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羌族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与文化旅游价值,但其自身也存在抗震性能弱等缺点。本文分析了羌族传统民居"5.12"震损原因,提出了抢救保护措施,指出了在羌族传统民居灾后科学重建中,如何既要达到抗震设防的目的,又要传承传统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陈洁  张伟  李柔峰 《四川建筑》2014,(2):66-67,63
羌族传统民居以其丰富的建筑形态,独特的地域及民族特征闻名于世,是我国民居建筑中的瑰宝。"5·12"大地震后,羌族民居的保护与更新进入到全新的时期,传统的羌族民居已不再能满足羌族人民日益现代化的住居需求。此文试图从保护羌族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及建造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羌族民居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从平面功能设计,建造方式等适宜性技术引入,提出传统羌族民居更新的基本策略,为羌族传统民居在新时期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羌族民居平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图论研究方法抽取出羌族民居的平面构成要素,并对平面诸要素间存在的邻接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出羌族民居平面构成中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求推动传统羌族民居的保护与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4.
罗丹青  李路 《华中建筑》2009,27(11):153-155
该文认为羌族民居中的院落空间不同于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空间,文章以三个羌族民居为例,对其院落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了羌族民居中的院落的三个特征:空间具有立体流动性,界面具有动态变化性,形成具有聚落的参与性.期望本文能丰富我们对院落空间的认识,对进一步认识羌族民居、聚落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羌族建筑与村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浩 《建筑学报》2003,(8):62-6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许多民族的先祖,研究羌族民居的特点对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住宅、碉楼、村落形态等的概略性介绍,为了解羌族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林-水-寨-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 - 林 - 水 - 寨 - 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羌族建筑空间的历史演变特点,从碉楼、民居、索桥、栈道、水利筑堰等角度,阐述了羌族传统建筑的类型,并探讨了羌族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了羌族建筑空间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岷江流域桃坪羌寨典型的羌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和冬季进行现场测试,对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性进行定量研究,研究显示羌族传统民居夏季热舒适度良好,冬季室内较冷、热舒适度较差。  相似文献   

10.
汶川县布瓦村作为四川省仅存的一处分布相对集中的羌族黄泥夯筑建筑群聚落,其民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测绘与数据整理等方法,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对布瓦村现存民居的基因进行识别,分析该地区独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归纳总结羌族黄泥夯筑传统民居的特征,为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肖蓉  杨大禹  李伟 《新建筑》2009,(1):128-131
对云南传统民居建筑地方性材料特性及构造技术作分类研究,试图从中挖掘出位于地震带上的民居建造中的传统抗震技术对策,为我国地震多发区的民居抗震工作提供参考。5.12地震后的民居修复与重建工作可从云南民居的抗震实践中汲取经济实用、切合实际的经验,重视低技抗震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明 《河南建材》2009,(6):130-130
"5·12"汶川大地震使聚居于岷江上游的羌族碉房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地震造成的羌族碉房和碉楼建筑受损程度除区域性差异外,建筑材料、修建技术、建筑体量等皆与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密切关系.并总结出羌族碉房传统建筑中可以借鉴的抗震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区传统民居在近几年地震中破坏十分严重,表现出较弱的抗震性能。文中通过对云南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在对现有民居建筑误区逐一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民居建筑改进建议,力求对提升民居抗震功能、防患于未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纪元  陈昌材 《山西建筑》2011,37(27):34-35
以传统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民居的特点、结构形式以及震害特征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针对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特点,在营造工艺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对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俊伟 《山西建筑》2009,35(34):13-14
分析了羌族建筑的风格,研究了羌族建筑材料及羌族建筑的艺术,探讨了羌族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保留羌族建筑风格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羌族建筑对灾后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鲁思明 《山西建筑》2011,37(19):20-21
从《周易》中"节"的思想出发,分析其在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体现,具体论述了对民居的选址、材料和技术做法上的影响,期望通过分析探索中国传统民居中"节"的措施对当今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羌族民居平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图论研究方法对四川羌寨民居火塘及其相关空间要素的平面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了其在平面构成中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对羌族火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损毁了羌寨碉楼以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从震后羌族地区的重建:选址规划,民居建筑技术,挖掘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国汶川"作为旅游资源,创建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群城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慧敏 《中外建筑》2014,(11):73-75
以香格里拉闪片藏居改造更新导则的制定为出发点,通过对传统"闪片房"的特征提取,结合实际调研论述传统民居的变化,找出适合以及不适合的变化细节应用于导则中对其实际操作进行控制引导。对导则进行细分,将传统民居的改造以及更新分别对待,从"传统"到"现代",从"过去"到"现在",归纳适用于"现代"气象的"传统"精义,结合当地环境文化等因素,找出契合的方式运用于民居改造更新中,由此总结民居改造更新导则的导则之"导"。  相似文献   

20.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川西,羌族古老的民族建筑,在汶川地震中遭到很大的破坏,随后进行了重建,对羌族传统村落在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保存民族特色,记住乡愁。该文以四川理县和汶川县的三个重点羌寨——桃坪羌寨、羌人谷的联合村以及增头村作为研究对象,在GIS的辅助运用下,从村落布局方式、与地形因素的关系等不同方面,阐述了羌族传统村落的发展与演变,并在高程图的辅助下,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村落发展的影响,能对羌族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