,下游黄河河床有下切趋势,特别自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后,黄河下游河床有明显的下切,与过去相同流量相比,水位也相应下降。通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为研究区,根据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方面对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由41.89提升为44.52,健康状况呈改善趋势,但总体健康状况为一般;黄河上游健康状况好于下游,黄河源区健康状况最好,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以及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健康状况最差。最后基于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提出应加强水体岸边带植被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生态护堤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是沿黄最大的城市之一。黄河的演变对沿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反之,沿黄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黄河治理、趋利避害也有着良好的反馈效应。因此,制订位于黄河经济带中部的郑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乃是沿黄地区经济,尤其是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沿黄取用水对黄河流域径流量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黄河干流主要控制站实测径流量资料和水资源公报资料,初步分析了黄河干流上下游主要断面径流量变化及沿黄取用水对干流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兰州(1919—2018年)、花园口(1919—2018年)、利津(1950—2018年)三站实测年径流量长期系列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上游兰州站表现为非显著性趋势,而中下游两站均为显著性减小趋势;(2)1998—2019年黄河干流11个主要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则呈一致性增大趋势,初步分析表明流域面平均降水量增大是可能原因之一;(3)1998—2019年流域取水、耗水总量的变化均呈增大趋势,表明沿黄取用水量不断增加,取用水对上游兰州以上断面的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贡献低于20%,在流域中下游分区,取用水、水库蓄水等影响增大,特别是在龙门—三门峡分区,地表还原水量占河道天然径流量的比例达到55.4%。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夏季,黄河下游来水很少。山东境内出现长时间的断流,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人畜吃水也一度出现困难。黄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日趋严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是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发展灌溉的必由之路。1 沿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加剧,过去几十年我国水域空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掌握水域空间的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对于规划管理国土空间和水域岸线、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0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得到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我国水域空间分布情况,从面积和结构两个维度对...  相似文献   

13.
颜景协  马安堂 《山东水利》1999,(11):36-36,26
一、黄河下游水资源越来越少,黄河断流时间越来越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沿黄各地大量引用黄河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的重要水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自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平均三年有两年断流,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年年断流,加剧了我国北方,尤其是山东省的水资源紧缺局面,殃及了引黄济青工程。 黄河断流的特点有三:一是断流的时间越来越提前,90年代以前,一般发生在5、6月份。1990年以后,断流时间扩展到冬夏季,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度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水平、识别其提升的障碍因子,构建基于创新价值链和创新层次两个维度的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泰尔指数模型进行空间差异分析,通过空间引力模型进行空间联系强度分析,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水平提高的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在2011—2020年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但是2020年尚有4个省份的耦合协调状态属轻度失调;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水平存在空间不平衡的现象,下游地区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创新消费能力不足是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分别提出了提升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水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生态系统保护和河流健康维护角度,分析评估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结果显示:下游重要断面的生态基流、敏感期生态流量、生态廊道功能维持及湿地生态流量得到全面满足;与2009—2010年相比,2020年河南段、山东段监测到的鱼类分别增加了16、12种;2020年下游河道湿地面积比2019年增加了7.2%;2020年河口地区代表性湿地芦苇沼泽湿地面积达到1.73万hm~2,超过20世纪90年代初自然保护区建立时1.4万hm~2的水平,生态调度在下游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继续深化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和加强生态调度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6.
山东黄河水资源及水环境与沿黄经济发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山东省最大的客水资源。本文阐述了黄河下游洪水给沿黄带来的危害、综合利用黄河水资源给山东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及黄河水资源及水环境对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连续发生断流,且有初始时间提前、时段延长、河段向上延伸的趋势。黄河断流给下游及沿黄地区带来不利影响,对黄河下游防洪和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要避免和缓解断流发生,必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以法管水;在枯水年、枯水季节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积极兴建干流调蓄工程,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王国峰  胡金淼  张帆 《人民黄河》2024,(5):85-90+97
为探索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采用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河九省(区)99个地级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下游的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上游的兰西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相对较低;2)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集聚分布显著,“高-高”型城市主要集聚在下游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水资源绿色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并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水资源禀赋和节水水平对水资源绿色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黄河时常断流,给下游沿黄城市带来严重的水危机,人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非常困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并逐渐成为区域的重大灾害。东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一座常年蓄水的平原水库,本文就如何开发利用东平湖水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出如下见解,愿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的洪水危害,是我国历史上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黄河河道居高临下,北决乱海,南决乱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既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给沿黄人民带来不少沉重的灾难。人民治黄以来,党中央的各级党委对治黄极为重视,沿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取得了三十八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但是,由于黄河洪水,泥沙至今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河床不断淤高,河势摆动加剧,使下游防洪负担加重,不仅防御特大洪水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中常洪水也有危险。因此黄河下游防洪问题仍然是众所瞩目的问题。本文就黄河下游的防洪任务和防洪措施黄河下游的洪水危害,是我国历史上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黄河河道居高临下,北决乱海,南决乱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既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给沿黄人民带来不少沉重的灾难。人民治黄以来,党中央的各级党委对治黄极为重视,沿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取得了三十八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但是,由于黄河洪水,泥沙至今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河床不断淤高,河势摆动加剧,使下游防洪负担加重,不仅防御特大洪水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中常洪水也有危险。因此黄河下游防洪问题仍然是众所瞩目的问题。本文就黄河下游的防洪任务和防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