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1观念上轻视实践教学.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1].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改变较严重的脱离实践的倾向,实施实践教学,探索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切实可行、注重实效,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要加强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是由深到浅,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由浅入深,因此,应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教学予以统筹考虑,对教学体系中的逻辑顺序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知识性教学”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4.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新形势下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同时应注意处理好教改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思想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的内容、性质、目标都需要融入中国梦教育,要利用该课程的教学顺利实现中国梦教育,就需要多管齐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媒体传播教育来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面引导”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乃至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在教学实践中,对“正面引导”的理解和主张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应从教学目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课程特点、结合理论和案例本身的属性及运用等四个维度来全面准确理解“正面引导”.“正面引导”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建设性,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所运用的理论和案例能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理念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就可归入“正面引导”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实践教学领域中教育政策动能的不断积聚,正呼唤着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生发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在有关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中“概念边界混乱”“概念内涵模糊”“概念误用泛用”等“教育学病症”时有发生,研究活动立足的概念基础和逻辑关系不甚清晰。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实践教学概念在不同高校类型和不同学科门类视域下的文本结构与内涵要素,进一步分析和归纳了在其定义过程中所呈现的话语逻辑,在此基础上围绕强化教学有效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育哲学与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实践教学进行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议开设生态伦理道德课。在课程的内容上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技术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把生动活泼的理论教学、亲身参与的实践教学和体验教学等形式相结合,完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9.
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文章以高校为研究阵地,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价值意蕴,探索实践路径,提出高校应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多措并举打造“三进”工作格局,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而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新课程建设,组织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学生规范意识缺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为此,立足教育法治化背景,尝试从创新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入手,构建法治理念下的“规范化教学”,强化大学生“规范意识”教育,培养现代公民人格范式,以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