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原油的开采、储存、运输以及加工等过程。对含油污泥组成、性质以及处理方法和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相应的机理。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热解、溶剂萃取、热水洗涤、超声处理、生物处理以及电动力学处理等,通过对含油污泥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及特点。根据含油污泥性质及环保要求,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在含油污泥实际处理过程中应结合含油污泥的性质、处理方法的特点以及处理需求等,借鉴优秀的技术采用复合手段处理,从而达到含油污泥处理资源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和利用技术以及污泥脱水机械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讨论,认为离心脱水机是目前较理想的含油污泥脱水设备,污泥回灌调剖技术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油田含油污泥产生途径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处理最终的目的是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含油污泥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及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除了以上处理方法外,还有地耕法、含油污泥固化法、化学破乳法和固液分离法土地填埋技术。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一般是利用含油污泥铺路、制砖和制作蜂窝煤等。国外还有含油污泥低温热解技术,以及采用溶剂和低频声波分离油泥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调质-机械分离处理、高温处理、溶剂萃取处理、生物处理等。同时,文章对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油田含油污泥污染与国内外处理、处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含油污泥污染现状和危害,阐述了我国含油污泥的污染现状及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含油污泥的污染控制标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并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含油污泥,开发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处理效果好的技术,并加强管理、促进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田及炼厂所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含油污泥处理标准是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绳。为了解我国含油污泥处理标准的发展现状和方向,本文详细概述了我国最新颁布的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以及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体系,从控制项目及其限值、标准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标准进行了全面比较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含油污泥标准制修订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完善的方向,以期引导并促进我国含油污泥的环保、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7.
油田稠油污泥脱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系统中,沉降罐产生的污泥以及气浮工艺产生的浮渣形成了污泥,对于一般的含油污泥脱水处理,大都从污泥末端治理为出发点,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实现含油污泥的机械脱水。而对于油田含油污泥,尤其是稠油污泥,其脱水技术存在很大难度。由于稠油粘度大,项变温度拐点高,含胶质和沥青质,油水密度接近,产生的污泥含水率在98%以上,并且含油量高达20%以上,污泥粘度大,流动性差,泥、油、水相互包裹在一起,三相分离困难,一方面造成原油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带来了二次污染,因此,需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稠…  相似文献   

8.
高效含油污泥浓缩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田联合站中处理含油污泥的关键技术之一的污泥浓缩问题,开展了含油污泥浓缩剂的研制开发工作。结果表明,研制的高效含油污泥浓缩剂,可将污泥含水量从99%浓缩至90%以下,体积缩小10倍以上。该技术已在河南油田成功应用,使联合站污水系统的污油、污水、污泥得到了有效分离和回收利用,为实现联合站污水不外排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石油开采及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含油污泥,这些污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危害环境的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国内外正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希望能缓解含油污泥带来的危害。结合含油污泥理化性质及处理现状,综述国内外含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含油污泥的性质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确定了此含油污泥具有可固性高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固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固化处理配方可有效地对含油污泥进行固化处理,固化物的抗压强度达到3 MPa,其浸出液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完全满足安全土地填埋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油田沉降设备中的细颗粒污泥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油田沉降设备中的细颗粒污泥处理手段已无法适应油田的生产需要,停产、污染、普通固液分离设备的处理效果差等问题使得研制新型高效处理技术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研究设计了一种旋流浓缩和离心稠化技术相结合的油田沉降污泥处理新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装备小型、高效、与现场工艺对接方便、无需停产清污,并具有不污染环境和无需另外加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直是制约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难题。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相关文献,通过分析测试,详细分析研究了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含油污泥的组成、性质等,并针对两种新型含油污泥处理工艺进行评价,探索适合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含油污泥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沉降析出的罐底含油污泥的外排,由于含油污泥量大、矿化度高、含油多,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现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成果,即将含油污泥经化学处理后变成稠化油污泥调剖剂,用于高渗透注水井调剖,封堵强吸水孔道。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增油降水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污泥的污染与利用问题,为油田治理污泥污染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表曝工艺技术是一种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化处理技术。本文在用表曝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曝气叶轮的转速、pH值、污泥沉降比、污泥负荷率等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大庆油田的生活污水,当污泥负荷率为0.2~0.3kg(BOD5)/kg(MLSS)·d,pH为6.0~8.0,溶解氧为0.5~2.0mg/L,污泥沉降比为15%~20%时,经表曝工艺技术处理后,BOD5和SS的去除率在90%以上,CODcr的去除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选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杀菌剂、缓蚀阻垢剂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异噻唑啉酮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缓蚀阻垢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均会降低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下和耗氧速率,对活性污泥中异养菌具有抑制作用。水处理剂对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与水处理剂种类、浓度及反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脱稳-脱水处理含油污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含油污泥的脱水为研究重点,根据污泥稳定性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化学方法脱除油泥稳定性,然后再进行絮凝脱水的技术路线。实验过程中采用了YN-3高效油泥脱稳剂,其主要成份是固体酸和强电解质,对油泥具有较好的脱稳效果。对脱稳剂YN-3加量对油泥脱稳效果影响以及PAM加量对固液分离的影响进行了重点考查,结果发现,YN-3和PAM的加量分别为2.0%~3.0%和400mg/L~500mg/L,对油泥脱稳和脱水效果最佳,经脱水处理后的污泥中原油含量提高到24.0%,体积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脱稳脱水后的油泥无粘性,可掺和到煤粉中燃烧。同时提出了现场处理工艺,并进行了处理量为2.5m3/h的现场中试,处理结果略优于室内实验,脱水油泥中油含量为26.3%。对提高处理后油泥中的油含量和降低水含量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含油污泥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田及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提高除油脱水效率的一种预处理.介绍了国内化学法处理合油污泥的现状以及进展,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洗脱法、破乳剂脱水法、化学混凝法、溶剂萃取和综合利用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污泥调剖技术在桩106馆陶组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剖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适合含油污泥条件的分散剂及固化剂,确定了应用浓度,利用该调剖剂进行现场试验,降低了调剖成本,取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充分调研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储存状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思路,根据油泥的特性筛选油泥乳化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剂以及污泥调剖工艺设计方法。该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现场应用14口井,累计处理含油污泥4 260t,措施效果明显,累增油850t,减水6 400m3,污泥调剖剂取代颗粒堵剂节省成本,投入产出比1∶2.2,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半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半干化含聚油泥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半干化含聚油泥的热处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快速升温区段、微波干化区段、烃类物质微波蒸发区段、微波热解区段和微波焚烧区段。其中,半干化含聚油泥的热解温度一般为370℃~450℃。含聚油泥质量的增加,对半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特征没有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减少,半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干化过程将消失;而微波功率的增加,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加快。在半干化含聚油泥微波热处理过程中,所冷凝回收的液相油品主要成分为汽油、柴油和重油,并且汽油、柴油的总含量达到70%,回收油的品质较好。含聚油泥微波800℃焚烧残渣的重金属离子溶出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值,作为微波吸收剂,加入到含聚油泥中可使微波热处理过程显著加快,说明残渣炭作为微波吸收剂是微波技术处理半干化含聚油泥的有效节能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