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把非极性橡胶跟极性塑料与合成树脂共混,是提高以这种胶料为基材的硫化胶耐油、耐臭氧和阻燃性能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能否明显地改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尚未得到证实。因此,非极性橡胶和极性塑料的共混胶料一直未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孟宪德  赵学刚 《弹性体》1991,1(4):27-32
对再生丁基橡胶(RIIR)与非极性不饱和橡胶共混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IIR易以填料的形式加入到非极性不饱和橡胶中使用,当RIIR以填料的形式加入到NR、BR及SBR中时,不仅使它们的耐热氧老化性及耐屈挠龟裂性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使NR及BR的撕裂强度及扯断伸长率提高;RIIR作为生胶与BR及NR共混,可改善BR的耐热氧老化性,提高NR的撕裂强度;SBR与RIIR共混,均使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降低;非极性不饱和二烯类橡胶与RIIR共混后,均使耐磨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铁路橡胶减震件胶料中添加改性天然合金橡胶SG-301,能提高产品胶料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改善胶料的物理性能和焦烧性能,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提升胶料与铁件的黏合性能;提高胶料的耐疲劳性能,相应提升产品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补强剂填充HNBR胶料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试验研究常规补强剂(炭黑、白炭黑)、蒙脱土(原土、有机蒙脱土)和不饱和羧酸盐(甲基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镁)三类补强剂对氢化丁腈橡胶胶料物理性能和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常规补强剂分散均匀,胶料有较好的物理性能,但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差国防大学;不饱和羧酸盐在橡胶基体中发生交联接枝反应,补强效果最佳,胶料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明显提高;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分散性和胶料的物理性能大幅度提高,耐热空气老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橡胶共混是一常用方法,目的是使硫化产品具有共混各弹性体组分所特有的物理性能。大家知道,在高二烯橡胶中混入低不饱和橡胶如乙烯一丙烯一二烯橡胶(EPDM)能显著改善其耐臭氧性,但是其他一些重要性能因共混组分的不相容而降低。这不仅是由于共混组分相容性差,更主要的是各组分硫化速率的不同而造成的。丁腈橡胶与乙丙橡胶共混时,由于除不饱和程度差别外二者的极性还不同,因而两者相容是极困难的,各相中交联不均很明显,未用硫黄硫化体系时更是如此,因为硫化剂在极性的不饱和NBR相溶解度很大。  相似文献   

6.
弹性体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既广泛又重要。所以研究橡胶的配合在工程应用中很有必要。橡胶胶料中要用许多组分,目的是改善胶料的性能,降低成本,改善在生产设备上的加工性,提高抗氧性或着色,橡胶胶料最重要的加工步骤之一是炭黑(CB)在橡胶基质中的分散。因此,炭黑的良好分散对提高胶料质量和性能很关键。我们已熟知了几种表征炭黑在橡胶胶料中分散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在混炼后对胶料或硫化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活性物使胶料改性的方法可以提高胶料的性能.在活性物中有机硅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其品种多、活性高可用作胶料的配合剂.但是,也许是由于其价格高的原因迄今为止在俄国橡胶工中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了含有机硅醚(КЭ)的改性体系对碳链不饱和橡胶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КЭ从氯甲基氯硅烷的生产废渣中提取,它们是一种含单醚基的支链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橡胶交联助剂、橡胶、金属粘合助剂、橡胶原位聚合补强单体等方面的应用与现状,并列举了目前已工业化的不饱和羧酸金属盐-橡胶制品。认为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原位聚合补强橡胶是橡胶补强的一种新思路是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在适当条件下,这种原位补强可达到纳米补强,获得的胶料在综合性能上具有传统胶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牿橡胶制品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橡塑共混是将橡胶与塑料通过特定加工手段混合在一起,使其共混胶料兼具橡胶和塑料双重特性的工艺过程。从优化橡胶硫化体系,提高橡胶与填料界面相容性和分散度,增加橡胶与骨架材料粘合强度,改善胶料综合性能等方面,介绍了环氧树脂在橡胶胶料中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增塑剂在橡胶胶料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来改善未硫化胶料的加工性能、自粘性、分散和流动性能。增塑剂可降低硫化胶的模量或改善其低温性能,或使用便宜的油或填料填充聚合物来降低橡胶胶料的成本,主增塑剂可溶解橡胶,促进聚合物链的布朗运动,从而降低胶料的粘度。助增塑剂不能溶解弹性体,但它们可在聚合物链间起润滑剂的作用以改善流动性。选择增塑剂时,很重  相似文献   

