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铝业动态     
《世界有色金属》2011,(6):15-15
日本近两个月铝电容器需求增强 据相关媒体报道,尽管没有3月11日地震之后的4月份的需求量高,但是记录显示,5月日本对铝电容器的需求仍然走高。由于日本电子元器件产量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仅有4%,加上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在日本地震之前已有相对充足的备货,所以第二季度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并没有出现太大的缺口,未来日本国内电子元器件市场供应无缺货之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721型分光光度计电子系统原理进行了描述,说明了各级电路的结构组成及元器件的作用,介绍了对稳压电源、微电流放大器的检查、维修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液压系统油温过高会使油液粘度降低,导致系统泄漏、效率降低、工作不稳定,并对液压元器件造成危害。本文阐述了液压系统发热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KYN28型高压柜的不同控制回路,分析了控制原理及一些元器件的作用,并就控制回路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涟钢32MW同步电机的控制特点,从采用35kV的快速备自投的原由,元器件的配合和常规备自投的比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提出了快速备自投有待改进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金属铌的基本性能和铌材料在电子元器件行业中的应用-制造铌电容器,综述了铌电容器的研究起因,背景,历程,现状,客观分析了铌电容器的优,缺点,结合目前铌粉的发展状况和性能水平,对铌电容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晓梅 《株冶科技》1998,26(2):33-35
SC2500双柱立式进口车床因电气元器件锈蚀老化,使电气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对车床的电气系统进行改造,恢复机床的各项性能,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吴兴文 《工业炉》1998,20(2):4-7,38
本文针对连续式退火炉生产线提出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设计思想,并采用电子式数字控制仪,固态继电器订成电子元器件,设计了新型可控硅过零触发系统,线中简单,抗干扰能力纱,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赵辉 《株冶科技》2002,30(4):23-25
介绍了锌电解II系统阴极立式刷板机原设计存在的电气控制系统复杂繁琐,运行不平稳,部分控制元器件配置选择不适当等。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PYZ-Φ1750mm圆锥破碎机的除铁保护、润滑保护、控制电路及其电控元器件的正确选型,保护系统可靠实用,有利于提高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核电站的发展,及其对核电工业材料特别是核燃料元件锆合金包壳管的要求。随着核电工业对燃料的燃耗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锆-4合金的基础上发展了优化低锡锆-4合金和锆-锡-铌系新合金。  相似文献   

12.
在3C产业中,由于新电子器件的电流密度与功率都越来越高,散热成了一面临的严重问题.电子线路的冷却系统可分为两类,一为钝态的,一为活性的.钝态模式使用外部能源散热,诸如电风扇.相反地,活性模式诸如散热器是不用外部能源散热的,本文介绍了一些散热器材料和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热管与蒸发室.  相似文献   

13.
功率MOSFET具有开关速度高、安全工作区宽、驱动功率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超声波发生器及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等诸多领域。当今工业应用竞争激烈的是大功率高频固态感应加热电源,该类电源首选器件以模块化、大容量化、功率MOSFET器件为主,与IGBT相比,模块化灵活性更强,同比容量的体积更小,组成逆变器模块的功率更大,应用频率更高而成为工作频率超过50 kHz以上的工程应用的首选技术方案。通过技术改造,介绍了MOSFET高频感应加热电源逆变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逆变器工作状态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4.
梁少伟 《河南冶金》2003,11(5):17-18
针对我国铜冶炼工业原料自产供应不足、生产能力分散、加工成本偏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铜冶炼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途径应当大力开发铜资源、降低加工成本、联合统一进口原料、进行资本多元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李冬梅  王旭波  潘峰 《稀有金属》2005,29(5):742-746
纯铝薄膜以其低声阻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声表面波(SAW)器件的制作。随着通讯频率的不断提高,对SAW器件用Al薄膜的功率承受力以及与基体的附着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少量易于反应离子刻蚀的Mo元素掺杂来改善Al合金的抗电迁移和功率承受力,并以数纳米的Ti过渡层增强Ao-Mo合金薄膜的取向性。结果表明:Ti/Al-Mo薄膜表现出强(111)织构,与纯Al薄膜相比,晶粒明显细化且致密均匀,临界载荷大大增加,与基体的附着力显著增强,并具有良好的刻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Th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s (RE) applications to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is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RE doped silicon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and display materials are described. The various technologies of incorporating RE into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are presented. The RE high dielectric materials, RE silicides and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RE materials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ospects of the RE application to semiconductor industry .  相似文献   

17.
窄谱带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具有窄带发射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因其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 ,高色纯度等特点 ,被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文对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原理、电致发光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在便携式储能设备中广受欢迎。然而,传统商用LIBs存在可逆容量低、循环性能差、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提供的可逆容量与传统石墨材料相比高2~3倍,且具有更高的嵌锂电位和更高的安全性。同时,纳米结构电极材料由于其高比容量、快速的电子/离子转移速率,以及具有可减轻体积膨胀的自由空间等优点,成为电池电极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氧化铜(CuO)纳米结构材料用于LIBs的研究进展,包括球状、线状、片状等纳米结构,还阐述了它们的优势;还介绍了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在LIBs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CuO及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未来在LIBs中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国内600℃超超临界电站在世界燃煤火力电站改进背景下的发展及其对高温材料的需求。通过对电站锅炉中最关键部件——过热器及再热器管道主要使用的三种新型奥氏体耐热钢的成分、组织及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当前在超超临界电站中正大量使用的奥氏体耐热钢的特点及其研究状况。随着电站蒸汽参数值的提高,为满足对材料高温性能的要求,提出研究新型奥氏体耐热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A concep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otovoltaic energy collection systems on the Moon by vacuum deposition directly onto the lunar surface. Using this technique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quickly install quite large capacities of power on the Moon at relatively low cost. Most of the material required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is readily available on the Moon, and taking production machinery to the Moon can further lower the cost of power if the machinery can be operated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Low-cost energy on the Moon could enable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support of robust human outposts, production of propellants for use on the Moon or for export, prod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other materials for use in space, and beaming of energy from the Moon to space and to Earth. A proposed strategy by which lunar power can be developed in the near future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outpost on the M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