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γ-氨丙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1内孔壁,将引入的γ-氨丙基与金属配位离子[Fe(bipy)3+通过配位键首次合成了金属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Fe(bipy)).通过XRD,77K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固体UV-vis漫反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表征了复合物MCM-ap-Fe(bipy)。由于[Fe(bipy)3+的引入,使 MCM-ap-Fe(bipy)的结晶度降低, BET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急剧下降.γ-氨丙基与Fe3+的配位而使其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与MCM-Fe(bipy)不同;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表明MCM-ap-Fe(bipy)在电化学上比浸渍法制备的MCM-Fe(bipy)稳定.  相似文献   

2.
配合物[Fe(bipy)2]3+修饰的MCM-41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珊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2000,15(6):1015-1020
以γ-氨丙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1内孔壁,将引入的γ-氨丙基与金属配位离子「Fe(bipy)2」^3+通过配位键首次合成了金属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Fe(bipy)2)。通过XRD,77K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固体UV-vis漫反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表征了复合物MCM-ap-Fe(bipy)2。由于「Fe(bipy)2」^3+的引入,使MCM-ap-Fe(bipy)2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配合物[Mn(phen)2]2+修饰的MCM-41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γ-氨丙基和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G-41内孔壁,将引入的有机官能团与金属配位离子[Mn(phen)2Cl]^ 通过配位键成键首次合成了锰(II)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Nm(phen)2,MCM-Mn(phen)2)。通过XRD,FTIR,77K氮气吸附-脱附,UV-VIS漫反射光谱和Mn^2 电子顺磁共振谱(ESR)表征了复合物MCM-ap-Mn(phen)2和MCM-mp-Mn(phen)2,由于有机基团对MCM-41孔壁的修饰,使复合物的结晶度降低,增加的有机基团和配合物使红外光谱有所改变,BET比表面积,孔空和最可几孔径均下降,γ-氨丙基或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与Mn^2 的配位而使其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的在短波长的吸收加强,室温下Mn2 电子顺磁共振表明Mn(II)配位环境几乎没有变化。γγ  相似文献   

4.
TiO_2在MCM-41内表面单层及双层分散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以有机物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合成了TiO2呈单层分散状态(Ti/Si=0.20)或双层分散状态(Ti/Si=0.39)的介孔分子筛MCM-41(Si/Al=35),并以 XRD,FTIR,N2吸附-脱附,固体UV-vis 漫反射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和氧化钛分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iO2在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分散, MCM-41骨架结构结晶度降低,但是附着二层TiO2后,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结构; TiO2与MCM-41孔道表面的SiO2以化学键连接,生成Si-O—Ti键;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分散的 TiO2在 MCM-41内孔壁均匀分散;且由于TiO2粒子的减小使其对紫外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5.
温和条件下介孔分子筛MCM-41的修饰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温和条件下,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修饰介孔分子筛 MCM-41(Si/Al=35),成功地将有机官能团引入到介孔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一种无机一有机复合材料MCM-(CHNH,以 XRD、FTIR、DTA-TGA、 N吸附-脱附和 HREM表征了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有机基团-(CHNH不仅进人孔道、修饰了MCM-41的孔壁,而且使介孔分子筛MCM-41保持了有序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6.
纳米Au团簇在氧化钛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酸丁酯为TiO前驱体,使TiO均匀分散于纯硅介孔分子筛MCM-41的介孔孔道内表面,利用TiO光学性质将AuCl-4还原为Au(0)并组装于氧化钛修饰的MCM-41孔道中.对所合成的Au负载的氧化钛修饰的MCM-41进行了XRD,XPS,N吸附-脱附曲线,及固体UV-Vis漫反射等多种结构表征.由XPS谱和固体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的plasmon吸收峰证明Au团簇呈现0价的金属状态.  相似文献   

7.
金属Pt团簇在氧化钛修饰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珊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2001,16(6):1235-1238
采用光沉积的合成方法将纳米金属Pt组装于氧化钛修饰MCM-41孔道中,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XPS、UV-vis、N2吸附-脱附等结构表征.光电子能谱表明组装的Pt呈金属状态;N吸附-脱附数据表明组装于孔道中的Pt虽然使MCM-41的BET比表面和孔容下降,但是由于Pt的组装量较小,使其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由于Pt的引入,使其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与氧化钛修饰的MCM-41不同.  相似文献   

8.
TiO2在MCM-41内表面单层及双层分散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以有机物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合成了TiO2呈单层分散状态(Ti/Si=0.20)或双层分散状态(Ti/Si=0.39)的介孔分子筛MCM-41(Si/Al=35),并以XRD,FTIR,N2吸附-脱附,固体UV-vis漫反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的氧化钛分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在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分散,MCM-41骨架结构结晶度降低,但是附着二层TiO2后,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结构;TiO2与MCM-41骨架结构结果度降低低,但是附着二层TiO2后,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结构,TiO2与MCM-41孔道表面的SiO2比化学键连接,生成Si-O-Ti键;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分散的TiO2在MCM-41内孔壁均匀分散,且由于TiO2粒子的减小使其对紫外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9.
彭正合  潘庆才  刘涌洲  杨丽芬 《功能材料》2001,32(2):215-216,219
研究了标题配合物M(mnt)(phen-5,6-dione)的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经分子力学(MM+)几何优化再用ZINDO/S方法进行了多组态的RHF-SCF-CI计算,研究了配合物的激发态。探讨了用配合物掺杂及未掺杂 CdS-PVA膜的暗电导、光电导和光敏性。发现配合物的光敏性按金属离子顺序Cu2+<Ni2+<Zn2+依次增强,并与金属离子对LL’CT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立方A^4+M^5+2O7型化合物与新型负热膨胀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立方A^4+M^5+2O7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讨论了AV2-xPxO7型(A=Zr或Hf;x=0.1~1.2)及其部分取代的A^4+1-yB^4+yV2-xPxO7型(B=Ti,Ce,Th,U,Mo,Pt,Pb,Sn,Ge或Si;y=0.1~0.4)和A^4+1-yC^1+yD^3+yV2-xPxO7型(C为碱金属元素,D为稀土金属元素)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  相似文献   

