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可溶性对苯乙炔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建平 《半导体光电》2008,29(6):869-872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出两种可溶性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共聚衍生物聚[2-甲氧基-5-(3′-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MBOPV-co-MOCOPV)]和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co-MOCOPV)].研究表明,两种共聚物在三氯甲烷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它们在400~560nm均存在显著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均位于500nm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热稳定性能良好,P(MOMBOPV-co-MOCOPV)和P(MOHOPV-co-MOCOPV)的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400和250℃.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它们的最大发射波长均在642nm,P(MOMBOPV-co-MOCOPV)和P(MOHOPV-co-MOCOPV)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29和1.43ns,其中P(MOHOPV-co-MOCOPV)的荧光强度大大强于P(MOMBOPV-co-MOCOPV).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利用脱氯化氢反应制备可溶性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PDHOPV),这种聚对苯乙炔(PPV)衍生物在波长450~550nm范围内具有强的光学吸收,最大吸收峰位于499nm处。采用简并四波混频(DFWM)技术对PDHOPV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HOPV具有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激发波长为532nm的共振三阶非线性系数和1.064μm的非共振三阶非线性系数分别为9.6×10-10esu和2.1×10-11esu;电子共振增强有利于提高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FL)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TEM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尺寸为60~80 nm.PL谱表明,随着TiO2含量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射峰由600nm蓝移至575 nm.  相似文献   

4.
以对羟基苯甲醚和溴代十四烷烃为原料,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和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反应,合成出可溶性聚(2-甲氧基-5-十四烷氧基)对苯乙炔(PMOTOPV).研究表明,PMOTOPV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其在400~550nm存在显著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8nm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热稳定性良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360℃.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TOPV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41nm,荧光寿命为0.85ns.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对甲氧基苯酚和溴代烷为原料,经过脱氯化氢反应合成了三种可溶性非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 (PPV)衍生物,分别为聚(2 甲氧基 5 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 甲氧基 5 (3′ 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 (PMOMBOPV)和聚(2 甲氧基 5 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利用后向式简并四波混频(DFWM)研究了它们 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PMOBOPV,PMOMBOPV和PMOCOPV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 3.14×10-10,5.96×10-10和3.71×10-10esu,相应的二阶分子超极化率(γ)分别为4.22×10-28,7.78×10-28和 5.00×10-28esu。分析了分子结构对聚对苯乙炔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对三种材料的 光学禁带宽度(Eg)进行了测量,线性拟合的结果表明PMOBOPV,PMOMBOPV和PMOCOPV的Eg值分别为 2.08,2.03及2.05eV。  相似文献   

6.
晶体光谱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了0.8 at.-% Nd3+:Y0.5Gd0.5VO4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谱,光谱显示该晶体在808.5 nm有很强的偏振光吸收峰,且π偏振光(E∥C)吸收远强于σ偏振光(E⊥C)吸收,半高宽度分别为4.5 nm和12 nm,吸收截面分别为19.69×10-20 cm2和6.41×10-20 cm2;其荧光发射( 4F3/2→ 4I11/2跃迁)峰值波长在1064 nm,半高宽度为3.7 nm; 4F3/2→ 4I11/2跃迁的荧光寿命为110 μs;光谱特性表明Nd3+:Y0.5Gd0.5VO4晶体是潜在的高效率激光晶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 0 8at. %Nd3 + ∶Y0 .5Gd0 .5VO4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谱 ,光谱显示该晶体在 80 8 5nm有很强的偏振光吸收峰 ,且π偏振光 (E∥C)吸收远强于σ偏振光 (E ⊥C) 吸收 ,半高宽度分别为 4 5nm和 12nm ,吸收截面分别为 19 6 9× 10 -2 0 cm2 和 6 4 1× 10 -2 0 cm2 ;其荧光发射 (4F3 /2 → 4I11/2 跃迁 )峰值波长在 10 6 4nm ,半高宽度为 3 7nm ;4F3 /2 → 4I11/2 跃迁的荧光寿命为 110 μs;光谱特性表明Nd3 + ∶Y0 .5Gd0 .5VO4晶体是潜在的高效率激光晶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合成的一系列噁二唑衍生物及1,4-′-氟-1′-苯乙炔)苯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量子效率、荧光寿命、激光能量转换效率和激光调谐范围,并讨论了化合物结构对光谱和激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可溶性聚{(3-丁酰基)吡咯-[2,5-二(对十四烷氧基苯甲烷)]}(PBPDTBA)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一定时,PBPDTBA在二氯甲烷中具有最大的荧光量子产率0.118;随着浓度的增加,PBPDTBA在二氯甲烷中的荧光发射峰强度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浓度为0.03mg/mL时,溶液具有最大的荧光发射峰强度;不良溶剂的加入导致PBPDTBA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荧光发射峰强度下降,且发射峰红移;四氯苯醌对PBPDTBA的荧光具有猝灭效应,当四氯苯醌的含量为0.001mol/L时,PBPDTBA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荧光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为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给激光血管成形术的实时监控提供依据,研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S)和拉曼光谱.日本雄性大耳白兔15只,以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取主动脉弓作纵行切开,分别采用380 nm紫外激光和532 nm绿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肇的荧光光谱;采用532 nm绿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380 nm紫外激光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的荧光光谱在416 nm处均有明显特征峰,但前者的强度显著高于后者;532 nm绿激光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的荧光光谱在800 nm处均有明显特征峰,但强度无明显差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拉曼光谱在3000 nm和3300 nm处存在明显的波峰和波谷,而血管壁的拉曼光谱曲线较光滑,无明显特征峰.说明380 nm紫外激光诱导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均有可能有效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而532 nm绿激光诱导的荧光光谱不能有效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