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黄河流域各省(区)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推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间接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采用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平均绿色创新效率为0.909,接近DEA有效水平;各省(区)绿色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体表现为下游省份(鲁、豫)>上游省份(青、川、甘、宁)>中游省份(内蒙古、陕、晋);2019年除宁夏和陕西外,其他各省(区)均达到了DEA有效水平。(2)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变化指数均大于1、时段平均值为1.139;黄河流域各省(区)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除宁夏外均呈上升趋势,上升较快的省份有青海、四川、陕西,上升较慢的省份有内蒙古、甘肃。(3)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有一定负面影响,政府支持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显著,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指数,对黄河流域68个地级行政单元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DEA有效的地级行政单元有26个、非DEA有效的地级行政单元有42个;通过对42个非DEA有效行政单元的投入冗余测算,发现由于规模效率不高造成的有27个、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有15个。2009—201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波动大的特点,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有所提升,且技术水平是影响其关键因素。从流域来看,2009—201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指数的综合平均值为0.957;其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TFP指数为0.977;上游和中游地区次之,TFP指数分别为0.958和0.948。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丁祖栋  武玲玲 《人民黄河》2022,(2):12-15+20
黄河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核心区之一,城市扩张给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按结构、功能、过程、发展等4个要素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物元模型为基础,结合海明贴近度理论,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201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15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了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1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波动状,除菏泽、济宁、聊城、滨州四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外,其他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所上升,郑州市、聊城市分别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提升、下降的典型市;从空间维度来看,2010年、2018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最高与最低分别均为东营市与焦作市,山东省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普遍比河南省沿黄城市的高,但15个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指标集中选取6个指标,运用DEA-Malmquist评价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评价分析沿黄九省(区)2014—2018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发现: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总体良好,呈逐年上升趋势;沿黄九省(区)中,山东省的用水效率最高,四川省的用水效率最低;受技术变化指数因素影响,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呈增长趋势。总之,通过提高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可以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改善用水水平,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科学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以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1989—2018年48个大中型城市GDP、人口、地区用水量等为统计指标,采用super-SBM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群静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解,选用Tobi...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河南省沿黄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支撑"生态强省"建设,通过构建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度评价模型,以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数据为对比样本,测度分析了2016—2019年河南省沿黄八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沿黄八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度均处于不断优化状态,逐步进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  相似文献   

7.
王嘉嘉  张轲 《人民黄河》2024,(2):16-20+28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等级,计算相对发展度以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大都稳中有升、少数城市呈下降趋势,2020年协调等级整体上还较低,尚有37个城市处于失调状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任重道远;从空间上看,沿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研究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平均值大小排序前十位的城市多为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后十位的城市多为各省(区)的边缘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程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对耦合协调度有重要影响;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的城市有31个、为均衡型的城市有5个、为...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数字经济与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提升当地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显著性,空间溢出效应仅在黄河下游地区具有显著性;3)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知识积累水平会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当知识积累水平高于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将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下,黄河流域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对流域水环境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BM-DEA模型和GML指数法测算区域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分解,并基于技术创新用门槛回归法探究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工业用水效率在研...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必要支撑。为探究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在明确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指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充分体现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潮流、培育先进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形成技术、市场、组织、结构以及政策融合发展合力,并使资源配置渠道畅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度实施三大变革,以全面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黄河流域制造业新时代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路径,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协调发展对推动流域人地关系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以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为核心,构建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对2018—2027年流域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流域2007—2017年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初级和中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潜力较大;黄河流域水、能源安全子系统综合指数呈现轻微负增长态势,对系统整体发展提升存在一定负向压力;预测结果显示流域耦合协调度在预测期内仍将保持在中级协调。提高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协调性,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考虑水、能源、粮食之间的协调关系,从根本上加强流域资源与生态的综合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有关研究提供参考,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与面板门限效应模型对三者的内在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20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由0.401 7增大到0.603 0,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目前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促进效应较小,主要原因是目前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具有单门限效应,即产业结构升级达到一定水平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明显增强。建议: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选择沿黄6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时间节点,在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机理的基础上,运用WSR理论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演变趋势,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在2010—2020年整体上先升后降但变化幅度不大,在空间上呈现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态势;2)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对67个城市按良好协调、勉强协调、轻度失调、严重失调进行聚类的城市数量分别为4、7、41、15个;3)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所不同,除经济韧性指标中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专利授权数和生态韧性指标中的园林绿地面积一直是主要影响因子外,GDP在前期属主要影响因子而后期为非主要影响因子,建成区绿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研究制定一套协同推进准则及量化方法,提出了协同推进"四准则",即生态环境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水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在"四准则"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度进行定量评估。利用黄河流域2009—2018年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协同度呈现上升趋势,由"接近协同"向"较协同"转变,但整体协同度还不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子系统上升幅度较大,生态环境健康和人水和谐共生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5.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河南省2007—201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从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3个方面研究了河南省水资源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最大,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可持续发展形势非常严峻。最后对2007—2017年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用水结构、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效防治水体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存在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压力较大、区域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探索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黄河流域9个省(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00—2017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和子系统指数,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抑制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尚未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各省(区)应共同促进黄河流域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水平的提高、强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激发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来宁夏13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基本为劣Ⅴ类,迫切需要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带污染防控,保障沿黄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乃至黄河流域生态安全。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带现状污染分析中未考虑污染物入河过程中的减少和点面源污染总体分析不足的问题,以TN、TP、COD、氨氮为污染负荷指标,采用统计数据和考虑入河系数的输出系数法,分析区域污染负荷特征,诊断主要污染源,计算分析点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进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分析,提出污染防控的重点和策略。研究表明:2017年研究区TN、TP、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23万t、0.15万t、6.16万t、1.00万t,入河量分别为1.03万t、0.03万t、3.31万t、0.44万t,城镇生活污水、农田化肥污染、工业污染物入河量分别占入河总量的55.9%、26.6%和14.7%。污染防控主要策略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标至准Ⅳ类,可削减污染物至现状的60.8%;农田亩均化肥折纯量控制在15kg以下,可削减污染物入河量至现状的3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工业园区实行近零排放。研究结果为宁夏沿黄经济带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控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需明确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当前发展状态。在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角度,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法,对河南省引黄受水区2011—2020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4个地级市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整体由较低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各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呈上升趋势;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十分明显,各地级市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估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是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GML指数分析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动态变化;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发现: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只有0.585,未达到有效状态,但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各省(区)间差异明显,陕西最高,宁夏最低,呈东高西低态势。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GML指数的提高是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共同推动的结果。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是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一级驱动因子,科技创新水平、工业用水强度、人口素质水平是驱动力最强的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是影响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客观全面地把握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现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制定流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更好地支撑幸福河建设实践、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增长水平、地区产业结构等4个角度,选取12个社会经济特征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社会发展指数SDI,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黄河流域社会发展特征。结果表明:40 a来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指数整体呈现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转型的日渐成熟,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整体向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