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宁 《矿产勘查》2020,11(3):452-457
东至县余村金矿是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邓家组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中,空间上受东西向断裂控制。通过研究金矿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变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认为金矿成因类型为热液型,邓家组地层中伴随多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带、含多金属矿物的石英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额济纳旗辉森乌拉金矿是近年发现的金矿床,矿床产于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体与二叠系上统哈尔苏海组外接触带部位,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金矿化与区内石英脉、片理化蚀变带关系密切,化探异常与侵入岩体的分布密切相关,石英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崤山地区东北部是豫西金矿化集中区之一,虽然已探明金储量远不及小秦岭和熊耳山地区,但其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金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对该区金矿深部找矿预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区内典型金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总结研究表明,区内金矿化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3种。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以龙卧沟、后河小岩株为地表出露标志的隐伏中酸性岩基,成矿构造系统为与崤山太华群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有关的断裂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变质核杂岩核部的NNW、NEE和NNE向的断裂结构面。在归纳金矿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金矿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徐涛  徐明钻  冯自成  陈峰 《矿产勘查》2022,13(5):692-699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Kazuzu地区为上利哥尼亚(Alto Ligonha)伟晶岩金矿带重要金矿富集区之一,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玛玛拉岩组和莫罗奎岩组的变质岩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钾长石—石英脉型、石英网脉型,区内金矿体基本平行或小角度斜切片麻理,主成矿期为泛非期。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地球物理特征和室内综合研究,认为高阻—高极化异常区JD-1异常区和JD-3异常区为本区下步找矿重点区域,找矿潜力很大。本文旨在对Kazuzu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实现金矿床找矿突破,以期为国内矿业企事业单位赴莫桑比克开展矿业投资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驾鹿矿田既有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亦有石英脉型金矿。太华群地层、断裂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是矿田金矿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太华群秦仓沟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含丰富的成矿元素,是金矿的初始矿源层。矿田内呈东西向的朱家沟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成矿的导矿构造;北东向构造最发育,不同级次北东向断裂是金矿的导矿、配矿和容矿构造;南北向断裂是东西、北东向大断裂派生的次级容矿断裂,亦是石英脉型金矿的赋存场所。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东西向朱家沟断裂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淅川-西峡一带地质工作,研究了该区金矿的主要类型,指明了该区金矿的3个成矿远景区和寻找金矿的找矿标志。该区金矿受地层控制明显,已发现的金矿体均产于陡岭群地层中。该区金矿的主要类型是砂金、石英脉型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和斑岩-爆破岩型金矿,其中后3种类型金矿是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宁  朱聪  欧阳燕 《云南建材》2014,(9):329-331
本文主要讲述了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在赣东北地区分布情况,以金村金矿田赖家矿区为例,阐述了该矿区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并为该矿区矿床、矿体及富矿包定位,得出赣东北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9.
郑涛  李篡峰  刘云华  孙一茂 《矿产勘查》2021,12(5):1161-1167
湖南半边山金矿赋矿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冷家溪群黄浒洞组(Qbh);受北东向与近南北向构造联合控制,两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金矿富集最有利部位;区域中酸性岩体为成矿提供热源和动力;围岩蚀变主要有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四个成矿阶段。半边山金矿与区域上肖家山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特征,具备小型到中型金矿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对研究区前期工作系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0.
