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海绵城市是我国当下大力推行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对于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践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从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海绵城市的内涵、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几方面进行深层剖析,明确该理念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切实引导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解决我国城市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完整内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它是党中央为了推进现阶段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措施。2015年,我国已经对多个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试验,并将海绵城市定义为新时期城市建设雨洪管理的核心概念,并被各大城市所推崇。论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创新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概念,针对国内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可持续性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是基于我国面对雨洪灾害频发和城镇发展严重缺水的双重压力提出的。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建设新推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及现有的发展情况研究,根据园区、社区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海绵城市技术工艺,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园区、社区上的应用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原来的水文条件带来一定的破坏,割裂了人与水、水与城之间的共生关系,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饱受雨洪灾害的困扰,城市"逢雨看海"现象屡屡发生,雨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雨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新型的生态绿化城市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提倡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高层面的表达,更是我国永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和城市的雨洪资源化、增加城市的水域和湿地面积、增加雨水的地表下渗率、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面源污染以及减少洪涝旱灾的危害。水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追求,是对水生态安全理念的追求,也是对水环境、水生态工程技术和艺术追求,如何做好海绵城市设计,本文就此谈谈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齐彦萌 《城市住宅》2021,28(10):132-133
概述国内外海绵城市理论,结合我国近几年城市生态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试点经验,总结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取得的成果,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为新一代污水处理及雨洪管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对于解决我国目前水污染及水资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发达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技术,结合我国实际,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概念进行理解和把握,阐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流作为城市文明的源泉,成为城市发展的庞大动力,可是我国在河流景观规划中开始的较晚,河流湿地公园在建设规划中不但要以生态、景观、游赏为目的,还应当把城市雨洪管理、弹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实施当成规划任务,建立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洪基础设施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针对浙江城市在暴雨季节暴露出的城市水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现状和雨洪管理的发展与演进;然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究了城市雨洪设施多尺度的层次嵌套关系和规划策略;最后,以嘉兴为例介绍了雨洪设施的多尺度空间规划,并提出最大限度争取雨水就地下渗、打造生态海绵体系、发挥各层次雨洪设施的功能、变雨洪为资源、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实践举措供同类城市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开始以来,雨洪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绩效评价却很少。借助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0年国外发表的关于雨洪管理绩效评估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综述了雨洪管理绩效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并对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推广应用进行了总结,为未来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雨洪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雨洪管理建设的现状,以及实现海绵城市理念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分析绿色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对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支撑措施,并对我国的城市雨洪管理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郭昊 《城市住宅》2016,(11):35-37
正为积极应对水资源短缺和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海绵城市建设,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在满足绿地景观的同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元素,让小区绿地景观更生态,更具可持续性。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出发,结合住宅小区景观的特性以及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开发应用技术,探索住宅区景观绿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华中建筑》2021,39(8)
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径流污染与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LID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与推广。通过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LID的研究热点由单体技术设计转向城市规划与成本效益分析。从LID措施的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两方面对LID成本效益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了LID成本效益的研究方法及具体应用。最后,提出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综合性的城市雨洪管理效益评估体系,构建城市雨洪管理优化布局方法框架,并在实践中重视城市雨洪管理的动态评估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材》2016,(4):33-35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属于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体现。1海绵城市的内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  相似文献   

17.
2016年3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标志着海绵城市理念开始纳入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但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的上位规划,其内容的延迟将导致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无纲可依,因此必须尽快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系统调查国外开展雨洪管理实践的城市及其相关规划,归纳出国外雨洪管理理念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共性,如总体规划的编制注重多学科多专业配合;雨洪管理理念体现在总体规划的目标、策略和具体措施三个层级;内容上包含雨洪管理的理念、原则、措施类型及系统构建途径,以此启发我国海绵城市理念纳入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和实现途径。该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颂  李春晖 《风景园林》2016,(6):104-111
澳大利亚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可持续性雨洪管理领域的先驱,其提出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雨洪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回顾了澳大利亚雨洪管理近60年的转型历程,分析转型中遇到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并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雨洪管理技术体系和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在比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在研究范围、水文循环、规划管理和实践地域上的不足,并指出维护生态格局和水文循环、加强城市规划监督、促进各部门统筹协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中国园林》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