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纳米纤维膜与织物的界面结合力,优化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机织物制备工艺,考察了接收基材织物的导电性、聚酰胺56(PA56)纺丝液浓度、接收基材种类对纤维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接收基材对复合织物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56最佳静电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2%~18%;接收性较好的基材为棉、粘胶织物;抗静电处理可提升涤纶织物对纳米纤维的沉积性能;不使用黏合剂,静电纺膜梯度沉积法可提升纳米纤维与织物间的界面结合力;以棉织物为基材、PA56低质量分数(6%,10~20 min)纳米纤维膜为中间层、PA56高质量分数(15%, 40 min)纳米纤维膜为表层的复合织物,其剥离强力比常规沉积法提升2~3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羊皮胶原蛋白(COL)和聚乙烯醇(PVA)电纺沉积在亚麻织物表面,得到一种力学性能优良以及柔软亲肤的复合亚麻织物。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COL/PVA(w/w=2∶8)纺丝溶液,在纺丝速度为0.5 mL/h、纺丝距离为15 cm、纺丝电压为25 kV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研究发现:随着纺丝时间的延长,复合织物的厚度逐渐增加,回潮率不断升高,断裂强力略有提升,断裂伸长率稍有增大,而织物的透湿率和透气率略有下降;复合织物的弯曲刚性、摩擦因数、折皱回复角、柔软性有所改善;亚麻织物和胶原蛋白基纳米纤维属于物理复合,复合后织物热稳定性略有增强;纳米纤维固着在织物表面,织物变得平整光滑。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轧工艺复合涤纶织物和静电纺聚偏四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开发具有防水性、透湿性、透气性的复合织物。探讨纺丝液中PVDF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对PVDF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测试采用3种复合工艺制得的单层膜复合织物、单面双层膜复合织物和双面单层膜复合织物的瞬时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以及单层膜复合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纺丝液中PVDF的质量分数为23%、纺丝电压为15、16 kV时,可制得纤维直径为300~400 nm且粗细均匀的PVDF纳米纤维膜;单层膜复合织物、单面双层膜复合织物和双面单层膜复合织物的接触角分别为135.1°、142.4°和136.7°,8 min后接触角的降幅分别为5.40%、10.57%和10.31%;与涤纶织物原样相比,单层膜复合织物的透气率下降35.53%,透湿量下降6.93%,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涤纶织物的易起静电问题,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和氧化石墨烯循环浸渍层层自组装负载实现其抗静电功能,制备一种涤纶基抗静电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织物静电测试仪等表征织物的结构和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的引入有利于氧化石墨烯的负载,同时增加织物表面的亲水基团,直接改善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当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低于20 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逐渐提高,当质量浓度保持在15 g/L时,平纹涤纶织物的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分别为1 156 V、1.210 s,斜纹涤纶织物的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则为1 243 V、1.510 s;经15次水洗,平纹涤纶织物的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仍能达到1 179 V和1.290 s,斜纹涤纶织物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可达1 263 V和1.580 s。  相似文献   

5.
针对涤纶纤维在穿着或生产中易产生静电问题,文中采用聚醚酯、表面活性剂与亲水硅油的复配物抗静电剂LD-5对纯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采用浸轧整理方法,探讨了抗静电剂LD-5用量、p H值、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后织物抗静电性能、透气性、悬垂性和弯曲性。结果表明,抗静电剂LD-5对纯涤纶针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抗静电剂LD-5用量20 g/L,p H值为6,烘焙温度160℃,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悬垂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织物透气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选用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和交联处理组合工艺制备"三明治"结构PVA/CS/SA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PVA/CS/SA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形貌结构,综合评价医用敷料溶胀率和失重率,考察其在伤口愈合领域的应用性能。其中,PVA/CS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纤维平均直径为(488±201)nm,PVA/SA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纤维平均直径为(534±265)nm,所制备的"三明治"结构PVA/CS/SA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平均溶胀率为296.5%,平均失重率为74.3%。  相似文献   