蒙古营子金钼矿是近两年新发现的矿床,矿化类型为斑岩型钼矿、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及蚀变岩型金矿,钼矿化发育于燕山期杂岩体中,金矿化主要分布于杂岩体接触带附近及外围的太古宇变质岩中,矿区成矿与燕山多期次岩浆岩演化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矿化类型是成矿系列的产物.通过讨论分析认为矿区具较大找矿远景,并提出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崤山矿集区是豫西金银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和主要找矿潜力区。为了解该地区薄脉型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为区域及深部找矿提供借鉴,本文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寺家沟-胡沟、东岔-宽平、申家窑深部3个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3个矿床均属于薄脉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赋矿岩层为太华群中的高级造山变质岩和变质TTG岩系,金、银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通过对崤山、小秦岭、熊耳山3个地体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区域航磁和重磁解译等综合分析,认为崤山整体剥蚀程度较浅。通过进一步的探测工作,深部应存在隐伏的金银多金属矿床,该区具有发现大型乃至特大型薄脉型矿床的潜力。该文在概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该地区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属中低温热液成因,并指出了该地区深部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郭方方  王春永 《矿产勘查》2020,11(10):2134-2141
豫西宽坪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部,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太华群杨寺沟岩组,其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NNE、NEE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了宽坪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对该地区银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有利于拓宽崤山地区银多金属矿找矿思路,为该区及周边实现找矿突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位于东秦岭北锑-汞矿带上的王庄锑矿床,成矿严格受双槐树构造带控制。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体赋存部位等综合研究,发现工业锑矿体在双槐树构造带中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可分为带内构造控岩型、构造角砾岩型、糜棱岩型控矿,该认识对指导深部找矿及构造带内区域找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沟金矿地处青海省重要的"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加里东期"成矿带上,成矿条件好、矿化信息密集,因缺乏必要的综合整理工作,矿床主矿体特征不明显,导致后期的勘查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针对该项目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地质数字信息化及资料的二次开发分析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和新的地质认识,在矿区内系统性的圈定了8条矿化蚀变带和4条主矿体,理清了矿体的赋矿规律及成矿规律,明确了拓展资源空间的找矿方向,为胜利沟项目的找矿突破奠定了地质基础,且矿床规模和资源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有望在该成矿带上实现找矿突破的另一处金属矿产地。  相似文献   

15.
电吸附地球化学找矿法属地球化学找矿活动组分提取法的一种,是一种寻找隐伏矿化探方法,在覆盖区开展工作,发现找矿信息,能有效圈定和缩小找矿靶区。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在崤山东部覆盖区开展找矿方法试验研究,在中河银铅锌矿区进行了电吸附地球化学找矿试验,圈出的银铅锌异常,经后期的勘查验证与探获的银铅锌富矿段相对应,显示出电吸附找矿法在黄土覆盖区找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凤庆鲁史-昌宁松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确定了Sn、Au、Sb、Hg、Ag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讨论了各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看,全区可明显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各元素异常对断裂构造及成矿活动具有明显的反映。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背景优选出了2个找矿预测区,其中博刀-上村-石灰窑-薅坝地A级找矿预测区为寻找金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找矿潜力大;浪坝寨-麻栗树-菖蒲塘-李子树C级找矿预测区为寻找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矿、石英脉型铅矿的有利地区,找矿前景一般。  相似文献   

17.
李壮  程培生  张建明  缪旭煌 《矿产勘查》2020,11(10):2163-2169
庐枞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矿集区,以往的找矿重点是盆地内部的玢岩型铁矿。随着矿集区勘查工作的深入,盆地周缘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决覆盖区地质信息少、找矿难度大的难题,从区域地质规律入手,对盆地北部边缘西湾地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异常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主要找矿方向,利用重力、磁法、电法等综合物探手段,逐步确定了控矿要素,发现了主要赋存于基底地层-三叠系东马鞍山组角砾状灰岩中的西湾大型铅锌矿(4个主矿体初步估算资源量达97.4万t、Pb+Zn品位1.21%~2.74%)。该矿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对该区铅锌矿找矿潜力的认识,明确了东马鞍山组是该区重要的赋矿层位,进一步拓展了该区的找矿空间,对于类似地区的矿产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桐柏县韩老庄铁矿是位于北秦岭褶皱带毛集铁、铜成矿带内的小型矿床。文章在研究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分析铁矿体区域位置、赋矿地层、磁异常情况、矿体特征,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围岩蚀变等信息,划分成矿阶段,总结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式,为区内及外围的中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