11.
陈新中 《中国橡胶》2006,22(21):33-34
炭黑是橡胶工业主要的补强剂和填充剂,仅次于生胶居橡胶原材料的第二位。炭黑加入橡胶后,可以改善胶料的性能,如提高轮胎的耐磨性、抗湿滑性,极大提高轮胎的行驶里程。但是在胎面胶加工过程中,高表面积、高结构及高配合量的炭黑加入又会增加胶料发生焦烧的危险性。如何在胎面胶中使用高配合量的炭黑,既提高胶料的性能,又降低轮胎的成本,是橡胶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从炭黑的性能指标方面探讨炭黑对胶料焦烧性能的影响。一、炭黑性能指标对胶料焦烧性能影响依据胶料的焦烧是指胶料在存放或操作过程中产生早期硫化的现象。配合炭黑的胶料在…  相似文献   

12.
钱文皎  张清红  辛丽红  詹正云 《轮胎工业》2020,40(12):0761-0763
试验研究氢化丁腈橡胶(HNBR)与不饱和非极性橡胶的硫化粘合。结果表明:HNBR与非极性橡胶直接硫化粘合效果差;天然橡胶/羧基丁腈橡胶并用比为40/60的过渡层与极性橡胶HNBR和非极性橡胶的硫化粘合效果均较好。采用该过渡层后,HNBR与轮胎胎面胶未出现界面剥离,解决了HNBR与不饱和非极性橡胶之间的硫化粘合问题,从而为制造HNBR/不饱和非极性橡胶复合制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交联助剂TAIC在橡胶与橡塑共混料中的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由于合成橡胶工业及塑料工业的发展,许多不饱和或低饱和度的橡胶不断问世,而橡胶和塑料的共混改性也在不断的发展。为了提高上述橡胶及橡塑共混材料的性能及热硫化交联速度,从而提高橡胶制品的生产效率,在胶料配方中采用有效的交联助剂已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本文就交联助剂TAIC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采用性能优异的抗疲劳橡胶助剂改善铁路减震件橡胶胶料的耐疲劳性能;选择添加产品橡胶胶料的硫化、补强和防护体系,改善胶料的耐老化和耐疲劳性能;通过改善产品胶料的混炼工艺和硫化工艺等措施,提升产品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共混橡胶门尼粘度均一化对橡胶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配方的前提下,通过对橡胶分别进行塑炼,减小了各橡胶的门尼粘度差异,改善了共混物中橡胶相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综合性能:胶料的门尼粘度降低,加工性能提高;胶料的Payne效应减弱,填料分散性显著提高;硫化胶的损耗因子峰峰值增大,拉伸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纳米碳酸钙对CR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的单用及与炭黑N330并用对极性橡胶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对CR有迟延硫化作用,可提高撕裂强度,单用时能提高拉伸强度。增加纳米碳酸钙的用量可提高胶料的硬度,但不利于胶料的加工,提高的幅度要低于炭黑补强的幅度,还可提高胶料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油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物基液体异戊二烯橡胶(LIR-50)对乳聚丁苯橡胶(ESB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环保芳烃油相比,LIR-50能更好地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LIR-50参与了胶料的交联反应,可较好地保持胶料的物理性能;加入适量LIR-50能降低胶料的Payne效应,改善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性,在保持胶料低滚动阻力和低生热的同时可明显提高其抗湿滑性能。  相似文献   

18.
橡胶用白炭黑填料的分散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种新型白炭黑分散剂PPT-HDI作为研究对象,它是一种作用于白炭黑表面的极性材料,可以打碎白炭黑附聚体,改善其在胶料中的分散;它对胶料的动态性能有积极作用,使胶料易加工,并改善胶料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橡胶用苯甲酸酯增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苯甲酸酯的合成和性能以及作为增塑剂在聚氨酯橡胶中的应用。苯甲酸酯与聚氨酯橡胶的相容性很好,100份聚氨酯预聚物可填充30—90份,最高可到120份,胶料仍有较好的性能。加入苯甲酸酯增塑剂可以改善胶料的工艺性能,延长适用期,改善室温固化工艺,提高室温注射成型稳定性,阵低生胶门尼粘度,提高胶料热稳定性和调节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硫化稳定剂DuralinkHTS是富莱克斯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结构独特的新型后硫化稳定剂。硫化稳定剂DuralinkHTS直接参与硫化反应,其分子中较长且具有柔性的六亚甲基嵌入橡胶分子间的硫原子交联键中,赋予硫化胶优异的耐屈挠性能。该产品可提高胶料的耐热、耐老化、抗硫化返原、耐疲劳性能和动态稳定性;如果用于硫黄/促进剂硫化体系的NR胶料,不仅可以改善胶料的耐疲劳性能,还可以提高橡胶 帘线的粘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