7.
戴宏钦  潘志娟  徐明  王建明 《丝绸》2006,(8):24-25,34
着重研究了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毡(以下简称静电纺PVA纳米纤维毡)的透气性及其吸水性能。研究表明,由于静电纺PVA纤维毡结构紧密,其透气性能差,且不同的纺丝条件制备的静电纺PVA纤维毡的透气性也是不同的;静电纺PVA纤维毡和PVA烘干膜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8.
涤纶纤维因缺乏亲水性基团易产生静电,文章由此提出借助丝胶蛋白改善涤纶纤维易产生静电的缺陷。研究中以甲基丙烯酸酐乙烯基化改性的丝胶蛋白和涤纶织物为原料,在紫外光辐照下进行基于自由基反应的催化接枝改性,探究了借助丝胶蛋白整理后涤纶纤维中的双键与甲基丙烯酸酐质量浓度关系及接枝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2.5 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1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预处理能促进其表面乙烯化改性,借助红外光谱和碘液着色法验证了涤纶及丝胶中引入了双键,试样强力损失较退浆织物略有降低;经紫外催化丝胶蛋白接枝后,涤纶表面氮元素含量升至2.41%,织物静电半衰期从33.47 s缩减到8.81s,表明抗静电性有明显提升。紫外光催化丝胶蛋白为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医用敷料的抗菌性和耐水性能,采用黄连素(BR)为天然抗菌剂负载在医用敷料上,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VA/SA/BR纳米纤维膜,并在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对PVA/SA/BR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结构、抗菌性能、吸液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BR负载在PVA/SA纳米纤维上形成明显串珠,且与PVA/SA结合良好,氯化钙交联处理后PVA/SA/BR纳米纤维膜由网状变为平滑膜状;当BR质量分数为6%时,PVA/SA/BR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为1.76 MPa,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41%、97.89%;当氯化钙质量分数为4%,交联时间为4 h时,PVA/SA/BR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为4.17 MPa,吸液倍率为1 257%。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涤纶织物吸湿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等问题,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羊毛角蛋白溶液涂覆于经化学刻蚀处理的涤纶织物上,获得角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借助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仪器对整理前后织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整理前后织物的吸湿透气性、力学性能、抗静电性、耐水洗及悬垂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减量处理后涤纶织物的透气率提高57.7%;角蛋白整理后涤纶织物的回潮率增加3.3 倍,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织物的悬垂性变差,且静悬垂性较动悬垂性好;整理后织物的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几乎为0,改善了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若作为服饰用织物,质量分数为20%的角蛋白溶液处理的织物较柔软舒适,且其涂覆质量增加率为9.7%。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静电纺的纺丝速率及纤维强度,通过同轴静电纺丝针头结合高速气流辅助静电纺,制备AgNWs-PVDF纳米纤维膜。并利用SEM、透气性、过滤性、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等测试研究了纳米纤维微观形貌结构、过滤、强力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加入AgNWs后,0.5%AgNWs-PVDF气喷-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最低,可达73.85 nm,同时纤维膜的平均孔径、断裂伸长减小,1%AgNWs-PVDF气喷-电纺膜断裂强度最强,达6.52 MPa。随着AgNWs含量的增加气喷-电纺膜的亲水性提高、透气性减小、过滤效率增大,2%AgNWs-PVDF气喷-电纺纤维膜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6.23、26.89 mm。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毡,主要考察了纺丝液浓度和纺丝电压对静电纺纤维形成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纺丝液的浓度对纤维的形成和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PVA质量分数的增加,在纺丝过程中纺丝液逐渐从液滴转变为均匀的纤维,纤维直径逐渐增加,当纺丝液的PVA质量分数为6%时,纤维形貌最佳;随着纺丝电压的提高,纤维平均直径先是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随后降低幅度变得很小。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PVA纳米纤维毡的最佳工艺为:纺丝液的PVA质量分数6%,纺丝电压18kV,接收距离11cm,挤出速度0.5ml/h。  相似文献   