11.
MoO3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分散和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73K加热MoO3和MCM-41的机械混合物,可以实现 MoO3分散在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配合XRD和液氮温度下氮吸附-脱附曲线和BJH孔径分布,研究了活性组分MoO3在有序介孔材料MCM-41上的存在状态,以及MoO3分散到MCM-41表面后MCM-41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MoO3的含量小于单层分散阈值,加热后MoO3的XRD衍射峰彻底消失;用HRTEM观察不到分散在MCM-41表面或孔道中的MoO3颗粒,而EDS能谱证明在MCM-41的孔道中有呈分散态的MoO3存在.MoO3的含量大于单层分散阈值,通过加热不能使MoO3完全分散在MCM-41表面,而且XRD、HRTEM、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都表明由于MoO3的分散量较大,载体MCM-41的有序介孔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李酽 《材料导报》2004,18(9):15-17
介孔材料MCM-41具有规则孔道结构,在多相催化、吸附分离、复合材料、纳米组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应用价值.其可以通过长链季铵盐、伯胺、双子胺或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模板作用,在多种不同的条件下合成.综述了MCM-41介孔分子筛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介绍和讨论了各种合成工艺方法,归纳和分析了影响其合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杂原子MCM-41分子筛的合成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金属原子(Zn,Ni,Fe,Al,Cu,Ce)掺杂的MCM-41介孔分子筛(简称T-MCM-41),并将其应用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DOP)的合成反应,研究了不同原子的掺杂对T-McM-41的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McM-41仍然具有六方有序排列结构,比表匝f积较高(550-900 m2/g)、孔径大(3 nm左右),杂原子的引入使T-MCM-41产生了酸中心,从而使其对DOP的合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用T-MCM-41(T=Zn,Fe,Al,Cu)催化DOP的合成反应,在5 h的反应时间内苯酐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5.5%以上,DOP的选择性可达到96.5%以上.T-MCM-41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Al-MCM-41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氨丙基修饰MCM-41的制备及载药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波辅助水热法和共缩聚法分别制备了介孔分子筛MCM-41和氨丙基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CH2)3NH2,将利尿药物氢氯噻嗪组装到两种材料中,用XRD、FT-IR、低温N2吸附、TG对分子筛及药物组装体进行表征,测定了组装体的载药量以及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MCM-41经氨丙基修饰后仍保持六方孔道结构,虽然孔径略有减小,但活性点位增加,仍有较大的载药量(38.23%),MCM-41和MCM-41-(CH2)3NH2载药体系均能实现缓释。修饰后释药速率进一步减慢,且随着氨丙基接枝量的增加递减,表明可通过氨丙基修饰量来调节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法合成出MCM-41介孔材料,并与水热法、室温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120W微波功率下加热40min就可得到结构较理想的MCM-41介孔材料,且微波加热时间的变化会影响到样品的有序性,但对孔径影响不大.通过与水热法和室温法进行比较发现,微波法合成的MCM-41煅烧后的收缩率与水热法相近,比室温合成的MCM-41要小,因而其热稳定性比室温法好,与水热法差不多.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孔径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  吴秀文  马鸿文  李金鸿 《材料导报》2006,20(Z1):216-218,22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1,3,5-三甲基苯(TMB)为辅助剂,合成出了不同孔径的MCM-41介孔分子筛.通过吸水率、XRD、N2吸附-脱附测试手段表征了合成样品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当TMB与CTAB的摩尔比小于3时,随着TMB∶CTAB摩尔比(0.5∶1~3∶1)的增大,分子筛的晶胞参数(4.411~4.861 nm)、平均孔径(3.5~4.1 nm)、比表面积(899~1021 m2/g)都相应增加;当TMB与CTAB的摩尔比大于3时,随着TMB:CTAB摩尔比(3∶1~4∶1)的增大,分子筛的晶胞参数(4.861~4.584 nm)相应减小.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孔径MCM-41在处理含汞废水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MCM-41介孔分子筛对废水中的二价汞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且随着孔径的增大,吸附率(78%~92.6%)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占据MCM-41中孔孔道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ylammonium bromide,CTAB)作为碳源,通过模板法合成类碳纳米管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N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简便地制备出一种无定形结构的类碳纳米管材料,其中浓硫酸预处理是制备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8.
MoO3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分散和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773K加热MoO3和MCM-41的机械混合物,可以实现MoO3分散在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配合XRD和液氮温度下氮吸附-脱附曲线和BJH孔径分布,研究了活性组分MoO3在有序介 材料MCM-41上的存在状态,以及MoO3分散到MCM-41表面后MCM-41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MoO3的含量小于单层分散阈值,加热后MoO3的XRD衍射峰彻底消失,用HRTEM观察不到分散在MCM-41表面或孔道中的MoO3颗粒,而EDS能谱证明在MCM-41的孔道中有呈分散态的MoO3存在。MoO3的含量大于单层分散阈值,通过加热不能使MoO3完全分散在MCM-41表面,而且XRD、HRTEM、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都表明由于MoO3的分散量较大,载体MCM-41的有序介孔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