13.
对涤纶织物分别进行碱减量和等离子体处理,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涤纶织物表面形态和结构,探讨了碱减量和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减量和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出现凹槽;经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透气性、吸湿性得以改善,但断裂强力大大降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抗静电性、吸湿性以及透气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防水透气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姚理荣  高强 《纺织学报》2014,35(5):23-0
本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纳米纤维膜,研究了溶质质量比对纳米纤维形貌、直径及膜性能的影响,探索共混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采用静电喷射方式将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喷于涤纶基布表面,再以较优静电纺丝工艺将共混纳米纤维喷于含胶水的涤纶基布上,研究了共混纳米纤维膜/涤纶基布复合织物的防水透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纳米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为:静电纺丝电压为14 kV、接收距离为10 cm、纺丝液浓度为12 wt%、溶剂配比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4/6、溶质质量比聚氨酯/聚偏氟乙烯=7/3;聚氨酯湿气固化胶在涤纶布表面呈微米级点状或块状分布,当其质量百分数为40 wt%时,纳米纤维膜与基布粘结牢度、透气性较好,复合织物随膜厚度增加,其抗湿性相差不大,耐静水压值、透气性、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但拉伸断裂强力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静电纺PVDF/CA混纺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造多层织物系统不具有的纳米材料结构,开发多元化的防水透气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PVDF/CA)共混纳米纤维膜,探索共混膜的优化制备工艺。对混纺膜的基本性能和防水透气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共混膜的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静电纺丝纺丝液的质量分数13%,溶剂DMAC和丙酮的体积比6/4,电压13 k V,接收距离17 cm,纺丝液流量0.6 m L/h。当其溶质PVDF和CA的质量比为90/10时,混纺膜的综合性能较优,虽然透气性能略微下降,但其防水性能、耐静水压和力学性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腈( PAN)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AN纳米纤维多孔膜,并对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纤维直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力学性能以及过滤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AN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加;对应的静电纺多孔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都减小、过滤效率降低.其中,由PAN质...  相似文献   

17.
以聚乙烯醇(PVA)和铝盐为纺丝原料,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A基复合纤维空气过滤膜,通过调整纺丝液中PVA、铝盐浓度等实现膜内纤维形貌、直径和孔隙率等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过滤效率测试仪等对纤维膜的结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纺丝液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纺丝形成的纤维形貌和直径影响显著;随着纺丝液中PVA和氯化铝...  相似文献   

18.
方玮  徐岚 《纺织学报》2018,39(10):7-11
为克服传统静电纺丝生产效率低、纺丝过程难以控制、针头易堵塞等问题,实现高效制备高质量纳米纤维膜,在气泡静电纺的基础上,提出了漏斗式喷气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液为纺丝液,通过漏斗式喷气静电纺技术成功地制备了高质量的PVP 纳米纤维膜,并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溶液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施加电压等对纤维膜形貌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纺丝溶液中PVP 质量分数为32%,纺丝电压为60 kV,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时,获得的PVP 纳米纤维膜综合性能最佳,其表面形貌良好,纤维直径较细且直径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9.
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纤维的表面和横截面均有微孔结构,为了研究这种改性涤纶纤维及其织物的性能,将蜂窝状微孔改性涤纶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分别与同一种纯棉纱线交织制作成两种织物.对两种交织织物试样进行吸湿性、吸水性、折皱弹性、透气性及手感的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改性涤纶织物的吸湿性、快干性、透气性及折皱回复性均比普通涤纶织物明显提高,且改性涤纶织物手感柔滑,蓬松性和染色性能均优于涤纶织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纳米纤维膜,研究PU、PVDF质量分数、溶剂体积配比、溶质质量比对纳米纤维形貌、直径及膜性能的影响,探索共混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共混纳米纤维膜较优制备工艺为静电纺丝电压14 kV、接收距离10 cm、纺丝液质量分数12%、溶剂体积配比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4/6、溶质质量比PU/PVDF为7/3,此条件下可获得具有较优防水透气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共混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